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能源車主盼解充電續航難題

  • 發佈時間:2015-05-14 00:29: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近期走訪上海市、深圳市、合肥市等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城市了解到,在購車補貼、免購置稅等政策影響下,這些城市的新能源車主對購車、用車開銷表示認可,但目前仍面臨充電“一樁難求”、續航“逐步降低”等難題困擾,這也是阻礙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因素。基層建議,科學合理設置充電樁,協調物業使充電樁進入小區,讓充電更便利,提高産品研發能力,增強續航里程,並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形成方便車主的氛圍。

  喜:購車享受補貼 用車開銷少了

  34歲的周翱翔是比亞迪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最早的深圳市車主之一。周翱翔告訴記者,這款汽車既可以直接充電,又可以使用普通汽油作為能源。在這款汽車正式上市之前,他試駕行駛了大約7000公里,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後決定購買。

  “購買這款車享受國家優惠政策,補貼約63750塊,還免了購置稅,最後加上保險等費用,整車購買下來總共15萬出頭。”周翱翔説,“預算是20萬元以內,希望買一輛用起來比較舒服的車,這款車總價比預算低了很多,但驅動力可以與上百萬的豪車媲美,無論是操控的感覺和舒適度,都遠遠超過預期,這個價格很值。”

  作為新能源汽車車主,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郭永清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駕車感受:“在用電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確挺時尚。提速快、噪音小、花銷少,許多指標基本都好于普通汽油車。”

  採訪中,認為新能源汽車性價比較高的車主還有很多,他們均表示這是選擇購買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來自合肥市的葉超一年多前在4S店購買了江淮一款純電動汽車,是家裏的第二輛車。這款純電動汽車當時原價15.98萬元,經過各級政府補貼後,他僅花了7.48萬元,“通過一年多的駕車經歷,我覺得這個價格值。”

  受訪車主們還認為,開新能源車平時的花銷也能節省不少。上海市松江區的新能源汽車車主康學智告訴記者,他買的那款車晚上峰谷時段充電,一次約耗10度電,支出不到4元錢,但卻能跑約70公里。這樣算下來,純用電的話,1公里成本支出只要幾分錢。

  “當然,這款車充滿電後,一次最多只能跑80公里,剩下的還得用油跑。我家離單位大概90公里,所以,70公里用電、20公里用油,折合下來,一天也只要20多元。”康學智説,相比之下,在純用油的狀態下,90公里車程起碼也要40多元。

  據葉超介紹,他每晚在自家車位充電,按照居民用電夜間價格收費。由於只是每天開車上下班,所以不需要每天充電,一個月電費約100元,自己家的燃油車之前一個月大概1000元油費。保險價格相差不大,但燃油車需要保養,電動車保養費用基本沒有。

  憂:充電“一樁難求” 續航“逐步降低”

  上海市新能源車主康學智説,車輛入手後,小區內“一樁難求”的問題讓他困擾至今。如今,他又多了幾重身份:“新能源汽車充電聯盟”QQ群主和另一個新能源車主用車體驗交流群的管理員。“我搭建這些平臺的初衷是為將遇到同樣充電難題的車主聚在一起,共同商討解決充電樁進小區的辦法。”他説,可惜,該用車體驗交流群成員雖已達到1300人,卻仍有約70%車主未能解決充電樁的安裝問題。

  多位受訪車主表示,小區物業公司、國家電網、充電樁第三方安裝企業以及消費者都是充電樁産業鏈條上的直接利益相關方。然而,目前,由於物業沒能從中獲得利益分成,再加上沒有配合安裝的強制義務,所以物業積極性普遍非常低。“怕出安全事故、佔用公共用電容量、無上級主管部門批文是物業最常用的託詞。”康學智説。

  既然物業不準安裝充電樁,康學智只好做起“飛線族”。“我上網買了60米的長線,充電時把車停在樓下,然後從10樓把線拉下來,兩三天充一次,可滿足上下班通勤。”記者發現,像康學智這樣的“飛線族”並不少。“由於所在小區沒有充電樁,住二樓在家裏走根線,在樓下空地充電。”合肥市純電動計程車車主許本炎説。

  對於新能源充電樁安裝情況,記者走訪上海市、合肥市等地發現,充電樁正經歷“冰火兩重天”的膠著:居民小區“一樁難求”,而大型賣場、停車場等公共區域“樁樁閒置”。如上海市徐匯區華石路上的4個電動汽車充電樁,緊挨宜家大型傢具賣場,雖然位於“黃金地段”,但卻已許久無人光顧。“這4個充電樁是世博會期間安裝的,到現在基本沒使用過。”在附近停車場工作約6年的保安説。

  續航里程也備受車主關注。上海市一位新能源車主説,他家離單位近100公里,但他的這款車續航里程標準是80公里,考慮到路況等原因,市區最多只能開70公里,剩下的只能用汽油來開了。對於他來説,當然希望續航里程更遠一點,那樣就能全程用電了。

  部分車主表示,隨著電池損耗的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是“逐步降低”的。葉超向記者反映,私家車可能平時就在城裏開開,開得頻次也不多,所以還沒看出電池有多麼大的損耗,但與一年前剛買時的續航里程相比,現在他覺得已經降低了10%左右。

  對此,純電動計程車司機感受最明顯。許本炎告訴記者,一年前江淮這款電動車新車續航里程是150公里,計程車損耗比較快,現在只有120公里左右,所以導致需要日間多次充電。

  盼:充電更加便利 續航里程更遠

  受訪新能源汽車車主表示,購車補貼、免購置稅、開銷減少……一系列政策、市場利好都堅定了他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信心。然而,他們目前面臨充電、續航里程等難題,且具有普遍性,要更大範圍地推廣應用,必須逐步破解此類問題。

  為此,他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科學合理設置充電樁,協調物業使充電樁進入小區,使充電更加便利。“如果充電樁進不了小區,普及私人購買新能源車將只是一個夢想。”部分車主呼籲,促進新能源車發展的根本之道是,在加快建設公共充電設施之外,儘快出臺規範、協助物業建設充電樁的政策法規,並制定有關激勵政策,協助物業與業主解決電容與停車位問題,規範物業工作流程,擴大小區的充電樁數量。

  二是提高産品研發能力,使續航里程更遠和保持基本穩定。許本炎、康學智等車主表示,提續航里程可能是新能源車企考慮的當務之急,只有使電池、汽車産品更加給力,新能源汽車的性能標準更高,才能消除車主的“里程焦慮”,從而青睞新能源汽車。

  三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形成方便車主的氛圍。周翱翔舉例説,他平時喜歡自駕遊,停在景區酒店或飯店時,如果想要充電,就必須與店主或停車場管理人員反覆溝通,而他們對新事物不是很了解。如果有關部門和汽車廠商能夠準備類似充電説明等解除疑慮的小冊子,就不需要車主一遍遍重復與人溝通解釋,也更令人信服,普通大眾對新能源汽車更了解,也才會更利於新能源車的推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