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託業“轉型”仍在征途中

  • 發佈時間:2015-05-13 00:32:4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轉型”對信託業來説已不是一個新詞,自告別近10年的高速發展後,2014年成為信託公司的“轉型元年”,既是“元年”,也是“怨念”。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佈的2015年一季度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可以看出2014這一年來,信託業整個行業的狀況的確有了好轉:經營業績增速止跌回升,業務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投資功能定位更加突出,資産主動管理能力有所增強。

  其實在其他行業的人看來,信託業的“怨念”並不算事,行業內焦慮的“降速”只是同比增速、環比增速的下降,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信託全行業管理的信託資産規模仍然達到14.41萬億元。更何況,信託公司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每人平均利潤與2014年相比還有所改觀,可以説,在信託業穩坐金融業“第二把交椅”的同時,大部分信託公司仍然是“高富帥”的代名詞。

  過去幾年,信託作為銀行借貸系統的補充,填補了原屬銀行卻因監管不能做的業務。這也是信託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時過境遷,這些紅利已大不如以前,這也導致信託業中融資類信託佔比的持續下降。從“一家獨大”到“三分天下”,投資類和事務管理類信託的佔比不斷上升。隨著融資類信託業務的減少,中國信託業也更接近回歸“本業”。

  信託的本業就是“代人理財”,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始終恪守信託的本質,最大化受益人利益。無論從信託産生的原因還是歐美現行的模式,這都是信託人的“原鄉”。

  當然,在中國大陸,礙于信託業曾一度消失幾十年的背景,這種模式仍然處在摸索中。不過,哪怕在現有的財富管理的大環境下,信託産品仍然是各金融機構理財産品高收益的代名詞。為了滿足受益人的收益,信託公司甚至讓渡自己的收益,2015年1季度平均信託報酬率僅佔當季平均信託收益率的4.93%,較2014年全年平均水準7.79%降低2.86個百分點。

  金融的本質是風險和收益的對價,但這種定義在中國信託業這裡曾經一度失效。“剛性兌付”保護下的低風險甚至無風險曾幫助信託公司招攬來大量的客戶,也給信託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已經演變成維護品牌的必需品。在無人敢打破“剛性兌付”的情況下,信託該公司只得在自有資本、賠償準備充分和風險緩釋機制方面著力。

  “剛性兌付”當然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在信託關係中的委託人與受託人是平等關係,作為委託人的投資者必須明白信託財産上所獲收益必須與其所擔風險對應。但是,在現行的金融環境下,投資者教育註定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

  “轉型”不是一蹴而就,不過,在信託業功能上已經出現了一些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最近一兩年,家族信託業務開始出現並且有越來越多的高凈值客戶對此有了興趣。長達三十多年的經濟增長締造了足夠數量的富人階層,而這些高凈值客戶投資需求也隨著時代和年齡的變化産生了相應的反應。相信隨著國家信託財産登記制度、稅收制度,家族信託方面的需求會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不只是行業內,證監會對券商、基金資産管理業務的鼓勵讓許多信託人士感慨人家那才是“親媽”。這種來自行業外特別是來自泛資産管理領域的競爭逼迫信託公司不敢鬆懈,不過還好,至少新的統計數據已經表明,“轉型”已經在征途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