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夢中江南水鄉
- 發佈時間:2015-05-12 05:28:2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入夜,江蘇蘇州平江老街,水巷幽深,琴聲悠然,清凈的河水從兩岸的老宅間從容淌過。夢中的江南水鄉大抵就是這副模樣。外鄉人對蘇州、無錫一帶常心心唸唸,很多是因為迷戀水帶給那裏的溫柔靈動氣息。
水是流進城市骨子裏的靈魂。然而,曾幾何時,因水而興的蘇州、無錫卻為水傷神。住在平江河邊30多年的朱紅梅説,前幾年每到夏天,河水又黑又臭,居民不敢開窗,遊客不敢來玩。近年來,經過不斷治理,平江河又恢復了夢中的模樣。
水由清而污,又由污而治,蘇州、無錫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如今,在全社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一座城市該以怎樣的決心和智慧化解不期而至的水和環境危機?城市的發展理念和用水模式如何轉型?作為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蘇州、無錫市希望能分享自己的經驗。
制度保障
治水護水行動見實效
“我關注了不久前出臺的‘水十條’,國家對水的問題越來越重視。”無錫市民彭曉明説,作為水鄉人,他有個“水情結”,特別是無錫遭遇過太湖藍藻事件後,他更體會到水的珍貴。
水,關係一座城的發展,關係一方百姓的生活品質。然而,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卻越來越面臨著水資源嚴重短缺、水環境急劇惡化的嚴峻挑戰。總體來説,很多城市不但缺水,而且面臨水質污染的問題,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無錫雖然不缺水,但缺好水。作為土生土長的無錫人,彭曉明感覺到這幾年無錫的水環境在慢慢變好。
“從某種程度上,無錫要‘感謝’藍藻事件。”無錫市水利局水資源處處長張文斌説,危機喚起了全社會的重視和治理的決心,治水、護水意識的強化讓行動變得更加容易。
“領導重視,就是抓住管理的源頭、責任的源頭、治污的源頭。”無錫在全國率先推出“河長制”,讓各級黨政負責人擔任“河長”這個特殊職務,1000多條河流全部落實具體責任人,負責溝通水系、拓浚河道、清除淤泥等綜合治理事務。
改變上至領導,下至百姓。彭曉明説,現在他不光會約束自己和家人的用水行為,碰到陌生人向湖裏、河道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還會主動制止。
和無錫相鄰的蘇州擁有三分之二的太湖面積,藍藻事件同樣給蘇州敲響了警鐘。蘇州市水利局副局長夏堅説,他們現在越發意識到:治好水就是最大的政治,用好水就是最大的經濟。
自上而下的治水,需要制度作保障。這幾年,蘇州加快探索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考核評分細則,將考核結果作為地方主要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水利、環保等多部門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合作機制。”夏堅舉例説,水利部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的違法排污行為,涉及環保部門職責範圍的,會以書面形式告知環保部門,環保部門組織查處後再以書面形式反饋給水利部門,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治水是蘇州的大事,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多部門合作是我們的常態,形成合力才能把事辦好。”夏堅説。
騰籠換鳥
為綠色産業留出空間
在蘇州工業園區,一家名為中新環技的公司並不顯眼。走進廠房發現,這裡密布著管道和精密儀器。“我們是為園區一家外資企業配套興建的,專門負責這家企業的工業廢水處理。”廠長謝劍峰説,每天大約有1200噸經過處理後的污水回用到企業的冷卻塔等環節,其餘處理後的污水雖然已經超過排放標準,也會進入市污水處理廠再次處理後排放。夏堅介紹,為了水環境的健康,蘇州市對入河納污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
水危機的出現,讓人們深刻反思:問題出在水裏,根子卻在岸上。為此,蘇州、無錫強化了自我約束,並抓住契機加快了經濟轉型升級的探索。
對於存量企業,蘇州市要求其進行污水處理、節水等技術改造,對仍不能達標的企業,採取堅決淘汰的態度。夏堅介紹,蘇州開展專項行動計劃,從2014年起用3年時間淘汰2000家落後産能,2014年已關停和淘汰企業600家。
削減存量污染,為的是騰出空間和資源發展綠色産業,確保經濟發展“不失速”。蘇州人稱這為“騰籠換鳥”,如今,微電子、生物醫藥、物聯網等新興産業在此落地生根,成功實現了産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以前熱火朝天搞鄉鎮經濟,幹部滿腦子裏都是工業,現在基於考核重心的調整、環境倒逼的壓力,大家把水作為發展的立足點,利用淘汰落後産能和産業轉型升級的機會,推動經濟第三次跨越。”蘇州一位鄉鎮幹部深有感觸地説。
流水不腐
源頭控污清水進城
“佳麗江山到處同,惟有石湖乃稱最”,石湖曾經以碧水青山的田園風光而聞名蘇州。然而,近年來,受京杭運河來水的影響,石湖的水體渾濁,泥沙含量高,還時常暴發藍藻,整體水質較差。為了恢復石湖往昔的神采,蘇州水利部門仔細研究制定方案。“一方面,通過控導工程等聯合調度,引東太湖清水進入石湖,並向周邊40平方公里區域的河道供水;另一方面,疏浚石湖周邊河道,對石湖周邊控源截污。”石湖調水引流工程管理所所長李定成介紹,雙管齊下的措施終於讓石湖重現往日風光。
蘇州擁有大小湖泊384個,各級河道2萬多條,水網密布,縱橫交錯。要把變渾的水恢復原樣,讓清水貫穿水網並不容易。夏堅説,這需要科學規劃,創新思路,採取綜合措施。
如朱紅梅所回憶,幾年前的平江河又黑又臭,蚊蟲滋生。這是因為水體缺乏流動,難以自凈。所謂流水不腐,要改善整個城區水質,就要讓水動起來。為此,蘇州水利部門設計實施了“活水工程”。首先讓太湖的清水進城,再在閶門堰、婁門堰等地,通過橡膠壩,人為造成南北水位1米落差,讓全城河水流動起來,每24小時自動換水一次。經檢測,COD、氨氮等河道水質指標明顯改善。
自流換水實現治標,還需要控污實現治本。“城市本身就是大的污染源,每天會産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夏堅説,為了遏制生活污水對水體的破壞,蘇州已累計投資近30億元,建設污水主管網1000多公里、配套收集管道9893公里,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7%。“像平江老街這樣老房子聚集的地方,改造管網的成本很高,但我們不惜投入要確保污水支管到戶。”
位於蘇州高新區的長巷村緊鄰太湖,村支部書記仇永康告訴記者,以前村裏有很多化糞池,生活污水不經處理就直接排進小河道,最後流入太湖,污染環境。2012年,村裏建成小型污水處理站,徹底解決了污水亂排的問題。夏堅介紹,這幾年,蘇州把治理重心向基礎薄弱的農村地區延伸,目前已完成2630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服務農戶約33萬戶。
夏堅表示,在水問題上,蘇州吃過一些苦頭,買過一些教訓。近年來,蘇州把治水工作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他也坦言,水環境、水生態問題由來已久,很難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要有決心、有措施,不能好高騖遠,水生態文明建設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低到高,迴圈往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