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旅遊助力成都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
- 發佈時間:2015-05-10 06:35:35 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成都成為全國熱度前三的旅遊目的地。作為世界旅遊組織認定的中國三個“最佳旅遊城市”之一,成都一直就是遊客心目中的旅遊目的地。不過,成都今年有了更大目標: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作為率先啟動智慧旅遊建設的成都旅遊,將進一步借助網際網路思維和手段,對應著旅遊者的“去哪玩”“如何去”和“怎麼玩”的問題,提升成都旅遊的品牌、資訊和産品以及遊客的體驗。
擁抱網際網路
成都將建設“智慧漫城”
旅遊是成都市的支柱産業之一,2014年,成都市接待遊客總人數達到1.86億人次,同比增長20.01%,其中接待國內過夜遊客和入境遊客都有所增長;2014年旅遊總收入達1663.37億元,同比增長25.01%。2014年成都市旅遊産業呈現穩中有進,提質升位的良好態勢。在“網際網路+”的熱潮以及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的大棋局中,成都市旅遊業迎來了新的機遇。
智慧旅遊已經是成都的名片。未來,成都將進一步加大智慧旅遊的建設,通過智慧化手段將成都建設成為“滿城”旅遊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的“智慧漫城”。
全方位提升遊客體驗
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
網際網路時代,遊客的旅遊行為和獲取資訊方式都在發生改變。智慧旅遊城市的建設,將讓遊客在旅遊過程當中的體驗得到提升。而通過網際網路思維和手段的智慧旅遊行銷,將讓更多的遊客選擇前來成都旅行。對於正在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的成都而言,當前更應該加大智慧城市的建設。
據悉,成都計劃將分兩步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第一步是建成西部旅遊中心城市,實現城市旅遊的産品、購物、服務和行銷等全面執行國際慣例和標準體系,融入國際旅遊市場産業鏈。第二步是實現從國際區域旅遊目的地向世界旅遊目的地轉變,以亞洲旅遊中心、文化旅遊産品和跨區域合作平臺為建設目標。與傳統旅遊目的地不同,成都具備優質資源轉變多樣化産品的能力。運用文化創意産業開發更多影響力大、藝術性高、經濟效益好的文化旅遊産品;重點推動旅遊業與會展、外經外貿、文化、體育等産業的深度融合;創新挖掘熊貓、蜀繡、巴蜀等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更具吸引力和創新性的文化旅遊商品。與此同時,成都還將加強與國際旅遊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大力引進國際旅遊組織和知名旅遊運營商、品牌連鎖酒店落戶成都。
今年,成都將依託作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的富集旅遊資源,推進旅遊業與其他産業的深度融合,並依託G108、G317等跨區域通道,深度整合大九黃、大康巴及成都經濟區旅遊資源,打造“無障礙”精品旅遊線路,同時按季節、分類型推出生態成都之旅、文化成都之旅、古鎮成都之旅、美食成都之旅等凸顯成都特色的系列旅遊線路産品。在“世界旅遊目的地”軟實力建設上,還將在打造國際旅遊精品、推進“國際購物天堂”及城市免稅店體系建設、國際化信用服務、放大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吸引效應等方面進一步創新。
記者手記
“網際網路+”旅遊最終受益的是遊客
“網際網路+”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使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融合、創新、增效,創造出新的價值與生態。在與網際網路不斷融合的過程當中,傳統的旅遊行業已經發生了巨變。傳統的旅遊産業鏈分工被打破,形成新的價值鏈模式。在這一過程中,遊客與景區的互聯對接或許將成為旅遊過程的主流,旅行社的傳統行銷模式或許將會被顛覆。消費者們紛紛涌向網上旅行社,尋找最合適的機票和酒店産品,並且閱讀旅行指南來提前安排他們的行程。在出門旅遊的時候擁有大量的移動互聯網神器:用“去哪兒”訂機票和門票,用“12306”訂火車票,用“途牛”選旅行社,用“攜程”訂酒店,用“百度地圖”查詢路線,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付款,用“淘寶和京東”查購物價格,用“美團和百度糯米”訂餐,用打車軟體叫計程車……
旅遊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遊客成為行業變革的受益者。
特約觀察
網際網路將重塑旅遊行業
□ 諸丹
2014年是“中國智慧旅遊年”,宣傳口號為“智慧旅遊,讓生活更精彩”“新科技,旅遊新體驗”,而今年兩會“網際網路+”戰略的提出,更是讓“智慧旅遊”成為旅遊的一個熱門話題。那究竟什麼是“智慧旅遊”,它和傳統的旅遊業和旅遊方式又有哪些不同?
所謂智慧旅遊,是指利用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網際網路、無線網路,借助便攜的終端設備,實現各類旅遊資訊的自動感知、及時傳送和挖掘分析,提升遊客在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活動中的自主性、互動性,為遊客帶來超出預期的旅遊體驗和無處不在的旅遊服務。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近年來整個旅遊市場將産生大的變化,不管是旅遊服務、旅遊管理,還是旅遊行銷,都將因此有很大的提升。它不僅改變市民出遊方式,促進景區建設,還將改變旅遊業者的經營方式。網際網路將推動傳統的旅遊消費方式向現代的旅遊消費方式轉變,並引導遊客産生新的旅遊習慣,創造新的旅遊文化。“智慧旅遊”是從遊客出發,通過資訊技術提升旅遊體驗和旅遊品質。遊客在旅遊資訊獲取、旅遊計劃決策、旅遊産品預訂支付、享受旅遊和回顧評價旅遊的整個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遊”帶來的全新服務體驗。而隨著資訊科技化手段深入旅遊行業,“智慧旅遊”的概念將真正為遊客帶來便利,為遊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遊體驗。
網際網路不僅能帶給遊客便利,對旅遊行業來説更是一場變革。網際網路科技的應用,讓遊客能夠更便捷地獲取旅遊資訊,但這只是“網際網路+”1.0。而“網際網路+”旅遊的核心是創新,是利用不同於傳統的創新模式來改變旅遊業態,提升遊客的體驗。智慧旅遊的發展將會促進旅遊産業大融合,通過旅遊智慧化將“食、住、行、遊、購、娛”連在一起,資訊集合運作,將旅遊目的地各類資訊的推介、網路行銷的應用、客戶的分析、客戶關係管理等應用整合,實現資源共用、資訊協同。“網際網路+”旅遊的模式,一是基於遊客體驗創新旅遊發展,以遊客為中心,圍繞遊客進行一系列旅遊創新。另外一種就是從旅遊全産業鏈整體角度思考,用智慧旅游來帶動旅遊業縱向和橫向的可持續發展,包含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景區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展智慧旅遊的過程中容易造成誤區,即認為單純觸網就是智慧旅遊,這也是很多旅遊目的地紛紛開始搭建網路平臺的原因。然而如果利用了網際網路,卻仍然以傳統的思路和模式進行運營,並不是智慧旅遊的發展方向。
(諸丹:教授,碩士生導師,成都大學旅遊文化産業學院院長。是國家A級景區評審員、星級酒店評審檢查員、最佳旅遊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擔任成都市旅遊産業促進中心法人和主任,擔負整個區域的旅遊産業推進和促進,長期從事旅遊規劃、策劃和旅遊管理科學研究、科技開發與服務地方經濟的社會活動,長期執教于創意型旅遊人才的培養工作。)
城市故事
十年北漂的慧遊成都之旅
“世界那麼大,我也要看看。”今年“五一”,畢業十年一直在北京打拼的80後小夥包涵決定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遊,他把旅行目的地選在了成都。
在機場候機的時候,包涵在刷微網志時看到了一款叫做“伴你遊”的APP。儘管手機裏面已經下載了多個與旅遊相關的APP,但這款“覆蓋全成都,移動智慧平臺”的逛特色街神器仍吸引了包涵的眼球。“來到一個城市,不逛逛特色街道怎麼行。”從APP上面,包涵看到了成都厚重的歷史文化,還清楚成都哪條小巷子裏有好吃的火鍋,哪條街上能夠吃到成都人願意為之等上2個小時的好吃兔頭,哪家店能夠買到實惠又資格的紀念品……通過“找美食”火速了解成都最受歡迎的10大美食以及在哪才能品嘗到這些美食,並根據自己的情況從中選擇了幾家性價比高的美食店。有了這些,儘管還沒有到成都,但包涵已經覺得自己成了半個成都人!
下飛機之後,通過APP上的景點“實時人流量”顯示,早上時段寬窄巷子人流量比較大。所以,包涵將成都行的第一站定在了杜甫草堂。下午3點左右,再坐公交車到寬窄巷子。這個時候的寬窄巷子遊人不是很多,拍照也不會特別擁擠。遊玩寬窄巷子時,成都的特色街區讓包涵流連忘返,他在窄巷子口看見“陶倪人”的師傅在根據遊客的相貌捏卡通公仔,於是將自己的照片傳給師傅,請師傅幫自己捏一個公仔。拿到公仔後,他將公仔拍攝下來,推到伴你遊的“到此一遊”上。不過一會兒,就有附近的遊客留言並點讚。逛完寬窄巷子,包涵肚子不禁咕咕叫了起來。打開APP,他看到網友分享的寬窄巷子好吃的肥腸粉店舖資訊,看到下面的評價還不錯,又去品嘗了地道的肥腸粉。
逛完成都市區,包涵決定第二天到峨眉山去看看。在動身之前,去峨眉山的路堵不堵、天氣好不好、山上客房還有多少……這些都是包涵最關注的問題。這些疑問,包涵通過下載手機APP “峨眉山旅遊”和“愛城市”得到了解答。搭乘成綿樂城際列車,包涵花了不到半小時就來到峨眉山景區。通過百度峨眉山直達號的推薦,包涵在峨眉山景區內逛了報國寺、清音閣、萬年寺、雷洞坪和金頂等景點。全面覆蓋的WIFI,讓他實時通過網路向小夥伴們曬出自己的心情和圖片。除了得到峨眉山“吃住行遊購娛”各項攻略,包涵還通過APP得到導遊導覽、線上支付、實時監測、出行參考、語音交互等多項服務。
短短的旅行,包涵在成都和峨眉山不僅看到了特色街區,品嘗了地道的美食,看到了美麗的杜鵑花,感受了厚重的佛教文化和自然美景,還被無所不在的“智慧”打動。這次之旅,讓十年很少旅行的包涵真正感受到了“網際網路+”的時代,享受了説走就走的快樂。
行業動態
“網際網路+”旅遊讓旅行“説走就走”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成都迎來了各地“看世界”的遊客。在眾多的遊客當中,來自廣西桂林的一位先生不僅通過手機完成了訂機票、選酒店、找美食,還通過成都智慧旅遊數據中心獲得吃、住、行、遊、購、娛等最地道的成都旅遊資訊,利用資訊化技術,實現“我的假期我做主”。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開啟,旅遊行業加速變革與移動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趨勢也在進一步加強,遊客出遊越來越便捷,讓旅行“説走就走”已經成為現實。與此同時,“網際網路+”也在倒逼傳統旅遊業變革。
擁抱網際網路旅遊行業走在前面
今年兩會,“網際網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各行各業擁抱網際網路的浪潮當中,旅遊行業早已走在前列。事實上,自網際網路誕生以來,就有遊客通過網際網路獲取旅遊的資訊,並由此誕生了“驢友”一詞。而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旅遊行業更是加速擁抱網際網路。
2014年,國家旅遊局將當年旅遊業發展主題定位“智慧旅遊年”。隨著“智慧旅遊”的推廣,業界一片熱火朝天,旅遊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一方面,全國各地結合旅遊業發展方向,以智慧旅遊為主題,開展智慧旅遊城市、景區等旅遊目的地建設,在智慧服務、智慧管理和智慧行銷三方面加強旅遊資源和産品的開發和整合,促進以資訊化帶動旅遊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旅行社、旅遊景區(點)、旅遊酒店等旅遊企業創新發展模式。過去一年,旅遊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此外,旅遊行業與移動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趨勢也在進一步加強,各種旅遊無線産品的井噴式增長,更是大力推動了旅遊行業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智慧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大量普及為線上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基礎。線上旅遊時代的到來,綜合性旅遊平臺旅遊之家的上線大大加速了傳統線下旅遊産業與移動網際網路的融合。面對線上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很多旅遊機構都紛紛加大馬力、搶先佈局這一新興市場。為此,一些傳統旅遊機構都推出了針對旅遊用戶的旅遊應用,如“驢友之家”“去哪兒”等等,這些井噴式增長的旅遊應用産品成為旅遊機構與用戶對接的重要媒介。
智慧旅遊 已是成都名片
當前不少城市正在推廣“智慧旅遊”的概念,而這一概念已經成為成都旅遊的名片。早在2012年5月,成都市就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全國18個“智慧旅遊”試點城市之一。成都智慧旅遊破繭蝶變,跑步進入大數據時代,努力成為“慢生活”智慧旅遊城市、國際化智慧旅遊城市和智慧旅遊樞紐城市。
目前成都已完成《成都智慧旅遊總體規劃》編制,建成了成都智慧旅遊數據中心(成都旅遊全搜索平臺)、成都旅遊政務網、成都旅遊資訊網,建設成都旅行社管理系統、質檢網和區域旅遊合作網站,形成了成都旅遊網站群,成都旅遊一卡通——天府通熊貓卡也越來越成熟,為公眾提供旅遊資訊諮詢、業務查詢以及旅遊投訴等一體化出遊資訊服務,正在組織開展成都旅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和成都旅遊散客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前都將建成投入運作。這些環環相扣的智慧旅遊建設,成就了全球遊客在這座歷史與時尚交相輝映城市裏最津津樂道的休閒旅遊生活。在智慧行銷方面,成都也探索新媒體宣傳行銷,製作微電影在愛奇藝、新浪微網志宣傳,並在攜程網開設“成都旅遊宣傳線上推廣中心”。
2015年初,中國旅遊研究院在成都發佈《2014年全國遊客滿意度調查報告和60個城市遊客滿意度排名報告》,在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在內的全國60個測評城市中,成都全年綜合排名位居全國第4位。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成都市遊客滿意度已連續5年穩居全國前5位。”
攻略
e時代如何出遊
旅遊産業經歷了最早的傻瓜式的旅遊,跟著團隊不需要思考;後來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旅遊變得很複雜,需要提前找攻略作比較,搞得旅遊很累;現在智慧旅遊就是讓我們回到“傻瓜”狀態,用APP就可以實現訂票、訂房、訂餐等相關資訊的蒐集。
智慧旅遊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手機等智慧終端在旅行當中的應用以及景區的電子門票系統、監控管理系統、電子導遊系統等。另外還有景區內的互動體驗設施,例如以觸摸屏形式的內容顯示與資訊交互。一些景區還通過高清攝像頭識別景區內的客流情況,然後通過資訊屏及時反饋給遊客,為遊客制定旅行計劃提供參考。遊客在出行之前,就可以通過智慧旅遊系統預訂行程、酒店、遊覽路線,以及坐什麼車、去哪家餐廳吃飯等等。利用手機或電腦就可一鍵搞定景區門票、住宿、餐飲。此外,遊客還可以在各個網站上交流自己的旅遊感受,對旅遊業也會起到監督作用。智慧旅遊不僅可以滿足遊客出行、住宿、遊覽等需求,還能有效地保障旅遊安全,比如探險旅遊者遇險時可通過移動終端迅速找到最近的避難所、急救站等,有助於救援力量迅速確定遇險遊客位置,實施救援。遊客可以將自己的旅遊計劃和電子導遊軟體下載到手機裏。這樣,到景點之後就可以通過自助遊覽定位、自助導遊講解、緊急救援呼叫、旅遊服務尋呼、多種語言翻譯等,甩開地圖,不用導遊,暢快遊覽景區啦。
智慧旅遊不僅僅適用於景區,酒店中的科技也是智慧旅遊的體現。“智慧酒店”更多的是體現在其對入住客人的服務方面。“智慧酒店”擁有一套完善的智慧化體系,例如,智慧門禁系統、智慧取電開關,手機App可自行預訂房間查詢酒店資料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給顧客提供更好、更貼心、更人性化的客房服務。現代科技的介入,讓旅遊不再是走馬觀花式的體驗遊,而是充滿著便捷、人性化的智慧旅遊。從選擇目的地到入住酒店,智慧旅遊衍生出的一系列設施和服務可以讓客人足不出戶就安排好一週甚至一個月的行程。科技讓世界越來越小,也讓旅行變得越來越智慧。而這也就是“智慧旅遊”的魅力所在。
本報記者 劉泰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