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4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民不高興,賽事難順心

  • 發佈時間:2015-05-10 05:45: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賽事不只是為冠軍而辦,群眾能熱熱鬧鬧地參與,把運動理念普及開來才最關鍵

  5月10日,第十四屆蘇迪曼盃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開賽,這一與湯姆斯杯、尤伯盃齊名的世界羽毛球頂級賽事,此次舉辦地不在英國、丹麥,不在北京、廣州,而首次落在了地級市東莞。目睹蘇迪曼盃帶來的全城沸騰,著實令人驚訝:僅賽前一項迎蘇迪曼盃長跑活動,就吸引了逾萬人參加,白髮老人、社區婦女齊上陣,將一場“奔跑吧,市民”演繹得激情洋溢;而在虛擬微信世界,一款專為蘇迪曼盃設計的“羽球大戰”遊戲,上線10天便創造312萬點擊量。

  身處狂歡之中,筆者不免想到一個嚴肅的話題:一座城市,究竟為何要費盡心力攬辦國際賽事?

  近年來,競相承辦國際賽事已成為一股全國範圍內的熱潮,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自不必説,類似東莞、佛山、柳州等越來越多的二線城市,也都如願以償成為重大國際賽事的承辦者。站在政府的角度,這種熱切很可理解,那就是要“揚城市美名”,進而促城市發展。世界上一些經常舉辦國際賽事的城市,自然而然就被認可為“國際化城市”,實現“華麗轉身”,這類例子並不鮮見。如巴塞羅那以1992年那場奧運會為契機,接連舉辦世界游泳錦標賽、世界曲棍球錦標賽等賽事,成功從工業化的港口城市轉型為服務型的美麗海濱城市。

  雖然前景令人浮想,但事實是,不少城市在申辦國際賽事時存在明顯的盲目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卻並未達到預期效果,乃至出現“反效果”——華而不實的賽事場館、頻繁的交通限行、針對“高危人群”的過度安保,以致被市民詬病“勞民傷財”。

  該不該申辦某項國際賽事?城市主政者心中應該有一桿秤,那就是城市的主人——市民們是否歡迎、是否受益。事實上,許多國際賽事在選擇主辦城市時,也都是以此為考量的。世界羽協主席拉爾森在談到為何選擇東莞時,便直言“不是因為經濟,而是因為這座城市的羽毛球氛圍”。東莞擁有50萬羽毛球熱愛者、1500多片羽毛球場地、每年600多次賽事,這些都深深吸引了前來考察的拉爾森。

  如何才能辦好國際賽事,使其真正為城市形象加分?青島、東莞等城市的經驗值得參考。首先是在賽事的選擇上,一開始便要考慮該賽事與城市體育精神的“相容性”,包括群眾認知度、職業化水準、廣泛開展該項運動的條件等。如青島利用國內一流的帆船運動場地和群眾基礎,成功舉辦了青島國際帆船周、國際極限帆船系列賽、國際帆聯世界盃等重大賽事,使帆船成了亮麗的城市名片。

  其次是在賽事舉辦過程中,要盡力提升市民的參與度。但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相反的情形,一些城市對所謂“國際形象”過度緊張,草木皆兵,不是想方設法讓群眾融入,而是設置種種門檻“嚴防死守”。我們高興地看到,此次東莞舉辦蘇迪曼盃不僅對市民、而且對600萬打工者敞開了胸懷,賽前東莞陸續開展了多達34場文體推廣活動,均不限戶籍鼓勵大家參與,增強了市民對舉辦國際賽事的自豪感,更增強了外來務工者對城市的歸屬感。

  最後,想單憑一次國際賽事打造“城市名片”,未免天真,功夫不能只在賽時,更要通過長期努力,建立起推廣、提升運動水準的長效機制。東莞為了提升羽毛球競技水準,不僅爭取到了國家羽毛球隊訓練基地、李永波羽毛球學校這樣的高端資源落戶,而且每年在各個社區開展羽毛球義務培訓,鼓勵群眾免費參加,至今已培訓超過1.3萬人次。

  “蘇迪曼盃不是冠軍的問題,體育不是專業的問題,青春不是年齡的問題。”白岩松在參加此次迎蘇迪曼盃長跑時的一番感慨,當令城市管理者們深思。國際賽事不只是為冠軍而辦,就像體育運動不是運動員的專利,群眾能熱熱鬧鬧地參與,把運動理念普及開來才最關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