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宜興:千年古城玩轉生態“小清新”

  • 發佈時間:2015-05-08 02:18: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江蘇省宜興市,這座人文歷史豐富、製造業高度發達的千年古城,正依託獨特自然的“小氣候”,玩轉生態“小清新”。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來到這座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採訪中聽得最多的是,城鄉的環境面貌變了。原先因過度開採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山坡,變成了一片片果樹茶園;原先因工業污染致使污黑髮臭的河道,變成了水清、景美的風光帶;原先因監管缺位雜亂不堪的村莊,變成了樹綠、景美的江南新農村。

  市委書記王中蘇説:“我市始終奉行‘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境建設理念。近年來,先後投入200多億元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了由環保質疑到環境讚譽,由生態壓力到生態優勢的重大轉變。今天,優美的居住環境、一流的空氣品質,讓百萬宜興市民正享受著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果與幸福。”

  理念一變天地寬

  “保護生態環境、打造生態産業已經成為宜興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第一選擇。”市長張立軍説。

  幾年來,宜興以生態工業、生態農業、迴圈經濟三大“生態産業”為主攻目標,打響了轉型發展的攻堅戰,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業擴張,深入推進小化工、琉璃瓦、水泥機立窯等專項整治行動,同時,通過大力引進創新創業人才、最新科研成果、重大項目,加快發展節能環保、電子資訊、新材料生物醫藥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産業和創新型經濟。

  有數據顯示:近幾年,累計關停化工企業550家,琉璃瓦企業295家、蓄電池企業29家,拆除整治了292座排蠟窯。

  “隨著一大批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後産能被淘汰,全市的結構性污染被有效控制。礦山軋石企業基本退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逐漸形成,節能減排成效十分明顯,連年超額完成減排任務。”市環保局局長歐方明説。

  為了做到生態文化和産業轉型的真正融合,宜興堅持把構築現代産業體系作為根本之策,從源頭上杜絕一切污染行為。為此,市委市政府推出一系列有效舉措:

  實施最嚴格的環保準入制度。堅決做到“四個一律不批”,即:新辦化工企業一律不批,有氮磷排放和污水不能接管的項目一律不批,超出區域環境容量的項目一律不批,不符合國家産業和環保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

  執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嚴格執行出讓土地招拍挂、最低保護價等制度,通過發展工業地産,實現節約用地和促進發展的“雙贏”。目前,宜興土地開發強度遠低於蘇南地區平均水準。此外,宜興還積極發展迴圈經濟,深入開展節能競賽活動,對重點企業開展能源審計、清潔生産審核、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逐漸樹立了一批迴圈經濟的亮點單位。

  理念一變天地寬。今天,宜興初步形成了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生態文化旅遊業“三足鼎立”的生態型産業體系,走出了一條生産持續發展、污染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改善的環境優化發展新路。

  城鄉聯動綜合治理

  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和推進“百姓致富工程”結合,是宜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做法。

  張渚鎮善卷村依託優美的自然環境、一流的空氣品質,引導村民發展高效特色農副産品,創辦“農家樂”,發展觀光休閒旅遊業,被評為首屆“江蘇最美鄉村”。

  丁蜀鎮西望村率先成立紫砂陶瓷專業合作社,投資1000余萬元興建西望紫砂陶瓷一條街,把全村制陶的農民集聚起來,抱團闖市場,制陶銷售年收入超過7000余萬元。

  周鐵鎮下邾村投入1000多萬元重點打造了蘇東坡泛舟太湖所到之處“儒芳裏”,修建農民健身廣場和特色亭廊,彰顯出“孺子可教、儒風芳菲”的獨特氛圍。

  ……

  幾年來,宜興投入10多億元進行村莊環境整治,2024個自然村整治到位,161個村達到省三星級“康居鄉村”標準。“陶都美麗鄉村”已經成為宜興農村發展的新品牌。

  “我市按照‘城市現代化、鎮級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對照城市管理的內容和標準,推動管理力量向鄉鎮延伸、管理標準向農村覆蓋,將城管、規劃、國土、環保等執法監察的組織網路延伸到鎮、覆蓋到村,通過機制創新,加快了城鄉管理一體步伐,提升了城鄉建設秩序和生態環境面貌。”張立軍説。

  與之相配套的是加快發展綠色公共交通。如今,遍佈宜興各個角落、各條街道的公共自行車,方便快捷的城鄉公交系統,慢行通道已經成為許多外地遊客眼中的一道道亮麗風景。宜興先後獲得“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生態市”等榮譽稱號,還高標準通過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獎”考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