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你認識 “厄爾尼諾”
- 發佈時間:2015-05-07 06:22:5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今年3月起,氣象專家發現,赤道中太平洋海域海水出現明顯升溫,厄爾尼諾又有抬頭跡象。預計水溫還會進一步持續升高,到今年秋天或更晚的時候,熱帶太平洋地區溫度將超過厄爾尼諾閾值,進入強厄爾尼諾狀態。
“厄爾尼諾”一詞,最初用來表示每年耶誕節前後沿南美洲厄瓜多海岸出現的一支微弱且向南移動的暖性海流。後來,科學界常用此詞表示南美洲秘魯和厄瓜多附近海域發生的“尺度為幾千公里的東西赤道太平洋上水溫的異常增暖現象”。
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水溫往往要比正常年份高出3至6℃,因此,上述海域內的大量浮游生物或魚類會因無法適應水溫的突變而大批死亡,使得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國家海洋經濟蒙受嚴重損失。也由於溫度的突變,也使上述地區雨量大增,造成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
為什麼會發生“厄爾尼諾”現象?這得先從海水水溫變化對氣候的影響説起。在正常情況下,赤道南、北兩側的低緯度地區屬“信風帶”範圍。“信風”帶動著海水從東向西流動,形成了南、北兩股流向平行的赤道暖流。在南半球,海水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以後,“空出來”的位置就由下層的“上升流”來補充。由於下部海水的水溫低,就使赤道太平洋的東西兩翼海水水溫産生了明顯差異。靠著這種熱力上的差異維持著赤道上空大氣的東西向環流:太平洋東部海溫低,空氣下沉,出現乾旱氣候;西部海溫較高,氣流上升,造成濕潤多雨的氣候。
但是,有些年份東南信風會減弱,甚至會逆轉變成西風。這樣,赤道兩側的東太平洋沿岸的冷海水由底部向上翻動的勢頭就會減弱,甚至消失。“赤道逆流”勢力則會明顯加強。同時,在較大洋面東西坡度的作用下,有更多的暖水被赤道逆流裹挾東涌,結果就使得赤道東太平洋的表層海水溫度急速上升並不斷向西擴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暖海水團。另外,由於秘魯、厄瓜多沿岸的冷洋流水溫上升,大氣層的結構也就隨之變得極不穩定,於是就出現了大氣層的深厚對流,降水量猛增。另一方面,在南太平洋西部,由於南赤道暖流受阻削弱,表層水溫相對下降,大氣運動也減弱,本應多雨的氣候卻變得異常乾旱……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原因和全過程。
此外,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最新報告説:“厄爾尼諾”現象也可能是由於水下火山熔岩流動引起的。這種熔岩流動從大洋底地殼斷層噴出,將大量熾熱能量傳給赤道附近太平洋水體。水體變暖後,會使太平洋表面大氣壓力下降,使正常東西方向運作的“信風”變弱,甚至逆轉變成西風,從而抑制了南赤道暖流的西進進而導致相關區域的底層冷海水停止上翻,造成這一海域表層水溫的持續上升……
“厄爾尼諾”現象會給太平洋沿岸乃至全球各地生態環境及氣候帶來不利影響,其中包括我國。據專家們研究,距離最近的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導致全球氣候出現異常。南美洲多國遭遇洪澇災害。其中,巴西發生了1930年以來最嚴重旱災,農業區遭受1965年以來最大損失。預計在本次厄爾尼諾事件中,全球多數地區玉米單産都將有所下降。
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所造成的氣候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颱風減少。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西北太平洋熱帶風暴(颱風)的發生個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個數均較常年減少。
其次,是我國北方夏季易出現高溫、乾旱。通常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當年,我國的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長期滯留在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致使北方地區夏季往往容易出現乾旱、高溫。
第三,是我國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災害。厄爾尼諾對我國各地影響更多的是發生在次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次年。其中,1997-1998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導致了1998年夏天長江流域出現歷史上罕見的流域性特大洪水。
根據氣象水文預測分析,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今年夏季,我國可能出現“南澇北旱”:江淮流域和江南降水可能會比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出現洪澇災害,防汛抗旱形勢不容樂觀。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我國當年冬季溫度偏高的概率較大,容易出現暖冬現象。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的氣溫就比較高。
(作者係中國氣象學會會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