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水價改革值得期待

  • 發佈時間:2015-05-06 05:13:3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推廣水價改革和水權交易的成功經驗,建立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加強農業用水計量,合理調整農業水價。

  為了更好地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要讓農民形成資源價格的概念,要讓農民認識到水這個自然資源不是“無主”的。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必然會提高用水價格,至於如何消化這些成本,從而保證農民的基本用水需求,就要靠精準補貼。

  在我國,農業是用水第一大戶,農業用水方式比較粗放,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低於0.7至0.8的世界先進水準。立足我國現有的水資源條件,農業必須要節水

  農業要節水,水利部門責任重大、動作不斷。他們提出要加快實施重大農業節水工程,著力發展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大力推進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採、南方節水減排,因地制宜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要積極發展灌溉面積,重點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在東北、長江上中游等地區新建一批現代化大型灌區,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要著力強化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加強灌區末級渠係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疏通田間地頭“毛細血管”,解決好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

  但是,僅靠水利部門的一系列大動作還不夠,農民是用水的主體,農業要節水,還需要激發農民節水的內在動力。由於水價長期不能反映資源稀缺程度,既影響社會資本投資水利的積極性,也不利於農民節約用水。通過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能讓水價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發揮水價在節水中的杠桿作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推廣水價改革和水權交易的成功經驗,建立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加強農業用水計量,合理調整農業水價,建立精準補貼機制。

  為了更好地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需要讓農民形成資源價格的概念,讓農民認識到水這個自然資源不是“無主”的,不是説誰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的,資源是有價格的,使用它就應該付費。對大多數農民來説,這些基本概念需要加強普及教育。

  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還要解決水權的問題,需要建立和完善水權制度。例如,我國北方很多省份的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都來自黃河。但黃河每年的徑流量是有限的,如果上游用得多一些,下游就得少用一些。因此,需要國家從黃河源頭開始,對每個省份可以從黃河流域用多少水有分配和定額,這就是所謂的水權,而配額用於農業的部分,就是農業的水權。農業水權再進一步具體到了農民灌溉領域,就會精確到一畝地一年的用水量。如果農民用超了,就要從以後的配額中扣除,如果節約了,就應該有獎勵。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下,很多地方針對水權管理和水價制度改革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例如一個地方節約下來的水可以轉讓給別的地方用,農民節約下來的水權可以通過交易轉讓給其他人,從中獲得了一部分收益。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必然會提高用水價格,至於如何消化這些成本,從而保證農民的基本用水需求,就要靠精準補貼了。不妨考慮提高農民用水價格的同時,從工業化用水收取部分費用設立專項資金補貼給農民,降低農民負擔。這既利於促進節約用水,也能降低農民水費支出,體現工業反哺農業的內涵。

  我國水資源稀缺眾所週知,需要在全社會形成節水的意識、節水的理念,但是僅有理念和願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健全相關政策和機制來做保障。農業水價改革的深入推進、水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是良好制度設計。一旦農民知道要根據用水量來繳費,多用多交不用不交,那麼這些改革對節約用水的作用也就體現出來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