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南該如何“禮”遇遊客?

  • 發佈時間:2015-05-05 08:29:23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羅霞

  遊客來一趟海南,他們買了些啥?你的外地朋友遊海南,你會推薦他們帶一些什麼手信回家?

  據海南省旅行社協會對遊客購物情況的調查顯示,來海南的遊客分為觀光群體和休閒度假群體兩類,其中,觀光群體鍾情于購買海南土特産,包括食品、飾品等,休閒度假群體則到免稅店購物的較多。

  此外,調查還顯示這兩類群體的共同點是愛買海南的水果,尤以荔枝、芒果居多,同時一般會買椰子粉等以椰子為主題的旅遊商品。

  海南水果種類多多,為何荔枝、芒果最受追捧?海南旅遊商品種類不少,為何椰子粉最暢銷?海南除了椰子粉,能否推出更多更好的旅遊商品?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在品牌打造、市場推廣、創新開發等方面存在不足,導致旅遊商品同質化等問題突出,這也説明,海南豐富的旅遊商品資源尚未被充分開發,特色的産品未被挖掘,旅遊商品這個海南旅遊的短板還有待彌補。

  被賤賣的靈芝

  對策

  如果有品牌有包裝

  價格一定會上去

  了解海南南藥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感慨:這麼好的東西,被賤賣了。

  海南盛産南藥,以靈芝為例,五指山、尖峰嶺、吊羅山等原始林區生長著各類靈芝,目前世界上發現野生靈芝品種200多種,我國有103種,其中分佈在海南的有80多種,佔世界的40%,全國的77.67%。

  邢德忠是瓊中紅毛鎮的一名藥材批發商,向當地農民收購靈芝、益智、砂仁、牛大力等南藥,然後以每斤幾塊錢不等的利潤,轉賣給來自島內外的收購商。

  “從農民家中收購他們採摘的新鮮靈芝,收購價一般十來塊錢一斤,或幾十塊錢一斤,最貴的幾百塊錢一斤。收購後曬乾了再轉手賣,一斤曬下來只有幾兩重。”邢德忠説,他賣給收購商的價格一般是幾十元錢一斤,貴的賣到幾百元錢一斤,每斤也就是賺個幾元錢。

  邢德忠做了十年藥材生意,前幾年山裏靈芝多,他每年賣出三四噸靈芝,現在一年賣的靈芝也超過1噸,那些外地收購商用裝肥料的袋子,將靈芝幾十斤、成百斤地買走。

  被買走的南藥,身價已是大不一樣。在海口的一家藥店,記者近日看到,一款五指山靈芝賣價為3.5元/克,按斤折算的話,賣價是1750元/斤。

  “這些南藥資源,如果有品牌、有包裝,生産出各類産品,賣價一定會大幅度提高。”省旅遊商品企業協會會長余從武感慨道。

  在余從武看來,海南旅遊商品資源是很豐富的,包括南藥、熱帶農産品、海洋製品、民族工藝品、資源藝術品等等,各市縣都有許多旅遊商品資源,但少有人去關注,有待進行系統的挖掘與開發利用。

  海南旅遊研究所所長楊哲昆強調,旅遊商品是遊客感受當地文化的重要渠道,民間的生活用品、傳統食品、生産工藝等都是重要的旅遊商品資源,可以進行系統梳理,加以利用,讓遊客方便地帶回去。

  嘉積鴨的困境

  對策

  著力開展標準制定、品牌維護等工作,形成産業鏈支撐

  “客人來這裡都會點原汁原味的白切嘉積鴨,因為嘉積鴨的名氣大。”瓊海昌隆飯店總經理何運和介紹道。

  瓊海嘉積鴨作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在遊客中擁有不小的知名度。瓊海當地頗具名氣的瓊海昌隆飯店,每天一般會賣出十多只嘉積鴨。

  儘管嘉積鴨名氣不小,但當地嘉積鴨産業卻並不景氣,甚至趕不上後起之秀溫泉鵝産業。據瓊海市相關統計顯示,2013年,瓊海市的嘉積鴨總出産量在68萬隻左右。而1980年代後期才興起的溫泉鵝,年出産量早已突破百萬隻。

  “現在的嘉積鴨市場已飽和。”瓊海一家嘉積鴨養殖場老闆莊輝胤介紹,一方面,餐飲業對嘉積鴨的需求量有限,另一方面,目前的嘉積鴨市場有相當一部分是冒牌貨,這些冒牌貨包括來自廣東的番鴨或板鴨。同時因缺乏養殖標準,市場上的嘉積鴨品質不一,損害了嘉積鴨的品牌形象。

  雖然嘉積鴨面臨發展困境,但業內人士認為,嘉積鴨名氣在外,憑這一點,嘉積鴨産業在旅遊商品領域仍是大有可為。

  “嘉積鴨應該向北京烤鴨學習。北京烤鴨已經做成産業,有産業鏈支撐,嘉積鴨也需要産業鏈支撐。”楊哲昆認為,可以將嘉積鴨加工成各類滿足遊客需求的産品,同時注重産品的攜帶便捷。

  對於這一點,何運和深有體會。他説,他們店中的白切嘉積鴨,遊客有的説好吃提出用真空包裝,方便他們帶走;有的説吃不慣,建議用其他做法烹飪嘉積鴨。

  “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生産、銷售、品牌打造等環節嚴格把關與運作,這就需要政府、企業等共同努力。”楊哲昆認為,最重要的是養殖標準的制定、品牌的維護等工作均需要著力開展。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光是嘉積鴨面臨産業鏈支撐的困境,即使是海南椰子粉等明星産品,在産業鏈支撐上也存在不足。

  海南不少椰子粉生産廠家沒有椰子粉加工生産線,所售的椰子粉是從印尼、馬來西亞等地進購後再分裝銷售;海南咖啡粉不少來自寮國、印度等地,也是屬於分裝銷售。

  “自主加工的缺失,使海南特産企業陷入惡性迴圈,無法做大企業,也沒能力轉型升級。”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春光認為,實現自主加工的企業,可以降低生産成本,提高利潤率,從而使得企業有資金進行技術創新、品牌推廣、品質管控等。黃春光建議,政府應積極支援海南特産企業發展加工生産,打造産品品牌。

  省旅行社協會秘書長郭炬特別強調政府在旅遊商品産業化開發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海南每個市縣都能重點推出一兩個特色旅遊商品,進行産業化運作,那麼海南的旅遊商品將很可觀。”

  在瓊北地區,海口、澄邁、定安的富硒産品頗受島內居民歡迎。“僅靠當地政府推廣還不夠,需要全省統一打包起來,向全國推廣。”郭炬説,海南中部貧困地區的很多土特産資源非常值得重點挖掘,有待扶持其進行産業化發展。

  被渠道封鎖的鷓鴣茶

  對策

  “海南有禮”旅遊商品平臺正在建設中

  海南涼茶鷓鴣茶,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靈芝草”。這一能清熱解毒的涼藥加工簡單、售價低廉,目前被企業加工成精緻的旅遊商品後,已初步得到市場的認可。然而這一受市場歡迎的旅遊商品面臨著缺乏良好的銷售渠道和缺乏資金擴大再生産“兩缺”的尷尬。

  這個尷尬,王康莊感受最深。王康莊曾在三亞從事餐飲業十餘年,于2012年創辦海南保亭金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加工生産鷓鴣茶。

  傳統加工鷓鴣茶的方法是在野外採摘鷓鴣茶後進行簡單曬乾,後用葉子裹成球狀連成串銷售,金威公司引進了固體飲料生産技術和設備,加工需經過洗凈、篩選、粉碎、殺菌、包裝、檢驗等工序,産品更衛生,且呈顆粒狀,方便攜帶。

  去年,金威公司加工生産的1萬多斤鷓鴣茶銷售一空,200多元/盒、600多元/盒的鷓鴣茶在三亞免稅店等地暢銷。事實上,隨著市場需求量的逐年增多,市面上傳統的鷓鴣茶産品也頗受歡迎,經常脫銷。如何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擴大生産,擺在鷓鴣茶産業面前。

  困難,集中産生在擴大規模和銷售平臺兩方面。

  一方面,由於鷓鴣茶野生資源有限,去年,金威公司開始種植鷓鴣茶,大約三年才能有收成,需要資金支援。不過在與銀行對接過程中,由於銀行缺乏合適的信貸産品,金威公司未能成功融資。

  另一方面,受實力限制,金威公司沒有能力自建銷售渠道,在尋找其他銷售渠道時,碰壁的情況很多,比如位於海口新港的一些茶葉批發商、省內一些景區等,不願意銷售其産品,有些銷售平臺則進入門檻高。

  “海南的茶葉銷售渠道壟斷比較嚴重。”王康莊希望,海南能有更好的銷售渠道,給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展示海南特色旅遊商品的平臺。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旅遊委副主任鐘祥宥認為,品牌打造和銷售渠道建設這兩個問題是不少市縣旅遊商品面臨的共同問題,企業不知道如何打造品牌、該把産品拿到哪去賣。

  據業內人士提供的數據,海南特産企業達數千家,進行品牌建設的不到0.6%,大部分企業沒有註冊商標。“企業要有品牌意識,才能取得更長足的發展。”余從武説,企業應重視産品的包裝,要高度重視包裝水準的提高。

  海南特産企業中,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內的佔80%,小企業很難自己去做銷售,需要借助品牌推廣平臺。“可以考慮搭建網上銷售平臺,建設旅遊商品商城等,來幫助企業擴大産品銷售。”鐘祥宥建議。

  “從全國的情況看,絕大部分省份已有自己的旅遊商品推廣平臺。”余從武舉例説,“北京禮物”“雲南伴手禮”等推廣平臺,對當地旅遊商品推廣正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目前,海南準備推出“海南有禮”平臺,以打造海南購物的新形象。

  被“李鬼”包圍的黎錦

  對策

  鼓勵創新,實施特色旅遊商品品牌戰略

  黎錦是海南一張亮麗的名片。這兩年,海南錦繡織貝實業有限公司的黎錦産品銷售出現大幅度下滑。海南錦繡織貝實業有限公司的産品定位為高端禮品,銷售下滑的原因除了市場大環境及企業自身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李鬼”的圍困。

  “島服為什麼失敗,一大重要原因是創新成本高,産品一推出便被模倣。”海南錦繡織貝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凱説,創新成本高、維權成本高、違規成本低,正制約著海南旅遊商品的創新發展,市場有待加強規範和管理。儘管公司準備進行産品大眾化轉型,但郭凱對公司的轉型前景並不樂觀。

  “市場混亂,沒有行業標準,制約著品牌産品的創新。”業內人士指出,在海南,任何一種新的旅遊商品一上市,馬上就會遭到倣冒。椰仙的苦丁茶、紈美貝藝的椰殼手錶、椰派的飾品、白沙綠茶、海南島服等,都沒有逃過被倣冒的厄運。

  有不少旅遊商品企業提出,開發一個新産品,要耗費研發者大量的精力和財力,而市場上低劣的山寨産品既衝擊、擠佔正規産品的市場,同時影響遊客對海南旅遊商品品牌的印象,因此建議政府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維護研發者的合法權益,給企業創新以支援。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椰雕生産、水産品開發等不少領域,創新力量的缺乏表現比較明顯。業內人士介紹,海南傳統椰雕正處於萎縮狀態,缺乏創新的力量,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椰雕生産,生産與行銷脫節;開發生産休閒水産食品等需要投入不少資金,鮮有企業願意“第一個吃螃蟹”,不少企業寄希望於“做模倣者”。

  就海南旅遊商品近年來一直徘徊不前的原因,省旅遊商品企業協會曾進行過問卷調查,統計結果表明, 48%的問卷參與者認為開發、設計、生産、銷售配合不夠, 沒有把這幾個環節連接貫通起來;19%的問卷參與者認為旅遊商品設計太陳舊、沒有新意;16%的問卷參與者認為生産工藝水準太低, 不能生産出高水準高品質的産品;還有9%的問卷參與者認為銷售渠道不暢, 沒有專門銷售正牌商品的銷售點;8%的問卷參與者認為景點不配合, 不能在景點讓客人買到價格合理的旅遊商品。

  “創新力量需要整合,需要與生産、銷售等環節相連接。”余從武介紹,我省正在舉行首屆海南旅遊商品創新設計活動,將大力實施特色旅遊商品品牌戰略。

  景區“特産不特”

  對策

  鼓勵各景區

  開發旅遊商品

  北京買的手工珠子手提包,在海南的景區也買得到。這一現象,估計不少遊客碰到過。

  “各地旅遊紀念品互相模倣,一個景區熱賣的旅遊商品,往往會迅速被其他景點引進。”余從武介紹,與全國的情況一樣,在海南,大部分旅遊景區的旅遊商品銷售是以鋪面形式出租給市場,景區沒有參與到這塊建設中來,導致景區“特産不特”。

  為何旅遊景區沒有涉足景區旅遊商品領域?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各景區的收入主要靠門票,而旅遊商品開發成本高,景區大多不願意費心費力做這項工作,便實行外包。

  不過,在省旅遊景區協會會長、海南呀諾達文化旅遊區董事長張濤看來,如果景區執著于門票經濟,不發展購物、餐飲等領域,“那就落後了。”

  目前,呀諾達旅遊區已與企業合作,推出了雨林挂飾品等産品,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景區既增加了收入,也通過這些旅遊商品傳播了雨林文化,擴大了景區的影響力。”張濤建議,可通過政府引導、協會促進、企業創新等,搭建合作平臺,發揮旅遊景區對於旅遊商品的展示推廣作用,繼而推動景區的發展。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與科研機構、院校合作,自去年以來研發推出了多款特色旅遊商品,包括用檳榔木做成的食具、用五指山地區蜘蛛製成的噴霧劑、特色茶葉等,並正在開發系列黎族食品、黎族飾品等。“借用社會力量參與景區旅遊商品開發,有利於景區旅遊商品的快速發展。”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相關負責人黃長俊説。

  “海南景區一定要有旅遊商品作為補充,要鼓勵各個景區開發旅遊商品。”楊哲昆認為,旅遊景區旅遊商品一定要展示本地特色,展示本土文化。比如吊羅山和尖峰嶺都屬於熱帶雨林,但吊羅山産的草藥便和尖峰嶺很不一樣,需要挖掘。

  業內人士建議,要讓景區旅遊購物軟肋“硬”起來,首先景區可以將自身獨有的優秀文化資源元素、特色文化符號、標誌景觀建築資源對接給仲介服務機構,授權給相應的公司,使景區與創意、行銷、版權代理等方面的企業合作,創造出無法複製的資源基因,打造出“離開這個景點就買不到的特色紀念品”。其次,創意産品的産業鏈要銜接緊密。從創意到論證、到變成具體的産品、再到行銷,所有的環節要前後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

  另外,景區可以加深與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讓其參與産品的研發,景區為之提供市場,實現雙贏。生産企業可以與景區點對點合作,有針對性地去開發設計旅遊商品。

  (本報海口5月4日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