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土地流轉信託為何“慢吞吞”
- 發佈時間:2015-05-05 04:31:1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丹丹
穀雨過後,安徽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朱廟村裏的小麥長勢正旺,再過一個多月就會迎來豐收的喜悅。這塊土地上還聚集著除了豐收之外的眾多期待和關注,因為這裡是中信信託首單農地流轉信託計劃的誕生地。
現狀:農民僅收到兩年流轉費
“2014年、2015年這兩年的土地租金,農民們都收到了。但當初承諾營利分紅還沒有兌現。”村支部書記沈家亮介紹説,他們的土地流轉費都是通過區財政打卡發放的。
2013年,這個村的土地經營權被流轉給安徽帝元農業投資,用以建設現代農業迴圈經濟園區;10月,該村共450人的5400畝農地經營權,又重新委託給中信信託公司,讓其設計相關理財産品。至此,中信信託首單農地流轉信託計劃落地宿州。
“區政府與中信信託簽署了一份框架協議,就5400畝地委託中信信託,信託公司再委託安徽帝元農業投資作為第三方運營土地。”宿州市埇橋區現代農業辦工作人員介紹説,這就是由中信信託推出的農地經營權流轉信託計劃。按照中信信託和帝元公司2013年10月簽訂的協議,中信信託作為受託人介入經營管理,向帝元公司農業示範園項目提供融資1.1億元,年化利率10%,推動示範園發展。中信信託當時表示,這個項目一旦運作後,不僅保證每年每畝地1000斤麥子的地租,還決定將土地增值收益的70%分給農民。不過由於項目進展至今仍未營利,所以農民也沒有享受到任何分紅。
“2011年,我代表村委會和村裏450戶農民簽了協議,農民們將農地經營權集中委託給村委會。”沈家亮説,他們也不懂信託是怎麼回事,只關心老百姓每年的“地租”能不能準時到賬。
癥結:融資遭遇“卡脖子”
“我們不能讓地閒著,除了種植糧食以外,還上了一個秸稈炭項目。”安徽帝元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徐君劍介紹説,項目現在“卡”在了用地方面。由於當時流轉土地擬從事養殖等迴圈經濟項目,需要一定建設用地和農業設施用地指標。國家要求農地改變用途必須交納土地復墾保證金。除了墊付的土地流轉費之外,這筆巨大的費用對從事農業的企業來講無疑是一個“高門檻”。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資金交納保證金,另一方面又因為手續不完善無法獲得投資方的融資。這樣的“尷尬”使得融資的道路變得漫長。
宿州市埇橋區農業辦工作人員介紹説,按照帝元公司的規劃,要在流轉的土地上建設項目,那麼就得改變土地性質。按照規定,農地必須農用,改變土地性質需要政府批准,但是帝元公司在與中信信託簽訂協議之後,其項目一直未獲批准。
中信信託方面的相關人士解釋稱,融資款項必鬚根據項目進度專款專用,因為項目用地未獲批復,項目就不能開工,那麼中信信託的資金就無法下來,信託就不能落地。
啟示:“金融下鄉”要做風險評估
安徽的這樁土地流轉信託項目進展緩慢,從某種角度也映證了農業發展“弱”且“難”。“根據現狀,這個土地信託項目很難持續下去。首先農用地的土地性質不能改變,單純地進行純糧食生産很難達到預期的利潤。若進行養殖等項目則意味著要改變土地性質,又面臨著土地、資金的瓶頸制約。目前情況下,農民的地租能夠順利發放已經算是‘較好的結局’。”熟悉內情的相關人士透露説。
據悉,信託公司風險控制措施很嚴格。按照銀監會監管措施要求:首先信託公司所有做的項目,都要向銀監會備報;其次每年都要從收入中提取一定的壞賬備撥;再其次有一個項目出了問題,其後所有的項目都要停下來。
“就宿州土地信託而言,中信信託的款項或以借貸形式入駐,安徽帝元投資支付10%的年利率有償使用這筆資金,國家和當地政府在農業項目上有3%~4%的財政貼息,6%左右的年息並不算高,但對農業企業來説支付每年6%的融資成本並不輕鬆。由中信信託付給老百姓的一年600多萬的土地租金,暫由安徽帝元投資墊付。對中信信託而言,土地信託産品的融資是否理想,目前也是未知數。在項目進展的艱難過程中,還有諸多變化因素存在。”安徽省內一位從事金融研究的專家告訴記者,信託産品在農業領域實施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風險系數較高。在推動此類項目時一定要進行好風險評估,慎重投資。否則,可能會與當初的設計事與願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