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西河池 核桃夢就是脫貧致富夢

  • 發佈時間:2015-05-05 00:32:2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家家都有兩畝核桃樹,就像有了‘搖錢樹’,脫貧致富就有盼頭了!”廣西河池市鳳山縣鳳城鎮弄者村黨支部書記羅文志笑著説。

  為走出“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怪圈,從2012年起,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的河池市“整市推進”既有生態價值又有經濟價值的核桃産業,3年內新增核桃種植面積200多萬畝,80多萬貧困人口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近日,記者來到弄者村,從一個山坡上望去,視線所及儘是鬱鬱蔥蔥的核桃林,一棵棵高大的核桃樹生長在石縫裏,不少已是幼果滿枝頭。

  羅文志告訴記者,全村共種植核桃5000多畝,每人平均種植面積達2畝。“過去在山坡上種玉米,每畝收入只有100多元,多虧找到了種核桃這一條路子。”

  羅文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豐産期,每棵核桃樹可産乾果5公斤左右,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每公斤40-50元計算,每棵樹産值在200-250元之間,這樣一畝核桃的收入在6000-7500元之間。

  在河池市一些地方,村民有自發種植核桃的傳統,一些核桃甚至成了“千元樹”。在南丹縣中堡鄉大水井村,村裏綠樹成林,多棵百年核桃樹鬱鬱蔥蔥,一顆顆核桃挂滿枝頭。“我家這株核桃樹已經100多年了,每年收穫乾果100多斤,能賣三四千元。”村民宋紅珍説。

  河池是嚴重的石漠化地區,石漠化土地比重超過1/4。河池又是廣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地區,至今仍有貧困人口80多萬,部分居住在大石山區中的農民缺乏可持續經濟來源,一旦遇到自然災害,甚至連口糧都得不到保障。

  “核桃耐旱、耐瘠,適合在石縫等惡劣環境中生長,家家戶戶都能種植,因此適合作為幫助大石山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點産業。”河池市扶貧辦副主任蒙紅寧説。

  長期在河池市挂職的廣西大學林學院教授賴家業説,一些地方之所以陷入“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怪圈,甚至扶貧多年過去了仍舊沒有形成致富産業,“造血”一直留在口頭上,往往是由於扶貧産業沒有形成規模,市場競爭力弱,市場的週期波動導致貧困戶返貧率高。

  2012年,河池市在充分調研和論證基礎上決定“整市推進”核桃産業,提出力爭到2015年,全市核桃面積要從當時的19.8萬畝發展到200萬畝。按此計算,進入盛果期後,全市核桃産值將超過30億元,主産區農民可每人平均增收5000元。

  河池市核桃辦常務副主任韋禦敏説,“整市推進”核桃産業需要較大規模的投入,河池市充分整合發改、林業、財政、扶貧、水利、移民等部門的扶貧資金合力支援核桃産業,自2012年以來,全市共籌措資金4.5億元,為群眾提供苗木、肥料、人工費等補助。

  在河池,核桃夢就是眾多貧困地區群眾的脫貧致富夢。河池市委書記黃世勇説,3年時間內,河池新增核桃種植面積200萬畝以上,未來幾年核桃將形成一個巨大産業,這説明只要以釘釘子的精神去推進,就一定可以幫助貧困群眾找到一條擺脫貧困的路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