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4.0到中國製造2025還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5-04 21: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你心中有一款中意模式的汽車:夠酷炫、功能夠豐富、價格可接受。掏出手機、發出要求,短時間內就收到廠家的完成通知——這不是夢,是未來工業4.0所描繪的藍圖。
工業4.0的“啼哭”
工業4.0有著鮮明特徵,它把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機器人、3D技術等融合到一起,運用最新的人工智慧計算方法、ERP、數據融合的演算法和分佈式計算方法等軟體以及手段來整合整個生産過程,甚至改變生産流程,最終達成縮短供應和生産時間、提高整個企業的運作效率的目的。
具體來説它將賦予機械“智慧”,實現機械與機械的對話。所有的生産資料和産品在工廠中都有獨特的“身份證”,記錄著各種資訊以確保其能在準確的時間到達特定的地點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這一切的生産資訊都是透明可見的,管理者和決策者能準確的了解自身工廠的各種情況並制定相應的對策。
這其中MES和WMS等軟體系統就成為了關鍵,ME可以實現對上層ERP對接支援並通過ERP提供BOM、訂單和計劃來安排生産工作,使工廠的整體流程更加智慧化、自動化,為企業搭建完善的資訊化平臺。
目前國內成功案例較少,如易往資訊等主營MES、WMS軟體資訊系統的企業,為企業管理資訊化、生産智慧化提供解決方案。具體説來,這些解決方案能為企業監控生産數據,使管理者能洞察秋毫;讓企業倉庫井井有條,高效無積壓;有效解決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有效降低消耗和浪費;幫助管理者分析海量的資訊數據,為決策的制定獻計獻策。
工業4.0的內容並不僅僅局限於此,它仍然正在不斷的發展,不同的功能模組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的被開發出來並加入到這個概念中,如同支援其成長的養分,在它成年那一刻將爆發出極其龐大的能量。
中國製造2025的“呢喃”
在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和産業變革所形成的風暴席捲全球,而中國也是這場風暴的颱風眼之一——廣闊的市場、龐大的需求空間、完善全面的工業體系和充足且素質不斷提高的勞動力所形成的低壓區強烈吸引著各種要素。資訊技術的突飛猛進、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配合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商業管理模式的變革都瘋狂向這個颱風眼匯聚。
從工業4.0到中國製造2025究竟有多遠,是咫尺還是天涯?近年來我國的製造業雖然佔據了全球較大的比重,但卻大而不強。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核心技術的關鍵部件受制於人;同時産品同質化嚴重,存在不同層次的品質問題;我們的能源利用率也不高,浪費和污染嚴重;産業結構不合理,許多産業仍然處於價值鏈的中低層。
“中國製造2025”是升級版的中國製造,力主在2025年實現我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由“大”到“強”需要變革傳統的模式,首先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其次要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品質效益競爭優勢轉變,再次要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最後要由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始終以“兩化融合”為主線,配合“網際網路+”的概念。
我們正行走在“中國製造2025”的道路上,泉州已經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樣板和實踐範例,企業需要軟硬體互相搭配,對自動化程度也有很高的要求。硬體軟體化、軟體硬體化。對生産企業來講,就是生産系統與軟體系統往硬方向走;從生産角度講,就是把硬體綜合智慧、綜合通訊、綜合人工智慧,使得生産更透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