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糖尿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 發佈時間:2015-05-04 08:29:18  來源:內蒙古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患者問:王教授在文章中説,糖尿病人要掌握戰勝疾病的主動權,就要學會自我健康管理,這對我啟發很大。我發現很多糖尿病友只依賴醫生的治療,疏于對自我的健康管理。這對防治並發癥非常不利。請王教授就糖尿病人加強自我的健康管理,給我們做進一步的解答。

  王執禮教授(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朝陽糖尿病醫院院長)答:如何有效地對龐大的糖尿病人群實行科學管理?使之實現長壽和高品質生活的目標,減輕病人乃至社會的經濟負擔,是我國糖尿病防治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據一項對2248例糖尿病患者調查顯示:僅有1/4的患者血糖達標;其中8成以上糖尿病患者血脂、血壓不能達標,85%以上糖尿病患者有2—3種或3種以上並發癥,其中17%患者吸煙,11%患者人群過量飲酒,不到40%的人群在一年內有過一次全面體檢。另據我們通過對381例糖尿病病人問卷調查表明:90%以上的糖尿病病人在患病前,不知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概念,沒有採取科學的生活方式干預糖尿病發生,83%左右的糖尿病人患病後,缺乏科學系統的治療,在對自己疾病的監測和治療上,缺少科學的知識和正確操作技能。95%以上的糖尿病人認為僅血糖平穩就是治療成功,並迷信能有“特效”藥治愈糖尿病,沒有認真系統地學習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識及科學採取自我管理行為。

  另據對北京地區20多家醫院糖尿病科臨床工作情況調研表明,90%的糖尿病科沒有專門開設糖尿病健康教育課堂,由於門診時間較短(多在5—8分鐘之內,一個醫生往往半天要看30—40名病人),病人很難從臨床醫生處得到系統的健康指導,很多糖尿病人甚至長期存在不正確的飲食和運動習慣。資料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從20世紀90年代的0.5%上升到21世紀初2006年的4.5%左右,20年增長8倍,增長較快的原因除生活方式變化、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外,缺乏對糖尿病高危人群及糖尿病人的健康管理,也是糖尿病患者增長較快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人如何科學地實現自我健康管理?強調防治並重,應用早檢查、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理念,阻斷糖尿病發生發展的因果鏈,防患于未然。

  我們認為,當代醫學對糖尿病治療的先進方法就是應對糖尿病人採取能體現生物系統工程特點的“保護胰島細胞綜合療法”,應用這種方法不僅能有效地減緩和阻斷糖尿病人並發癥的發生發展,而且能明顯地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其內涵在於:1.多種科學、先進的治療手段形成合力。該療法集檢測、藥物、飲食、運動等多种先進的健康理念,全面提高了治療效果。2.微迴圈理論及其應用是該療法的核心組成。通過改善胰島細胞和糖尿病人全身的微迴圈,可以顯著增強糖尿病人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並且改善全身組織細胞的代謝功能;改善胰島細胞的生物活性,使其不同程度地恢復功能。3.改善胰島及全身組織細胞神經纖維的正常興奮性,增強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強人體新陳代謝的生理功能。4.糖尿病治療貴在個體化:即針對每一個糖尿病人發病的不同特點,制定出針對其本人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既要解決糖尿病發病的共性矛盾,又要解決不同病人的個性矛盾,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實踐證明:該療法優越于傳統的糖尿病治療的“階梯療法”,也優越于單純的藥物治療的局部療法。現舉例如下:

  典型病例:米某,男,55歲,身高163cm,體重76kg,患者患2型糖尿病10年,口服文迪雅、拜糖平,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1mmol/L,餐後血糖14—20mmol/L)。同時伴有高血壓(血壓180/100mmHg)、高脂血症,口服降壓及降脂藥控制病情。患者入院後,我們對其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導其科學飲食和運動,同時予以胰島素泵注射胰島素、改善高糖毒性、予以改善全身微迴圈及營養神經組織細胞療法,同時積極予以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等對症性的治療措施,改善全身組織細胞代謝內環境,患者住院3周,日平均血糖5.9mmol/L。血壓控制在120/80mmHg,體重下降4kg。胰島素從入院時16.5u/日降至出院時2.5u/日,精力充沛,手足麻木消失。出院後,患者堅持科學飲食和運動,定期來院接受“保護胰島細胞綜合療法”。半年後,停用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僅靠飲食和運動控制病情。目前,隨訪一切情況良好。

  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公益宣傳項目主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