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新平庸”影響中國
- 發佈時間:2015-04-30 16:29:41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28日,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春季座談會暨《2015中國經濟前景分析》發佈會在中國社科院舉行。“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在這份春季報告中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0%左右,經濟增速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就業穩定的合理區間。預計第三産業化比重繼續提高,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進一步放緩,消費增長總體平穩,外貿進出口低速增長,物價漲幅繼續走低,收入增長有所回落。
報告執筆之一、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認為,2015年中國經濟在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背景下,要平衡好穩增長與促改革的關係。同時,國際經濟環境的總體態勢也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
新平庸已成為新現實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會上坦言,自己依然對世界經濟持悲觀基調。“這場從2007年開始的危機不會很早過去,會延續5~10年。”他認為,世界經濟弱復蘇、慢增長、低就業、高負債、高風險的狀態還將在未來一個時期內持續。
2014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首次使用“新平庸”來概括前景仍然灰暗的全球經濟。今年4月10日,拉加德在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發表講演時進一步指出,當前全球經濟仍陷在低增長、低通脹、高失業和高負債的泥沼中,各國應採取措施,避免“新平庸”變為“新現實”。
李揚認為,從目前的狀況看,“新平庸”儼然成為了“新現實”。
“新平庸”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低水準波動;各國經濟均陷入“去杠桿化”和“修復資産負債表”的兩難境地;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貿易增長率連續3年低於總體經濟增速,引致“去全球化”憂慮;各國宏觀政策週期非同步,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變動不均、各國利率水準迥異、國際遊資肆虐、息差交易盛行;全球治理落入真空,無法適時而變。
李揚認為,由於全球經濟處於“長週期”的下行階段,這種狀況會長期存在。而全球經濟長期低迷,已經而且將繼續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産生負面影響。一方面,全球“新平庸”及“長期停滯”的表現及深藏在這些表像之下的結構原因在中國或多或少存在;另一方面,全球經濟低迷將繼續向中國輸入通貨緊縮因素,並與國內通縮相呼應。因此,中國經濟在制定相應對策時需要充分考慮國際經濟背景。
三大風險困擾全球經濟
在分析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需要考慮的國際環境時,報告指出,當前儘管全球經濟總體保持溫和增長態勢,但復蘇仍然緩慢,各主要經濟體經濟狀態和宏觀政策分化明顯。美國經濟在頁巖氣革命和再工業化的戰略支撐下,保持了穩定回升的態勢,何時加息已經成為美聯儲討論的重要議題。歐元區經濟繼續停滯不前的狀態,在不斷加碼的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歐元區經濟擺脫了負增長,但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負面效應日益凸顯。日本內需疲弱和外需不足導致工業生産和投資繼續下滑,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加劇了通縮壓力。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受到美元加息預期增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的影響,本幣貶值、資本流出加劇、經濟增速放緩,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貢獻率明顯下降。
報告同時指出,2015年全球經濟面臨三大主要風險:一是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風險多元化,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資本外流衝擊;二是通縮壓力加大,各主要經濟體為刺激經濟增長普遍處於低利率運作狀態,而近期以大宗商品為代表的迅速下滑的物價使得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均存在陷入通縮的風險,在貨幣政策分化的背景下,加劇了競爭性貶值,如果不能針對這一傾向建立全球的有效防範、監管和約束機制,必將引發更大規模的“貨幣戰爭”;三是地緣政治危機仍將持續,在環境、政治、種族和宗教等因素的激化下,社會風險愈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