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一帶一路” 陜西如何打造內陸地區開放新高地
- 發佈時間:2015-04-30 09: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要 當前陜西應圍繞“一帶一路”戰略,發揮比較優勢推進産業轉型,著力提升經濟外向度,加快打造全國內陸地區開放新高地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是黨中央在新時期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今後一段時期的重大工程和重點工作。絲綢之路的振興與發展,將開啟新一輪國際合作與交流,將給沿途的國家與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將打造新的世界經濟增長極。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新歐亞大陸橋前沿樞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近期,國家行政學院“一帶一路”課題組,對陜西在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一些做法進行了深入調研,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當前,陜西主要以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航空城實驗區和高新區為核心,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同時陜西堅持“讓陜西文化走向全國,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理念,打造經濟與文化雙核創新驅動發展模式,讓陜西在與更多國家的不斷互聯互通中,創造和釋放更多、更新的“絲路紅利”。
比如,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國際性內陸港口,實現了國際港口的功能內移、延伸,強化了西安作為新歐亞大陸橋上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和國際港口型城市的作用,形成與沿海港口城市同質的海、陸、空國際、國內運輸的有效連接,實現西部地區與世界各國的採購運輸、貨物轉机、商品分撥的直接對接,成為輻射西北、連接國內國際市場的物流平臺,是西安城市價值兌現的重要載體。國際港務區內建設有西北地區唯一的也是最大規模的綜合保稅區。作為高度開放的特殊經濟區域,綜合保稅區具有保稅物流、保稅倉儲、保稅加工、商品展覽展示、檢驗檢測、口岸物流等功能,它整合了海關所有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政策,是目前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綜合保稅區借助保稅物流及口岸功能,以及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公路碼頭等具有強大運力項目的有效疊加,實現沿海港口服務功能內移、就地辦單的大通關功能。充分展現以現代商貿物流為特色,建設以區港聯動為內核,以海鐵、公路等多式聯運方式為路徑的大型內陸港口。
又如,陜西還緊緊抓住文化發展軟實力,大力推動文化資源與旅遊、科技、金融的結合,以文化産業助力經濟轉型發展,通過高起點、規模化、集團化組建陜西文化産業投資控股集團,創立了全國首家電視劇版權交易中心、全國首個以藝術金融為特色的文交所、全國首只藝術品投資基金、全國首個處在保稅區圍欄之外的藝術品保稅區。陜文投堅持文化項目建設、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資本運作三輪驅動,積極構建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實施平臺、文化整合交流平臺、文化資本增值平臺。文化復興既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更是強大的精神動力,加快打造文化産業升級版,努力實現文化産業市場化、中國文化的國際化,為走出去國際文化交流打好基礎。
打造內陸地區開放新高地,陜西向西拓展又向東延伸,深化區域合作,既是陜西貫徹國家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要充分利用陜西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獨特區位優勢,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優先領域,建設西安國際航空港,打造絲綢之路空中走廊,推動中國西部—中亞國家高速公路對接,建立新歐亞大陸橋快速交通幹道,建設通江達海、陸空聯運、無縫銜接的對外開放大通道。
二要完善與沿海港口、沿邊開放城市通關合作機制,積極申報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園區,打造國際商品物流集散中心。釋放科教潛能,建設科技創新新起點。
三要依託各類科技園區和産業示範基地,加強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裝備製造、能源化工和紡織等領域的合作。加快楊淩旱作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建設,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支撐,在中亞國家建設新技術推廣示範基地。
四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設立研發中心,利用國外的科技資源和人才,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技術、新産品。(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 徐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