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商標法壓縮操作空間 惡意搶注不被鼓勵

  • 發佈時間:2015-04-28 15:48:47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一家鄭州公司花費100多萬,註冊了近800個商標,再度引發公眾對“職業商標搶注人”的關注。在職業搶注人看來,因為商標資源有限、法律愈發嚴格,這一行業已今非昔比。除了市場的不景氣,職業搶注人也遭到業內的批評,引發了社會和企業對商標保護的重視。

  先到先得帶來商機

  記者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網站查詢,證實了鄭州這家公司共註冊762個商標,大部分還在審核中,其中不乏“餘額寶”、“臉萌”、“阿裏師生”等知名度較高的商標。

  “我國《商標法》遵循‘申請在先,註冊在先’原則,”北京羅傑律師事務所羅正紅律師説,“搶得先機很關鍵。”

  一些嗅到商機的人以一千多元的註冊費用搶注商標,獲得百萬、甚至千萬的鉅額回報。

  對於職業搶注人來説,法律的規定是這一行業生存的先決條件,但是被搶注方的疏忽和大意給了他們生存的空間。

  以餘額寶為例,共有43個商標,其中最為熟知的阿里巴巴集團註冊了其中的14類商標,而剩餘29類商標則被12家單位和個人註冊。像福建的周先生就把餘額寶註冊成了電熱水器、冰箱等類別的商標。

  有人暴富有人虧本

  “絕大部分職業商標搶注人的目的只有一個:賺錢。”記者聯繫到一位曾經熱衷商標搶注的郭先生。據郭先生介紹,他開始關注商標搶注是在2005年,“大學畢業工作了兩年,用攢的5萬塊錢註冊了13個商標。”郭先生説,他的運氣並不太好,大部分的商標沒有轉手,“有時候是因為自己要價太高,錯失了出售的機會。”

  據郭先生介紹,職業搶注人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已經玩了十幾年商標的老手,手裏握有好幾百個商標,一有機會便轉賣;另一類則是搶注商標後自己經營企業。

  商標搶注,的確有人一夜暴富,但也不乏做破産的。湖北人劉泉將百萬家産悉數投入到160多個商標中去,但絕大部分商標都砸自己手裏了,最後生活慘澹到連兒子的學雜費都一拖再拖。淘標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成從2004年便開始做商標註冊、轉讓的代理業務,他告訴記者,“從我經營的商標交易網站就可以看出來,最近幾年,職業搶注人在減少。”羅成説,2010年之前,他的網站生意非常紅火,商標交易成功率也很高,但是現在不僅轉讓的人少了,購買的人也少了。

  新商標法不鼓勵惡意搶注

  在羅正紅律師看來,商標註冊法規的完善,不斷壓縮商標搶注者的操作空間,“不是搶注者自覺性提高了,而是法律嚴格了。”

  2007年國家工商總局發佈規定,商標局不受理純自然人的商標註冊申請;2014年新的《商標法》實施,對“註冊在先”有一些約束,如果他人已經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先於商標註冊人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註冊商標權利人不能制止他人使用相同相似商標。

  “還有一個原因為商標資源是有限的。”羅成説,註冊商標所需要的漢字、數字、字母等元素是有限的,像阿拉伯數字就10個,英文字母就26個,經過搶注風潮之後,都已經使用得差不多了。

  在羅正紅律師看來,搶注行為的勝利與法院是否嚴格執法有關,“花2000元註冊一個商標,沒有相關的産品和服務,一旦轉手,便要價幾千萬,這是很明顯的惡意搶注行為,如果法院僅僅按照註冊在先的原則判決,這對商家是不公平的。”

  “按照現在的商標法規,我相信,像鄭州的這家公司申請的商標大部分會被駁回,特別是涉及一些知名商標的情況。”

  “除了要對惡意搶注行為嚴格執法之外,創業公司、甚至是成熟企業要對商標保護引起足夠重視。”羅律師説,“市場未動,商標先行,不要等到商標使用了多年之後,才想起來去註冊,到時一旦遇到訴訟將會很麻煩。” 張宇 J223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