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評價要儘快脫離論文指標綁架
- 發佈時間:2015-04-28 07:5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我國科技對經濟和社會的貢獻,與我們龐大的科技研發隊伍、世界第二的科研經費投入和世界第二的論文産出量還不相稱,與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科技的需求也不相適應。
據統計,高校科研工作經過30年的發展,在所有可衡量的指標方面佔到了50%以上。但高校科技對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和支撐還有欠缺,癥結在哪兒?
癥結在於科技評價只重論文而不重視科技成果轉化。 科研成果只有轉化後才能體現為科技是第一生産力,論文數量和引用都不是生産力。科研評價導向要儘快脫離論文指標的綁架。科技成果轉化問題是關係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但我國現有的科研評價體制和國有資産的管理體制並不利於科技成果的轉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障礙。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要解決科研評價與經濟社會脫離的問題,建立科學合理的科研評價體系。科技評價應以學術共同體為主,兼顧科技管理,堅持獨立、客觀和公正的原則。
但一直以來,我國科研評價體制和政策的制定始終沒有脫離“計劃經濟”、“政府主導”的束縛,就“科研”評“科研”,評價指標單一,重數量輕品質,重論文輕應用,以評價基礎研究的指標來評價所有類型的科研(事實上,國家投入的科研經費中只有10%用於基礎研究)。這就直接導致了科研人員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極其不重視,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追求獲獎數量。
教育部最近下發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高校科技評價要實行分類評價。這種強調分類評價的方式,將促進高校建立起更加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促進高校科技體制改革的創新發展。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還必須建立起規範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完善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以及合理的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只有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只有當教授研究的興趣點與企業的需求點真正相結合時,科技成果才能順利轉化為生産力。
當然,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要把研究人員手中的技術與企業的現實需求聯繫起來離不開第三方仲介機構。目前中國的科技第三方仲介機構市場還沒有真正發揮作用。主要原因在於政府以及相關行業對仲介機構的支援力度不大,仲介機構沒有得到相應的地位。現在的科技仲介機構大都規模甚小,沒有建立起強大的資訊資源庫。科技仲介機構應充分利用網路傳播的便捷條件,匯聚大量的實用資訊,為科研人員和企業雙方搭建起溝通、合作的橋梁。
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必須更新觀念,集聚産業界、科技界和政府力量共同推動,引導科技成果的供方和需方的價值取向逐步趨於一致。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科技成果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動態概念,不能過於片面理解。過去,一些企業總希望科技成果買來就能用,對技術引進或生産線引進情有獨鍾;而有部分科研人員因為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的原動力,把科技成果捂在實驗室裏。有人曾經形象地把科技成果比喻成“冰”,“捂”在手裏不轉化的話,這塊“冰”很快便會融化而變得一文不值。
因此,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科技成果的時效性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急迫性,科研成果只有轉化了才能實現它的價值,否則,就失去了科研工作服務經濟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水準的真正意義。
當前, 高校要繼續重點抓好兩項工作:一是繼續下大力氣做好科技成果向社會企業的轉讓和擴散工作,積極參與推動我國社會企業尤其是國有中小型企業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主體;使越來越多的高校與企業建立起聯繫;二是在科技成果的轉化過程中,培養一批與市場結合、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創新精神的複合型人才,為服務經濟建設作貢獻。
總之,我認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要遵循兩個本質規律:第一是將科技成果轉化到課堂上去,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第二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教授為企業提供諮詢,為社會發展提供諮詢。
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的環境建設。日前,經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牽頭,一批重點高校參與, “中國技術供需線上”的建設工作已經啟動。該平臺計劃通過建設“平臺門戶網站——高校二級子網——底層標準數據庫”三層分佈式網路結構以及按行業分類、行業企業和地方政府參與共建的平臺專業服務頻道,進一步完善全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設施,有效建設與整合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資訊資源,實現與各類科技成果資訊平臺的互動與共建共用,向企業、地方和社會提供切實所需的各種科技成果資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