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儲糧腐敗案件高發多發 媒體稱被查辦人員已經上百

  • 發佈時間:2015-04-27 09:02: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不完全統計,中儲糧成立至今,垂直管理體系下的中儲糧系統工作人員,因違紀、貪腐等問題被查辦的人員已經上百。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屢屢在中儲糧系統發生

  近日,央視報道遼寧、吉林兩省有的糧庫在政策性糧食收儲和銷售出庫過程中存在以陳糧頂新糧,惡意套取價差補貼等問題。那麼,糧庫是如何操作,實現套利的呢?

  記者昨天就目前糧食領域存在的“陳糧頂新”、“糧食三高”等問題,專門採訪了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院長杜政。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為了確保糧食安全,我國建立了強大的國家儲備制度。依靠中央儲備糧庫,國家可以方便地調配資源、穩定市場;同時,也可以通過保護價收購,保護糧農的利益、促進糧食的生産。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院長杜政表示,為了保證國家儲備糧的品質,國有糧庫的糧食是需要定期輪換的,而近些年頻現的“轉圈糧”現象就是利用這個過程中的漏洞鑽了空子:

  記者:國有糧庫的糧食一般是多少年輪換一次?

  杜政:小麥3年,稻穀2年,玉米也是2年,糧食部門這些年一直在致力於管住這個“轉圈糧”,轉圈糧就是把應該輪出去的糧,又黑心的它當新糧輪進來,有意的吃差價,這麼多年一直在治這個事,但是有難度,有些情況下,新糧和陳糧外觀看不是很明顯,有些存了兩年的糧食,如果儲存條件好的品質沒有太明顯的變化。

  以小麥為例,糧庫在托市收購前給麵粉廠等企業打招呼,讓其幫助拍下前幾年收儲的陳麥。等到實際收購時,糧庫再從企業手中把小麥買回。小麥在交易過程中並沒有離開糧庫,僅僅是糧庫和企業之間的虛假交易,原地“轉了個圈”後,就能為糧庫帶來一筆新的財政補貼收入。

  而此次遼寧吉林兩省爆出的“以陳頂新”事件中的陳化糧與“轉圈糧”還有不同:

  杜政:正常的輪換也是為了糧庫推陳儲新,在它的品質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推出去,所以剛才説小麥3年,稻穀2年,玉米2年,那個時候都不叫陳糧,只不過它不是新糧,陳糧是糧食的品質發生變化了,所謂變化,吃起來肯定不好吃了,外觀看起來也不好看了,聞起來也有一股陳味了,這才能説是陳糧。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院長杜政表示,相比于“轉圈糧”,“以陳頂新”事件更加惡劣。因為某種程度上,陳糧已經發生了品質上明顯的變化,已經不適合人們食用了:

  杜政:真正的陳糧是放了幾年以後,由於保管不當,品質引起了明顯的劣變,稻穀怎樣也得是第三年品質才會發生比較明顯的變化,小麥一般得超過五年才會有品質變化,能夠感覺到明顯差異。如果是看得出變化,那也膽子太大了,更嚴重。

  我國建立糧食儲備制度的初衷,是為了確保糧食安全。依靠中央儲備糧庫,國家可以方便地調配資源、穩定市場;同時也可以保護糧農的利益。此次被曝出的“以陳頂新”,是一起典型的“靠山吃山”“靠糧吃糧”的職務貪腐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媒體第一次曝出中儲糧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中儲糧成立至今,垂直管理體系下的中儲糧系統工作人員,因違紀、貪腐等問題被查辦的人員已經上百。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屢屢在中儲糧系統發生。

  2011年,中儲糧河南分公司許昌直屬庫、安陽直屬庫、週口直屬庫發生多起貪腐以及工作人員攜款潛逃事件。為此,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原總經理李長軒被中央紀委調查。

  2012年,在執行糧食保護性收購政策過程中,中儲糧江蘇淮安直屬庫低價購進高價入賬,套取國家購糧差價2300萬元,還大肆收受賄賂。

  2013年8月,檢察機關在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統挖出110名“碩鼠”;還是8月,中儲糧又被發現有進口轉基因油菜籽摻入中儲糧臨儲庫存。

  2013年9月,中央巡視組明確指出,中儲糧存在“內部監督管理不夠嚴格”、“基層腐敗案件高發、多發”等問題。然而幾個月之後,黑龍江海林直屬庫的一個租賃點再次起火。

  一年半前,中儲糧董事長、總經理雙雙換人。新班子宣告要對以陳頂新、轉圈糧、抬價壓價、私設小金庫等“四害”行為“零容忍”、“堅決懲處”,並且公佈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表示要將“四害”等問題整改作為公司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現在看來,中儲糧要達成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都説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轉圈糧”和“以陳頂新”這些問題,之所以能夠産生,最基礎的還是糧食“三高”問題。在糧食生産“11連增”的光環下,三大主糧庫存高企,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在“兩會”期間就公開表示,“玉米和水稻出現高産量、高收購量、高庫存量‘三高’疊加”。同時糧食庫存目前出現銷售困難,特別是今年4月9日臨儲糧拍賣,稻穀銷售量僅有0.02%。那未來又該如何應對這一難題呢?

  近些年來,中國糧價與國際市場倒挂,糧食庫存規模日增,而臨時儲備糧拍賣持續遭遇困境,這也導致國有糧庫糧食庫存越來越多。

  糧食多了,有一些品種階段性過剩,國際上糧價比較低,國內糧價比價高,南方一些省份稻穀前段時間受到走私影響也很重,現在好一些了,總的來講還是階段性的過剩,這是主要因素。

  以玉米為例,截至3月31日,2014/2015年度的臨儲玉米累計收購量達761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296萬噸。龐大庫存壓力下,今年4月9日,臨儲玉米收購期尚未結束,國家糧食局即啟動玉米拍賣,比去年提前一個多月,計劃銷售2012年國家臨儲玉米311449噸。不過,即便臨儲大量收購造成市場玉米流通量急劇減少,實際也僅成交15968噸,成交僅有5%左右,成交均價2497元/噸。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院長杜政表示,糧食賣不出去,國家只能用財政兜底:

  杜政:臨儲糧食定期收了以後,就得趕緊賣啊,國家不停地拍賣的,臨儲的恨不得當年就把他賣掉的,但市場不接受,除非你市場降價嘛。政府就要權衡,每次都出個底價,那低於底價只好流標,賣不出只好下次再賣。

  記者:那賣不出去怎麼辦呢?

  杜政:那是國家的負擔,財政只好兜著了,糧食賣不出去不管放在哪個糧庫,國家都要出保管費的,所以站在國家的角度,希望儘快賣出去,但又怕打壓市場,一定要賣也不是賣不了,降價唄,但降價財政損失太重了。

  據了解,今年4月9日拍賣的國家臨時儲存糧食包括玉米和稻穀,玉米成交僅5%已經很可憐,但是這還不是最難看的——計劃銷售的2013年中晚秈稻1282297噸,實際僅成交220噸,成交率僅為0.02%。

  糧食賣不出去,有兩個原因,一是常年儲存品質變差,二是價格高,國內外差價巨大。美國進口玉米完稅之後每噸只有1570元,比國産玉米低了近千元。市場條件下,臨儲玉米賣不出去也是必然。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院長杜政説,國家為了減少糧食陳化帶來的損失,也正在進行多方面的嘗試:

  杜政:國家今年出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從國家戰略上來講,要加強糧食的轉化,公益轉化,做酒精,做燃料,做乙醇,這些都是調節手段,國家有好多種調整手段,大量轉化就是做燃料乙醇,國家對於乙醇等一直是控制的,因為我國糧食屬於總體上緊平衡,一直限制工業用途的,但是在必要的時候,適當的調節,該放鬆的時候放鬆,該收緊的時候收緊,這是國家調節的一種手段,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把它轉化成工業的用途。

  我國目前沒有公佈糧食的儲存量,但是有機構發佈未經證實的數字,2013/2014年度中國玉米庫存即達到歷史最高點1.06億噸。而且糧食庫存進入一個怪圈,儲存越多就越陳,越陳越賣不出去,越賣不出去就越陳。人們常説,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是現在糧食多了,反而成了負擔。看著辛辛苦苦打下的糧食逐漸成了陳糧,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浪費呢?現在的確到了解決問題的時候了。央廣網(記者王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