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簡樸,是為了活得清爽

  • 發佈時間:2015-04-24 20:31:06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許多人認為中國人這段時期特別需要簡樸的生活,不要大手大腳。人們認為這種簡樸生活能夠挽救和贏得未來。

  簡樸是一種生活質地,是精神也是狀態。

  一個民族需要簡樸的生活理念,要活得清爽一些。

   

  簡樸的觀念

  談簡樸生活、表達這方面的觀念的書,已經出過不少,寫得大多好讀,有趣味。不過其中有一些,其實是講衣食無憂之後,怎樣過日子才更舒服、更雅致的。有人以為它正好和現在這種慾望的消費的社會是對立的——但作為對立的觀念推廣出來,卻多少有些不對位。歐洲出過這種書,美國也有,而且很暢銷。看來追求雅致的生活,已經超過了追求實用和簡樸。

  許多人認為中國人這段時期特別需要簡樸地生活著,不要大手大腳,需要多灌輸這種理念,需要講講它的道理。人們認為這種簡樸生活能夠挽救和贏得未來。怎樣把簡樸生活的好處講足,並盡力講得通俗易懂,講得很身邊化、市民化,也不容易。

  中國人口這麼多,不提倡簡樸生活,不建設節約型的社會,對能源的消耗會不得了,對人類生活空間的爭奪會不得了。當然倡導這種生活的理由很多,也很現實。至於精神層面的討論,要深入下去就難了。

  在一個以消費拉動生産的理論大框架下,要談簡樸生活不僅困難,而且容易變成一種奢談。現在的主要潮流是千方百計地引導消費,千方百計地讓人把手中的錢花出去,這又怎麼會簡樸下來呢?

  這樣看,好像奢華生活的對立面,就是簡樸生活。但也有人認為,過慣了奢華生活之後,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才有了簡樸的理念。這裡可以注意,他們的這種簡樸,其實是一種更加講究和雅致。於是,這種簡樸需要極大的經濟保障,需要有閒,需要具備比較精緻的文化修養。

  結果這樣的簡樸就有了許多的繁瑣。有了大量的準備,大量的功課,而後才能進入簡樸的境界。

  簡樸即便作為一種進步,在這裡也被大大地複雜化了、概念化了。

  不錯,簡樸談的是人和物質的關係;但簡樸就是簡樸。

  不為物質所累

  一位海外朋友説,有一次一個政客在拉選票時,不停地談今後要怎樣為當地搞來更多的錢。當地的一位老太太聽著聽著就插話説,我們不再需要這麼多錢了,我們的錢已經足夠花了,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要我們的孩子還能夠繼續到海邊撿到貝殼。

  老太太的話讓在場的人一愣,隨即一片掌聲。政客是發蒙的,一時對不上口,因為他一輩子也搞不懂這是怎麼一回事、怎麼一種邏輯。

  老太太的要求簡單至極,而且這麼具體:能夠讓孩子撿到貝殼。她的要求看起來極小,其實很大。因為海邊的貝殼沒有了,要解決這個問題看來不是個小問題。究竟是怎麼將貝殼弄沒了的,這可能是一個極複雜和極長的過程。這顯然並非是一日之過。所以老太太的要求看起來小,實際上大得不得了。

  海水污染到怎樣的程度,又經歷了怎樣的階段,老人沒有談得太多。她只是要求撿到貝殼。類似的要求,有的地區還化為了行動。比如有的地方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存之地,民眾能夠一齊躺在海灘上,躺在隆隆前進的機器前面,寧可死了也不讓開建有害的工廠。這樣的民眾一個會等於一萬個,所以有沒有這個力量大不一樣。西方人説“牛奶不好,奶酪也不會好”,就是在説民眾的普遍素質與管理者的素質,講這二者之間的關係。

  所以我們平時也需要從討論“牛奶”開始。可是我們現在很多的時候,僅僅放在討論“奶酪”上,卻忘了奶酪是從哪來的了。當然,後一種討論也是必需的、緊迫的。

  小資的生活理念很暢銷,這可以理解,但不能不將其多少作一分析和區別,特別是不能將它混同於簡樸生活的理念。在大資們看來,小資們已經很簡樸了,這種生活簡單而又不失體面,故可以謂之“簡樸”。其實呢,簡樸與否,這不僅是個物質保有的程度問題,還有精神質地的問題。小資的簡樸理念與真正的簡樸生活理念,這之間的區別當然很大。

  粗粗一看,小資們似乎涉及到簡樸生活,大談小城或郊外風光,還有旅遊遠足之類。這就是簡樸嗎?那麼怎樣的奢華才算是不簡樸?如果僅僅是走向了這種所謂的“簡樸”,離更大的奢華大概也就不遠了。

  自然環境回到原來的、好的生態時期,對自然環境來説就是一種簡樸。人文環境回到誠實和有信,對人文環境來説就是一種簡樸。簡樸就是真實無欺,就是極為符合人性的一種簡單。簡樸當然不會是簡陋,不會是窮棒子精神。

  現在這個時期,我們向西方學習,許多人很嚮往資産階級特別是小資産階級的生活。因為大資産階級學不了,臺階更高,所以先學學小資。將來有了條件,就肯定會學大資。慾望是沒有止境的。現在不學小資,不是覺悟,而是財力所限。所以這時候圍繞著小資話題,從這個角度,談了那麼多的簡樸和簡單,實際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簡樸生活不是在對比中被確定的,小資生活也並不能因為大資的對比而變成了簡樸生活。簡樸是一種生活質地,是精神也是狀態,這與第三世界初來乍到的小資生活毫無關係。

  有人在商品經濟中發了財,然後就賣力地推銷一種生活方式,怎樣抽雪茄,怎樣吃巧克力、喝紅酒,這方面的知識印成的圖書一排排的。小資的慾望調動起來是很容易的,調動者完全不負責任。據説這可以讓人變得高貴。他們閉口不談這樣也可以讓人變得輕浮。要知道雪茄、巧克力之類不是土生的國貨,把洋化生活等同於高貴的生活,這是什麼心態和邏輯?

  有人引進歐美,特別是美國簡樸生活的概念。我們覺得不是那麼回事。討論一下什麼是簡樸,簡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簡樸的理念,在這個時期十分必要。因為不同的理念會引導不同的生活。這些都得想透,不能人云亦云。關於整個慾望社會、消費社會,從能源消耗到伊拉克戰爭,不妨什麼都想一想。因為這是一個立體的問題。有人不斷地舉例,説一些歐美頭面人物所謂的日常“簡樸”,我卻深深懷疑。通常是,巨大的奢華和資本的擁有者才會去滅亡別人的國家。

  談簡樸不是反對人類強烈的求知欲,不是反對科學,不是推廣愚昧,不是清教徒,不是反對俗世。簡樸正是回到真實的俗世,是不為物質所累。簡樸會讓人類社會生氣勃勃,會保持和推進人類的文明成果,會讓人類長存。不妨回頭看看自己的歷史,如春秋戰國,如秦滅六國,最後滅亡了齊國。

  齊國的科技和物質在當時是最進步、最豐饒的,出土的車馬文物何等華麗精巧。轎車上都鋪著地毯,漂亮得不得了,到現在看也是極為舒適的,上面還有酒櫃,有精美的酒具。在藝術上,像韶樂,令孔子聽後三月不知肉味。但這樣一個大富大貴的齊國,最終卻被秦國滅亡。而同時期的秦國粗陋多了,他們只舉著冷兵器從西部打過來了。

  齊國為物質所累,上層人士一味追求奢華,哪還談得上簡樸生活。齊的鼎盛時期是威王宣王階段,那時的國都臨淄如何了得。齊的昌盛與佔領東萊古國有關,這個古國在膠東,可能以今天的蓬黃掖為核心。齊國從此大得漁鹽之利,還據有了天下最大的鐵礦、最先進的煉鐵技術。它的邊界最遠的時候到了萊蕪。從此齊國的紡織、大米天下無雙,還有無數的戰馬和鐵器。這就有了後來臨淄國都的“舉袂成雲,揮汗成雨”。

  它物質上這麼發達,在當時是最不願過簡樸生活的一個國度,所謂的最繁榮、科技最進步、生産力最先進,但就是被最不發達、最粗蠻的秦國給滅亡了。物質和文明是偉大的創造物,但是它也能使一個民族很累很累。

  看來一個民族真是需要簡樸的生活理念,要活得清爽一些。

  時間和生命

  文明走向繁瑣,物質走向奢靡,結果會是極可怕的。如今天,有的城市上班路上需要花掉四五個小時,這種情況已不罕見。私家車特別多,中國的交通狀況不行,道路永遠要車滿為患。看來這部分擠車煩得要命的人,要忍受一輩子了。省會以上的城市,才剛剛開始這種厭煩的生活,他們厭煩這種無邊的繁瑣和無處不在的物質主義。

  大概有智慧的人,以後要設法躲開省會以上的城市了。為什麼?就因為耗不起,就因為時間是生命。生命不是無限的,它有長度。在城市長期煎熬,這太可怕了,而且每天如此、年復一年。

  怎樣搞物質,怎樣搞小資這一套,有人可以到處做報告,推銷他們的理念,還説是過簡樸生活。其實這全是騙人的胡説。跟上他們跑,單是時間上就花不起。

  在海外有位佛學大師,感動了很多人。她的錢很多,發展了很大的醫院和大學,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做了一些慈善事業,影響極大。但大師並沒有丟掉本色,每天還要體力勞作,起早誦經,種地制茶,做蠟燭賣,還開了個有名的蠟燭作坊。吃飯也非常簡單。大師是弘法的,但她從簡樸生活開始做起。

  大師事業搞得很大,也就有了一些很漂亮的場所,有星級賓館。但無論物質搞得多麼好,多麼豐足,都盡可能不為它所累,而是用來回報社會,比如説辦教育、辦醫療,還有一個很大的出版作坊,自己印刷,自己發行,把向善的精神傳遍四方。世界各地,像非洲,都有大師援建的項目。

  在有限的時間裏做盡可能多的事業,將一切的耗費時間的無聊之事都盡力地壓縮掉,這不是最大的簡樸嗎?其實人間最大的浪費和奢華就是把時間糊裏糊塗地打發掉,把時間貢獻給不值得的東西。前一段有個口號,叫作時間就是金錢,説得太小作了。時間哪是什麼金錢,時間是更要命的東西,是生命。不要時間,就是不要命。

  清清爽爽的人生,就是只看重時間的人生。這種樸實的認識與簡樸生活的理念當然是一體的。(張煒,著名作家,曾獲茅盾文學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