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瞬千年,長行萬里

  • 發佈時間:2015-04-24 09:31:39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溯古探源,是人類的本能之一。我們汩汩流淌的血液中一直隱藏著一種衝動,它慫恿著我們身體力行踏陳情古的路,去見識異域的風土人情,去征服未知的險峻道路;它召喚靈魂回歸原本的天性,去俯仰敬叩華夏文明的千年積澱,去朝拜生生不息的文化動力,去領略天下大同的意境。

  當我們跟隨著“寰行中國”別克·中國文化之旅離開故土,放眼世界時,還是被那穿越時光、低聲吟唱的歷史震撼到了。一路上,我們親臨古長安手撫古墻磚,我們驚詫于古法宣紙和荊州楚繡的製作工藝,我們沉醉在黃梅戲與秦腔的抑揚頓挫當中;我們深入墨脫聖地頂禮膜拜蓮花生大士的弘法修行,我們在布達拉宮前用鏡頭記錄轉動的瑪尼經筒、匍匐叩拜的藏地老人,以及他面龐上深刻的皺紋與神情裏篤信的淡然;我們鶴立沙坡頭,放眼大漠綠洲、黃河群嶺的大美奇觀……在途中遇到的所有動人時刻,都化作風聲,一直在我們耳邊吹拂著。

  一路走來,自然的震撼、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都讓人為之著迷,我們渴望接近最原始的神秘,卻最終只是蜉蚍撼樹,只能窺見其中一隅而已。

  歷史是冷漠的,不論春溫秋肅還是大喜大悲,最終都回歸理性,用漫漫時光進行最公正的記載,然後以此警示世人;然而文化卻是生動鮮活並充滿暖意的,世世代代技藝精湛的工匠和多情的才人、虔誠的信仰者和執著的踐行者共同締造了這種文化,隨後將其傳承和傳播開來,延綿至今,所有角色缺一不可。

  在此次中國文化之旅中,別克如同傳道者一般,在廣袤的天地間領航著傳統文化的傳播征程,生動地闡釋了“進取、敢為、融合、包容、大同、創造”的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同時詮釋並踐行了別克“心靜思遠 志行千里”的品牌精神。在這段歷時52天的寰行駕馭之旅中,別克記錄了華夏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也見證了其融合的多彩進程。

  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特色文化的根基,如何傳承綿延的課題,任重道遠,卻勢在必行。當此大任者,在每個炎黃子孫,是骨子裏的歸屬與使命。

  欲成為傳承者或發揚者,需要以感受為先,進而知行合一。猶記得,當我站在米拉山口(海拔5018米)上,遠望鋪天蓋地的風馬彩旗飄揚,經幡撲棱作響時,仿佛能夠洞悉那位虔誠朝拜者的慈悲與智慧,他們篤定只有歷經肉身磨煉,凈化心靈,摒棄雜念,才能接近佛法。

  彼時彼景似一把溫暖的刀子般刺得我血淋淋的,不疼,但深刻。我感受到氣從四面八方洶湧而來。對,那是氣,不是風。它靜靜地穿透你,你的肉身怔在那裏,靈魂卻早已匍匐在地,去膜拜這天地之間自然與文化信仰的偉大。那一刻的震撼與感動是無法用任何語言形容的。待心緒平靜之後深呼吸,默默地去用自己的雙腳丈量這片熾熱神聖的土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摒棄腦子裏所有的紛雜思緒,真實地記憶所見所感,並把它銘刻在自己心上,重重地打上印記,然後夯實。這一切,如若不經歷,是無法感同身受的。

  如若不被感動,如何卸下自己在浮躁生活中積累的疲累?如何虔心地去審度歷史、敬畏自然、尊重信仰、正視文化?而做不到這些,也將無從感受冥思後的放鬆與心志蒼老後的煥發。

  此番領略過後,我們的探尋之心被徹底點燃了,如待哺的孩童,迫切渴求探索暢遊更廣袤的天地,追溯自己內心嚮往的根源,去接觸和感受更多品類的傳統藝術,去見識歷史長河的文化瑰寶,汲取挖掘,傳承分享,讓更多的華夏兒女切身感受骨子裏精神的發源之所在,讓更多的人接觸、了解進而敬畏華夏民族的智慧與文化,無偏墮的慈悲與信仰,不分國界、民族、地位、貧富。又及,鼓勵當代文藝之大乘者,延續民族生生不息的創造力,繼續發揚智慧,延綿創造。

  這也正是此次文化之旅的真正意義。

  跟隨“寰行中國”的旅程縱情馳騁逾萬公里,從江南煙雨到巴蜀楚地,勇走川藏雪域天路,探訪西域古絲綢文化,最終回歸黃河流域華夏文明發源地。一瞬千年,我們僅窺到華夏曆史的一隅而已。再逝千年,你我已如塵埃粒粒,如枯藤老樹,如一石一葉,但仍虔心匍匐在歷史的近前。(文/郝玉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