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商衝擊下的民營實體書店:嚴冬中頑強生存

  • 發佈時間:2015-04-22 17:44: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成都4月22日電(童方、劉瑩莎)近年來,Page One、方所等各具特色的民營實體書店紛紛登陸圖書市場,為整個市場增添了一抹色彩。雖然經歷著電商衝擊帶來的寒冬,但這些以零售、批發或是二手書店等不同形式存在的民營書店,依然在市場運營中為各自的理想努力生存著。

  “今天你開張了沒?”

  42歲的高子清1997年就開始在四川大學擺攤賣二手書,現在四川大學圖書館文理分館背後有家約10平方米的小書店。往年開學季,學生們紛紛來這裡淘二手教材,但今年她發了愁。

  “以往開學那個月能賣一萬多元,現在一天賣一百就算好的了。”這學期更多的時候,書店一天只賣二三十元,相鄰的幾家二手書店老闆們常常互開玩笑:“今天你開張了沒?”

  坐落在成都市北大街的四川書市,是個大型圖書批發市場,這裡的圖書多以定價八折銷售,受到讀者歡迎。去年,整個書市規模從三層樓縮為了兩層,原本在四樓的美星新旅遊書店也成為“搬遷戶”之一。

  書市中的大部分書店專賣教材教輔,但美星新的特色是成都文化和藏學相關的書籍,成都及周邊眾多民營書店都來這裡批發圖書。儘管合作的出版社在不斷增加,但在書店已工作了近4年的張向平還是明顯感到市場乏力,她表示:“近一兩年,三四成的銷售下滑肯定是有的。”

  現有民營書店紛紛遭遇生存考驗,那麼一家新的民營書店從誕生到盈利,需要多久?方所成都店品牌企劃經理徐敏告訴記者,方所廣州店用了3年,而台灣誠品書店則用了18年。

  因為熱愛 所以堅持

  2015年春節後,高子清只休息過清明節一天,不論生意好壞,小書店每天至少營業12個小時。聽起來是做生意的小老闆,但高子清一家還租住在每月房租僅200元的村屋,就這樣,家裏還要拿一部分空間用來放書。“我不知道家裏總共有多少本書,大概有五六噸吧。”她笑著説,“做哪行,喜哪行!”

  每週日早上四五點,高子清都要騎50分鐘的電瓶車去青羊宮舊書市場收書。收來的圖書在店裏賣10元左右的居多,也有價值幾百上千元的,但對她來説,每本都是珍愛的寶貝。

  “以前班裏有個書蟲,書都是在這裡買的,經他推薦後來過幾次,覺得這裡的書很好。”來店裏淘書的四川大學新聞系學生徐溦説。

  儘管位置挨著角落,但要在偌大的四川書市找到美星新書店並不難。暖黃的燈光,書籍擺放得錯落有致,一進書店就能感到一種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銷售下滑了三四成,但二樓新店面的設計裝修卻一點也不馬虎。別的書店早早地在年前就搬下來做起了生意,美星新書店卻“折騰”到3月9日才正式搬遷。

  “我們不光是做書,現在也是在做文化,而且是中國傳統文化。”張向平説,“近年來,雖然出版社提高了部分書籍進價,但往外批發的時候,我們都會在提價問題上緩一緩。”書店基本還是以低於八折的價格方便老客戶,不讓價格成為文化傳播的障礙。

  “觸網”是民營書店生存的必修課?

  2014年9月開始,門店的房租從每月900元漲到1200元,這讓高子清不得不想點辦法。趁著開學季,她在孔夫子舊書網上開了網店,半年下來,經營狀況還不錯,“賣的最好的時候是去年臘月間,一個月賣了5000多。”

  “再這樣下去,我頂多做到今年8月1號就關門,只留網店,房租壓力實在是太大了。”高大姐無奈地説。

  相較而言,美星新書店“觸網”更早,早在2013年底,書店便在淘寶網上開設了自己的網店,但因疏于管理,所以網店也就業績平平。張向平告訴記者,除了員工名片上印有網店的網址,平時確實沒怎麼宣傳,“今年我們還是真想把網路這塊兒做起來。”

  今年1月才落戶成都的方所並不著急“觸網”。擁有15萬冊書籍,還被媒體譽為全球最美14家書店之一,這都使方所成為成都民營實體書店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認為零售書店的前景是很好的,因為中國人的閱讀量實在太少。”徐敏表示,國內圖書價格相比國外本來就偏低,儘管網上書店相比零售書店在價格上有競爭優勢,但是方所內40%的書籍是臺版書或外版書,這些書籍是網上買不到的。正是這種差異性賦予了沒有“觸網”的方所在市場中一個獨特的位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