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書店遭遇四大“難” 銷售空白期難熬
- 發佈時間:2015-04-08 14: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時習
去年的今日,三聯韜奮書店第一天開始24小時運營,如今一年過去,除三聯韜奮書店宣稱盈利外,全國各地其他試水24小時的書店,如鄭州的書是生活、杭州的悅覽樹等則普遍日子難過。夜間銷售的空白期、選址的艱難、配套服務的尷尬等都成為24小時書店模式面臨的難題。
銷售空白期難熬
或許在部分人看來,書店實行24小時後就意味著每時每刻都能有生意到府,但實際上書店在夜間運營過程中至少有6個小時是處於空白期、沒有銷售的。
據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張作珍介紹,24小時的運營模式確實滿足了部分讀者夜間逛書店及購書的需求,也使得書店的圖書銷量大幅增加,但讀者一般在23時前就會完成購買,此後的時段裏書店銷售額極低。
事實上,18時-20時,即很多讀者剛剛下班後,是書店夜間銷售額較高的時間段,但這一時間段的銷售額遠無法與白天相比。而在20時-23時之間,由於大部分讀者回家,書店銷售額持續降低。最終在23時以後,留在書店的基本都是看書的讀者。
而隨著最初的新鮮勁過去,夜晚來到書店的讀者逐漸減少,但書店仍需承受因24小時運營帶來的成本上的增加。嘉匯漢唐書城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書店想要達到收支平衡,需要在夜間有2萬-3萬元的銷售,但實際根本無法達成。而陜西萬邦圖書城則已經因為成本高、收益低而取消了24小時運營。
書店選址難定
記者採訪了解到,24小時書店的選址也決定其生存狀況。目前運營情況較好的24小時書店大多都位於一線城市。比如在北京的三聯韜奮書店,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30%;另外深圳中心書城的24小時書吧也已持續運營八年,並能一直維持業績的發展。
“北上廣這類一線城市的讀書氛圍是其他城市無法相比的,而買書這種習慣則與當地每人平均收入息息相關,如果一個城市的居民大多都在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那還能有多少人願意去買書?”書是生活負責人李伊寧表示。
然而,即便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24小時書店的選址也很有學問。三聯韜奮書店在選擇分店地址時就將第二家分店建在高校雲集的清華同方科技廣場,因為看中這裡的人流、交通和配套設施及服務。相反地,如果將書店開在一個較為荒僻、交通不方便的地區,儘管是一線城市也不可能會有讀者到府。
衍生服務難賣
由於夜間圖書銷售額不高,為了能維持店內的運營,眾多24小時書店都將咖啡、文創産品等內容作為書店另一項主力業務。
但記者採訪多家24小時書店後發現,讀者對於這類産品的購買慾望似乎並不如預期那樣強烈,甚至還有讀者晚間來到書店會自帶飲品。
對此,1200bookshop店長胡本聰向記者表示,為了吸引讀者,店內不僅會舉辦各種活動,還提供飲品、花卉等産品出售,但實際上讀者對此類産品的消費水準並不高。除此以外,悅覽樹負責人蔣瞰也表示,很多讀者晚間來到書店後,只是找一個地方看書,並不在店內消費。
櫥窗效應難逃
圖書電商出現後,以其超低折扣以及便捷性從實體書店截獲無數讀者,讓書店成為圖書電商的展示平臺,而這種櫥窗效應在24小時書店更為明顯。
有業內人士透露,讀者晚間來到24小時書店大多都是在選擇一本或多本圖書後,就會坐在位置上進行閱讀,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將剛剛閱讀的圖書放回原位,如果遇到感興趣的,則會一直閱讀下去,直至讀完,但仍不會選擇購買。“我到書店就是想看一看內容,除非遇到特別愛不釋手的才會現場購買,大多都還是會選擇回家上網購買,畢竟價格更加便宜”,讀者宋女士表示。
事實上,如今24小時已經成為實體書店的一個新潮流,未來想必還會有更多書店去嘗試,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書店無法突破以上四個難關,24小時運營不僅不能帶來業績的提升,反而會使書店陷入更深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