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使館運送“不明物資”引發“革命”傳聞

  • 發佈時間:2015-04-22 09:3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美國駐吉爾吉斯斯坦使館以“外交郵袋”名義運入吉國152噸“神秘物資”。相比于正常的外交郵袋,這批物資大得驚人,多家媒體試圖搞清其“真實內容”都未能如願。美使館稱這是外交物資,根據相關國際公約,吉方無權獲知具體情況。此事被越炒越大,出現諸多説法,最為盛傳的一種説法是:美國曾在2013年烏克蘭“邁丹革命”前曾通過外交郵袋向烏運送大量美元現金,為“革命者”提供“補助”;這一次,美國可能是在“重演”那一幕,為在吉再次推動“革命”做準備。事件發酵至此,美使館不得不澄清稱,該批物資是建設新館所需的建築材料。但專家們普遍對美使館的説法持質疑態度。

  “革命”資金?

  吉爾吉斯斯坦當地主要網站及部分俄文媒體認為,這批外交郵袋裝著的是美元現金,就像當年在烏克蘭一樣。在烏克蘭“邁丹革命”前夕,美國駐烏使館用軍用運輸機運來12箱“外交物資”,後很快被烏情報部門查出是6000萬美元現金。之後,在“邁丹”積極分子手中也出現了很多“剛印刷出來”的面值不等的美元現金。

  向“革命者”提供現金補助,是美推動“顏色革命”的“標配”手段。據披露,之前在南聯盟、喬治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革命”中,美國使館通過各種非政府組織,或直接或間接地給“革命”參與者按貢獻程度、參與時間提供金額不等的資助,為鼓舞其“鬥志”發揮了不小作用。

  也有專家不贊同這種判斷,如吉政治評論家哈薩克巴耶夫就認為,這些外交郵袋裏裝的不會是現金,因為重量並不相符。他認為美國不會在吉採取極端措施強行推動“革命”,而更可能採取其他“柔和”手段推動吉社會向美國希望的方向發展。但他也認為,考慮到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目標和對外政策的一些做法,其一舉一動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所以美國應及時做出澄清。

  建築材料?

  對於美國使館聲稱這些物資是“建築材料”一説,很多專家認為並不可信。吉學者伊戈爾舍斯塔科夫稱,“美國當年擴建在吉的瑪納斯基地的時候,用的是吉本國的建材。如果軍事基地都可以用本地建材,為什麼使館就不能用?”他認為,對於外交郵袋而言,152噸太多了,確實值得懷疑。相關國際公約也允許吉外交部、海關和邊檢等部門檢查這些數量巨大的“外交郵袋”,因為這事關國家安全

  伊戈爾舍斯塔科夫還指出了這件事中的幾個問題:這些外交郵袋為什麼由烏克蘭的航空公司運輸?為什麼此事發生在吉加入歐亞經濟聯盟前夕?哈薩克巴耶夫也説:“如果真是建築材料就沒什麼好隱瞞的,可以請記者去看看,這樣就不會出現各種傳聞。”

  此外,“美國在吉設立了在中亞地區最大的情報偵察基地,以對周邊國家,包括對中亞國家、中國、巴基斯坦等進行監視。”俄羅斯《每週論據》週刊曾報道稱:“美使館新大樓地基深入地下40米,有足夠空間保證美情報基地的運作。該樓建設的所有必要設施都由美國運來,相關情報偵察設備通過外交途徑運送。”伊戈爾舍斯塔科夫同意這種説法,認為這批外交郵袋可能正是偵察器材。

  “變天”不易

  吉爾吉斯斯坦雖為中亞小國,但其地緣政治地位突出。通常認為,為保持和鞏固在吉及中亞的地位和影響力,美國肯定不會輕易放棄,將尋機重返。之前,美國派來“顏色革命專家”理查德·邁爾斯擔任美駐吉使館臨時代辦,就引發美將在吉推動“革命”的猜想。此番美國遮遮掩掩地運來大批物資,更讓人加深了對美行動的懷疑。

  隨著加入歐亞經濟聯盟日期的臨近,吉國內經濟狀況始終未見好轉。同時,吉爾吉斯國內的親西方勢力仍很強大,美國可能會不停地做吉方工作,並向阿塔姆巴耶夫總統提出他難以拒絕的條件,“瑪納斯基地”回歸併非完全沒有可能。今年11月吉將舉行議會選舉,美國料將不會輕易放棄這一時機保持和擴大在吉影響力。不過,俄羅斯著名獨聯體問題專家格羅津認為,美國在今年春天可能來不及搞什麼事,“顏色革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做多方全面準備;秋天吉爾吉斯斯坦舉行議會選舉的時候,美國有可能借機發力。

  令人略感安慰的是,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百姓對“革命”已經心生倦意,當局則有了更多的應對經驗。只要阿塔姆巴耶夫決策不出現重大失誤,在吉爾吉斯斯坦“變天”並不那麼容易。

  對吉當局來説,各種不穩定因素出現的根源是經濟頑疾,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任務。“哀莫大於心死”,若民心都“死”了,即使這次勉強維持了政權,那下次呢?阿坦巴耶夫政權無論採取何種國家內外戰略,發展經濟和民生,取得人民的支援,才最符合其長期的執政目標和吉國家利益。

  巴庫4月21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