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動作頻頻 銀行在改變

  • 發佈時間:2015-04-22 02:30:4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小姐是網際網路金融風口下的一個縮影。

  李小姐是購物達人,一部分收入放在餘額寶裏面,既可以獲得收益也可以進行網上購物。不過最近餘額寶裏面的錢也不多了,一家銀行理財經理給她打了個電話,推薦一款銀行的理財産品,收益比餘額寶高,李小姐註冊了該行的手機銀行申購了理財産品,同時關注了這家銀行的微信銀行,方便查詢了解最新理財産品。

  李小姐這些瑣碎的小事也正是銀行業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時刻都在上演的《速度與激情》。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是三年前馬雲説的話。

  過去一年,銀行的變化已經非常明顯。商業銀行不斷推出線上支付、投融資、理財、O2O金融服務甚至社交平臺等網路金融平臺,逐漸形成了以直銷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銀行的網際網路金融生態。傳統銀行也正在經歷著一個對網際網路金融認知、探索、融入、特色發展的漸變過程,搶佔身邊的每一個“李小姐”。

  傳統銀行頻“聯網”

  隨著3月來各家銀行的年報發佈,網際網路金融也在其中佔據了相當篇幅。在經歷了餘額寶、P2P、微信支付等一系列衝擊後,傳統銀行在網點轉型、産品開發等方面紛紛“聯網”。

  中國銀行在上海推出首家網路金融産品O2O體驗店;建設銀行推出了電商平臺“善融商務”,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創新網路金融服務;農業銀行則著力打造面向“三農”的垂直電子商務和資訊資訊服務平臺。

  截至目前超過20家銀行建立了直銷銀行,其中上市銀行超過8家,包括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等商業銀行。直銷銀行使得銀行不受地域限制、網點限制、規模限制,在網際網路地盤有了“無限擴張”的可能。

  聲勢最大的當屬宇宙行——工行。今年3月,工行發佈他們的網際網路金融品牌——EICBC,電商平臺融e購、社交通訊工具融e聯、直銷銀行融e行三大平臺劍指天貓和微信。

  工商銀行一名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稱,直銷銀行直接提升了金融服務便捷性,線上開戶,全流程線上服務,免去了去網點排隊奔波等情況。另外,直銷銀行更是直接省去了網點運營費用和人工費用,使得經營成本大幅降低,這就有助於讓利給客戶,是一個雙贏的發展模式,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銀行已經不再是單純引進網際網路技術,開發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而是將網際網路引入到各個業務層面。”銀行人士稱。

  網點服務從線下到線上

  “銀行是變化的行業,我們不會等待別人來改變。”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説。

  銀行業協會的數據可以反映這種變化。2014年,原有的網點規模居前的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甚至郵儲銀行櫃員配備均比2013年明顯減少。

  “傳統的物理網點+櫃員的服務方式在現在網際網路時代有些落伍,在電子設備普及高的地區,這樣既節約了銀行的成本,客戶也覺得方便,還可以緩解排隊的問題。”一家國有銀行人士稱。

  從目前已披露的11家上市銀行年報顯示,2014年銀行係對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網上銀行、電子商務、微信銀行等紛紛加大投入和創新力度。電子銀行業務以兩位數增速大步邁進。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1167.95億筆,比上年增加204.56億筆,交易金額達1339.73萬億元。銀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了67.88%,同比增加4.65個百分點。

  年報數據顯示,招商銀行替代率保持行業第一,電子銀行替代率為93.32%。作為銀行網點最多的農業銀行,該行2014年電子渠道的交易佔比已接近90%。

  以手機銀行客戶數為例,工行、建行繼續領跑,分別以1.5億戶及1.47億戶位列前兩名。不少股份制銀行增速更快。浦發銀行手機銀行客戶數達到664萬戶,交易筆數、交易金額分別是上一年的4倍和5.5倍。

  民生銀行一名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説,在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大背景下,客戶使用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服務的黏性要比沒有使用的客戶明顯更強,所以前期在開發客戶上各家銀行各路出招,增強與客戶黏性。

  目前一些年輕客戶不再去櫃檯,喜歡在網上解決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問題,銀行為了激活這些存量客戶,就必鬚髮展網際網路金融。隨著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金融産品、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未來銀行可以與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全面競爭。“傳統銀行業不擁抱網際網路可能會失去客戶、失去地位和利潤。”

  借網際網路金融戰略轉型

  利率管制時期銀行是“跑馬圈地”靠“手腳並用”粗放式地搶市場;但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轉型已是各大銀行應對新形勢的必然選擇。

  除平安銀行同比大增30.1%,多家銀行凈利潤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增幅下降趨勢。其中,中信、招行、民生凈利潤增速也下滑至個位,分別為3.87%、8.06%、5.36%,不少銀行的利潤增速沒有跑贏GDP增速。

  改變過往的靠天吃飯賺利差的盈利模式,銀行尋找網際網路突破口。

  評論人士余豐慧表示,內外交困、腹背受敵的窘境,倒逼傳統銀行必須加快轉型,轉向以網際網路金融為核心,而不僅僅是傳統意義的中間業務。

  不過,市場上也有擔憂之聲。有銀行分析人士指出,銀行經營環境嚴峻,轉型需求更為迫切,但銀行轉型談何容易。網際網路金融産品設計以用戶體驗為主,而傳統金融機構産品設計方面防控風險更為重要,效率相對較低。對於發展網際網路金融,銀行的業務定位和産品設計都是較大考驗。同時,銀行借助網際網路轉型,對於有些銀行而言,只是多了一個介面,多了個銷售渠道,網際網路精神並沒有被過多考慮。

  “無論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是商業銀行,雖然創新路徑會有不同,但最後終將殊途同歸。對於工商銀行而言,真正的挑戰並不是來自於跨界競爭者,而是我們自己能否更好地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融生態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以創新進取的心態擁抱技術變革新趨勢。”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

  (下轉B11版)

  ●無論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是商業銀行,雖然創新路徑會有不同,但最後終將殊途同歸。對於工商銀行而言,真正的挑戰並不是來自於跨界競爭者,而是我們自己能否更好地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融生態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以創新進取的心態擁抱技術變革新趨勢。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

  ●21世紀的主題是合作,是各種資源的整合,因此網際網路金融的前途在於金融網際網路和數據的整合,疊加出現新效應。

  ——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

  ●傳統的銀行擁有數千萬甚至數億的客戶群和大量的數據,這是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良好基礎,關鍵是如何通過網際網路金融把這些大量的客戶和數據科學、高效地用起來,這也是傳統銀行業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

  2014年銀行業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情況

  網上銀行

  ●個人客戶數達到9.09億戶,新增1.5億戶,同比增加19.71%;

  ●交易筆數達608.46億筆,同比增加21.59%;

  ●交易總額達1248.93萬億元,同比增加17.05%。

  手機銀行

  ●個人客戶達到6.68億戶,新增1.56億戶,同比增加30.49%;

  ●交易筆數達106.89億筆,同比增加114.63%;

  ●交易總額達31.74萬億元,同比增加149.12%。

  微信銀行

  ●個人客戶約3666.81萬戶,全年交易總量達2.92億筆;

  ●交易總額達1073.67億元,是去年的161.45倍。

  電商平臺

  ●個人客戶達到7928.56萬戶;

  ●交易總量22.83億筆;

  ●交易總額達1.72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整理:郭永芳

  【對話專家】

  “銀行做網際網路金融不要什麼都抓過來”

  站在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風口,銀行業紛紛制定各自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戰略,加快人才引進和組織機構調整步伐,並開展了平臺、産品、服務、宣傳推廣等系列創新,進軍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勢頭強勁。對於傳統的商業銀行而言,網際網路金融是機遇還是挑戰?轉型網際網路對銀行戰略意義如何?目前問題有哪些?如何破解?新京報記者專訪了3位業內專家。

  傳統銀行與網際網路金融應有分工

  新京報:面對網際網路衝擊,傳統銀行紛紛主動擁抱,但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銀行的網際網路+都是産品的網際網路化,而沒有做到真正的網際網路思維,你觀察的銀行是怎麼做網際網路金融的?

  曾剛:銀行對網際網路的態度是把網際網路當成一種行銷的平臺,當做現有渠道的一種補充。從目前發展來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進行金融交易、獲取金融服務等都是在網上開展,意味著傳統物理網點提供的服務開始慢慢向網際網路平臺轉移,像PC端、手機移動端等,銀行需要在這些方面進行調整。

  另外一方面是對現有服務及模式優化,傳統銀行現在也開始在網上有很多銷售,開始做直銷銀行,物理網點的成本高,排隊現象嚴重,輻射範圍是有限的,直銷銀行把這些克服了。

  湯敏: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和金融網際網路的概念一定要分清楚,金融網際網路實際上傳統銀行都在做,但是做得不是很好,還有更好的餘地去開展。

  但是網際網路金融雖然現在提得比較多,傳統銀行並不是特別有優勢。傳統銀行更多是在做金融網際網路,傳統銀行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做好金融網際網路上,把更多的空間留給網際網路金融。因為,傳統銀行和網際網路金融是有一定的社會分工的。

  新京報:網際網路對銀行來説戰略意義在哪?從現實看,銀行內部傳統業務跟網際網路業務還是有一定衝突,傳統金融跟網際網路金融應該如何區別?

  曾剛:銀行已經開始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並開始了調整。主要是對原來電子渠道的補充、順應現在的形勢和網際網路結合的一些創新、産品和服務的創新等。比如銀行也開始做網上商城。

  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特點和銀行還是有一定差異的,銀行在如何堅持原有的狀態下,去拓展網際網路方面的産品還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也只是剛剛開始一個探索。

  湯敏:銀行的網際網路金融戰略意義其實有很多,比如對一般客戶加強網際網路方面的服務、減少排隊、把金融網際網路做得更簡潔、成本更低等。其次,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金融結合起來,把誠信做好,也是傳統銀行應該做的事情。再者,傳統銀行的優勢是做大中客戶,真正的小客戶並不是傳統銀行的優勢。但是隨著小微企業的發展,傳統大銀行也不得不去做,在這方面其實網際網路金融更有優勢,何不讓網際網路金融去做,把這部分市場讓出來。

  傳統銀行,特別是傳統的大中型銀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大中企業上,其實這是一種社會分工,不是説傳統銀行不能做,只是有點“高射炮打蚊子”,成本上太高,划不來。

  曹和平:金融創新對於銀行是至關重要的,商業銀行必須要改革,需要向網際網路金融巨頭們好好學習。當時阿里巴巴做支付平臺的時候,商業銀行説國家6萬億元交易是公開業務市場上重要的工具和支撐平臺,如果他們不能做這個資金安全保障的話,就可能會出問題,結果商業銀行強調安全就丟了結算平臺,所以像阿里巴巴做的很多東西應該是傳統銀行學習的地方。

  銀行做網際網路金融應有底線思維

  新京報:目前看銀行的網際網路+轉型效果還不是非常明顯,你認為其中存在哪些問題?

  曾剛:銀行比較傳統,有中前管控、外部的監管,包括自身的經營理念都是保守的;而網際網路首先不考慮風險,把創新放在第一位。當兩種完全不同的經營模式相結合的時候,確實會面臨一定的問題。

  銀行對網際網路是比較保守的一個狀態,但是這種狀態是有意義的,畢竟裏面風險未知,適度的風險管控是有必要的。不好的地方就是限制了銀行創新的幅度和能力,因為有些網際網路企業做的事情,銀行可能做起來就相對較慢了。內部的業務流程、風控的要求、銀行自身的監管理念都沒有把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認識提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

  實際沒把銀行戰略轉型升級的要求達到一定高度,這是未來銀行需要深刻反思的。就像工行近期把轉型戰略,放到了整個工行的層面,這些是未來銀行要放到戰略位置去對待的,而並非簡單被動式的調整。

  湯敏: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風險,傳統銀行在做網際網路金融時也要有新的詮釋。

  譬如按照銀行傳統業務模式,有了抵押就沒有風險或者風險很小,但是從新的角度看,可能就是風險點。房地産市場如果出現大幅滑坡,那麼房産抵押就是風險而非保險所在。因此,從“舊常態”到“新常態”的變化中,什麼是風險?什麼是機會?什麼是底線?都需要銀行站在新的角度進行評估,加快探索與實踐。

  曹和平:銀行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認識,可能有一定的差距。未來5年到15年,將有一批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在動員信用資源方面超越商業銀行業務;一批非交易所的金融機構從事櫃檯交易超越OTC市場業務;一批非期貨公司的金融機構從事期貨、期權和各類衍生品業務超越經紀做市機制。

  網際網路金融如果達到最好的程度的話,不僅僅是渠道的改變,是一切以客戶為中心來創造。銀行目前把更多精力放到了渠道上,把網際網路看成一種手段,也能夠提高銀行效益。

  在混業經營交叉持牌的時代要轉變方式,否則就會被收購、被兼併、被邊緣化甚至被遺忘。

  新京報:對於解決這些問題,你有什麼建議?

  曾剛:網際網路時代,就像原來網際網路行業跑過來搶了銀行的客戶、打到地盤上來了,是一種被動的調整。未來調整是一種更主動的,站在戰略規劃的層面去更充分的認識。

  傳統銀行要明確定位,自身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銀行,優勢是什麼,做一個整體的規劃,去認識發展,才可能找到真正適合自身的模式。至於具體模式是什麼,很難講,發展剛剛開始,方向很難説得清楚,但是必須去嘗試,哪怕試錯了也要去做,這就是一種進步。

  湯敏:歸結到社會分工的問題上來。包括金融網際網路可以做很細的東西,但是如果傳統銀行去做成本高,其實並不划算。

  傳統銀行更應該去做強項,不要什麼都想去抓過來。同時要有很好的徵信體系,這些小微企業如果找到銀行,銀行不願意借錢出來,通過網際網路方式,就可以減少很多手續和成本,老百姓把款貸給了小微企業,收入也會高一些,反過來小微企業直接從老百姓手裏借錢,成本也低一些,對大家都有好處。

  B10-B11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郭永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