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農民學得會、學得好、用得上

  • 發佈時間:2015-04-21 04:32:0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買天

  從2012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四年提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戰略。今年,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範範圍已擴大到4個整省、20個整市和500個示範縣,並啟動了每年萬名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不久的將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素質“新農人”投身農業。

  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中,農墾與農村一樣,都面臨著“誰來種地、地怎麼種”的問題。農墾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國家隊,近年來通過承租、代耕、代收等社會化服務方式實現大農場帶小農場,並走出墾區帶著農民幹。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革新,越來越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工、農民隊伍提供人力支撐。

  “農工強,則農墾強。”農業部農墾局局長王守聰説,新型職業農工是推動農墾改革發展的主體力量,是培育農墾國際大糧商的人才支撐,要儘快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培訓、技能鑒定、職稱認定和資格考核政策體系,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利用現代資訊化手段,將農墾建成培養高素質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和新型職業農工的大基地,把農場建成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大學校。

  中央農廣校有關專家表示,“新農人”的特點是高素質、職業化,培育“新農人”必須科學謀劃,創新培訓機制,更要加強培訓工程的頂層設計。

  要科學選拔培育對象,優先把具有一定文化基礎和生産經營規模的能人培養成現代農業發展所需的新型職業農工。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培訓需求,既立足培養墾區內人才,又輻射培養農村新型職業農民;既要培養農場及周邊農民中的人才,更要把大學生列入培養對象。

  專家指出,培育內容的設計一定要讓農民能學、愛學、有用,更要能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務農技能”這個核心內容,重點培訓良種良法、病蟲害防治、農機農藝融合、貯藏保鮮、市場行銷等現代農業技能以及經營管理理念。

  職業培訓離不開政策扶持。專家建議,在生産扶持方面,新增項目重點向從事糧食生産、有科技帶動能力和生産經營實力的新型職業農工傾斜,逐步將新增補貼從收入補貼向技術補貼、教育培訓補貼轉變。在土地流轉方面,要在登記確權基礎上,建立土地有效流轉機制,引導土地向種養大戶流轉。在金融信貸方面,要持續增加農村信貸投入,建立擔保基金,解決種養大戶擴大生産經營規模面臨的融資難題;在農業保險方面,要擴大新型職業農工、農民的農業保險險種和覆蓋面,爭取給予保費補貼等優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