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土專家”經驗激發大學生創造力
- 發佈時間:2015-04-21 04:31:54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瀟劉盛瑞
擁有肥沃土地和雄厚的人力、機械資源的黑龍江墾區,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挖掘糧食增産潛力,他們圍繞“會種地、種好地”的目標,在培育“新農人”上下足了功夫。
引進大學生注入新活力
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助推,而人又是科技進步的主導因素。要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就必須在農業人才培養和引進、農民種植水準的提升上下功夫,只有加速人的現代化,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岳洪福2008年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後來到黑龍江墾區五九七農場。工作第一年,他便參與了農場水稻高産創建項目,與同事任明勇一起通過採取水稻“三化一管”技術,即旱育壯秧模式化、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稻穀品質優質化,適時採取水、肥、植保等調控措施,在高産創建中創造了“百畝方”單産907公斤的寒地水稻高産紀錄。
墾區還不斷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引進力度,良好的政策待遇和科研條件吸引了一大批優秀大專院校畢業生投身農業。針對大學生“有理論,無實踐”的情況,墾區採取了“一線鍛鍊,重點培養”的人才培育思路,讓大學生到農田生産一線去實踐、去創新。
愛惜“土專家”發揮新作用
大學生有創造力,“土專家”也有好經驗。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中,不能拘泥于單一手段,應廣開渠道多措並舉。很多農戶在多年的種糧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經驗往往是不拘泥于理論,不限制于數字,十分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現狀。
2014年,五九七農場通過成立“長林島水稻勞模創新工作室”和“白琳勞模創新工作室”,把農場各時期的老勞模和“土專家”組織起來,發揮其在水稻種植、果樹栽培上的技術特長,以“勞模工作室+服務區+農戶”和“農場+地方+科技攻關課題”的工作模式,對稻農進行科技指導和技術推廣。
在今年的果樹剪枝生産環節中,白琳工作室就組織寶清縣和農場果農開展了一次頗具意義的勞動競賽。比賽中,勞模工作室科技組成員郭廣林採用的電動剪枝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亮點,他僅用3分鐘,就輕鬆完成了對一棵樹的剪枝工作。在他的示範帶動下,果農們開始使用這種電動剪,既提升了果樹剪枝效率和品質,而且還節省了3萬多元的人工雇傭費。
墾地手拉手實現新效益
近年來,黑龍江墾區不斷加大“墾地合作”力度,尋求促進墾地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共通點、合作點。
素有“天下第一場”之稱的友誼農場,是墾區較早開展GPS衛星導航作業和使用精密播種技術的農場,田間作物就像“格尺”畫的一樣直,産量3年實現了三大步跨越,年增産超過2億斤;水稻高産創建領先世界水準,連續兩年刷新大豆高産紀錄,玉米實現了“噸糧田”,甜菜達到歐美種植水準。
農場第五管理區主任焉文禮説:“自從用上了新農機,作業千米誤差只有2釐米,很多周邊村鎮的農戶都來農場雇傭我們的機車和農機手,為他們代耕、代管、代收,‘三代’作業面積達12萬畝。”
五九七農場還與毗鄰的寶清縣共同打造了10萬畝果林生産基地,雙方在技術合作、人才培養、資訊共用、産品銷售等環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有效帶動了地方林果經濟發展,所産優質果品遠銷國內各大城市,還出口到了俄羅斯,年産值達9000萬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