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今日環城皆新綠

  • 發佈時間:2015-04-17 05:51: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如俊 張 雙 薛海燕

  仲春時節,訪問蘇北鹽城,讀到一句古語:“環城皆鹽場。”與眼前的景致相比,不由得生出一絲疑惑:

  今天,如果用一種色彩來標注這個城市,會是什麼顏色呢?是歷史上鹽場的白色,還是坐擁江蘇省最長海岸線的藍色?最恰當的恐怕該是那一抹清新的綠。綠楊煙外,流青溢翠,城在林中,人在綠中。

  到鹽城來深呼吸,成為靚麗的城市名片。去年鹽城空氣優良天數270天,居江蘇省第一;去年9月在環保部發佈的全國74座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鹽城名列第四,僅次於海口、舟山和拉薩。與綠色化相映生輝,鹽城的經濟發展數據同樣靚麗——去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836億元,同比增長10.9%;今年一季度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1.1%,高於全省平均2.9個百分點。

  綠色發展不僅不是城市發展的掣肘,反而成為新優勢和新動力。鹽城市委書記朱克江説,鹽城發展呈現出“增長與轉型良性互動、發展與生態相得益彰、經濟與社會協調並進”的良好局面。鹽城在探索一條綠意盎然的發展路徑。

  “綠”是一道轉型關口

  江蘇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誕生了我國首輛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碳纖維新能源汽車。

  在新車展廳,公司總經理史踐介紹説,“新能源汽車要想跑得快、跑得遠,首先要解決車身輕量化問題。由於採用了碳纖維輕量化車身、輕質高強高韌鋁合金底盤等核心技術,奧新新能源汽車比同類汽車車重減輕50%、零部件減少40%,續航里程最高可達440公里。”

  作為江蘇省最大的汽車産業基地,鹽城去年汽車産業銷售額突破千億元。以建設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應用城市為契機,鹽城主動求變,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實現了從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從外資品牌向自主品牌、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轉型。

  在綠色發展這道轉型關口面前,鹽城市一手抓産業轉形態,以火電、化工、冶金、機械等傳統産業為主的偏重偏低結構,加快調高調輕調新;另一手抓能源轉結構,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現代能源産業體系正在形成。

  走進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記者見到了國內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直驅永磁風電機組,其葉輪直徑超過160米。公司總經理陳小海介紹説,“金風科技在鹽城大豐建立了海上風電産業化基地,目前已經形成了製造和服務一體化為支撐的整體戰略佈局。”

  據了解,鹽城風電和光伏發電並網容量均達江蘇省的50%。去年,鹽城新能源發電量37億千瓦時,佔全市用電量的13%,相當於節約標準煤11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9萬噸。

  “綠色發展必須嚴守生態紅線,把綠色化作為衡量發展成效的重要尺規。”鹽城市委常委、大豐市委書記倪峰説。鹽城嚴把産業導向關、項目準入關和節能減排關,堅持沿海重污染項目一個不引、未通過環評一個不建、破壞生態一個不要、治理不達標一個不放,對污染排放“零容忍”。去年化工園區由10個減到4個,化工企業由735家減到了336家。

  “綠”是一個引領目標

  採訪中,記者品嘗了一款名為“海露”的瓶裝水,口感清冽。這是經過海水淡化後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的純凈水,優良的品質使其成功入圍去年9月初在南京召開的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成為會議唯一指定用水。

  這瓶可飲用的海水來自江蘇豐海公司的“海露”生産線。在這個非並網風電淡化海水示範項目中,生産線所需的電力來自項目自身配套的風電機組,實現了新能源與海水淡化産業的有機結合,現已從飲用水銷售發展升級為兼售成套設備。

  從“海水制鹽”到“海水淘金”,小小一瓶水濃縮了鹽城市“直奔中高端”的産業發展目標。正如朱克江所言,“堅持市場導向、高端引領、創新驅動和生態底線,以綠色化為導向,直奔中高端,刷新産業結構版圖和增長方式。”

  不僅增量注入直奔中高端,存量調整也在邁向中高端。

  ——引入高端技術。科行集團副總經理戴林介紹説,“通過與中國建材環保研究院合作,科行集團實現了從單一水泥行業煙氣治理向玻璃、水電、化工、煙草等工業爐窯煙氣治理的華麗轉身。”

  ——發展創意經濟。糧食畫、易拉罐苗、靈芝盆景……在國內首家農業創意産業園“豐收大地”,創意經濟思維把傳統農業與生産、生活、生態融為一體,大幅提升了農業附加值。

  ——強化工業設計。東方1號創意産業園展示有國內外工業設計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産品,園區高級工程師李永波説,“這對推動鹽城工業經濟由低端向高端邁進、引領新興産業發展具有標桿意義。”

  據統計,鹽城去年新興産業銷售突破1500億元,服務業投資增長28.3%,高於工業8.1個百分點;新開工億元以上産業項目583個,其中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125個、現代服務業項目99個,呈現出新興産業規模發展、特色産業高端發展的良好態勢。

  “綠”是一種發展境界

  漫步在鹽城環保科技城,如同置身於環保技術的試驗田中——路燈和交通信號燈使用的能源都是風光互補,很多建築採用了樓頂花園、墻體發電、中水回收等生態環保技術。

  低碳社區體驗展示中心是環保技術、産品和理念的集大成者,集中運用了8大類32項前沿環保技術。從屋面普通材料與隔熱材料的差異化體感,到地源熱泵技術如何在室內和土壤之間實現熱量交換,低碳社區就像一個環保大課堂,傳播著低碳生活的理念。這裡展示的一些環保技術和産品,已經在鹽城市區得到推廣。

  作為國家級環保裝備高新技術特色産業基地和國內首家霧霾治理研發與産業化基地,環保科技城匯集了中國節能集團等80多家環保領軍企業和中科院過程所等20多家科研院所,目前正以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實施全産業鏈佈局,帶動形成千億級環保新興産業集群。

  環科城黨工委書記張利華説,“環保産業是一個跨産業、跨領域,與其他産業相互交叉、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産業。我們要用一座‘城’改變一座城,這種改變既體現在發展方式上,也體現在發展理念上,環科城的技術、産品和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鹽城市民的環保意識,改善了城市的環境與品質。”

  在環科城的帶動下,鹽城去年節能環保産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3億元,同比增長24.32%,其新增造林折實面積也已連續3年位居江蘇全省第一。産業變綠、城市增綠、生態更綠成為鹽城的“金字招牌”,城市發展的境界和品位得以提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朱克江説,“生態文明是發展的最高境界,生態優勢也是最大的後發優勢。經濟下行壓力不是絕對的,要看能否找到新的增長動力。新常態下要有新作為,綠色發展正成為鹽城市撬動增長、引領轉型、惠及民生、優化環境的新追求和新動能,是鹽城可持續發展的張力和活力所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