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呵呵,這是科普!

  • 發佈時間:2015-04-17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汗水除了擦掉,還能幹什麼?你想試試“汗水電池”嗎?

  你喜歡自己的名字嗎?名字和幸福感有關聯嗎?

  當你在鍵盤上敲出“呵呵”時,你真的笑了嗎?

  化學反應在高清攝影機下會呈現什麼樣的圖像?

  離開了冰箱這臺“食物時光機”,一塊肉在常溫下會發生怎樣的腐敗過程?

  這些聽起來不可思議的問題,在人類好奇心的驅使,最終成為可以分享的科學,由此這些研究者也贏得了2015年鳳梨科學獎。

  自己想發電嗎?貼一張紋身貼紙,“汗水電池”就開始工作了。2015年鳳梨發明獎頒給了紋身生物燃料電池的發明者。

  你喜歡自己的名字嗎?姓名偏愛會遺傳嗎?2015年鳳梨心理學獎獲得者研究發現,一個人越是喜歡自己的名字,就會感到越幸福。

  當你在鍵盤上敲出“呵呵”時,你其實是想説什麼?2015年鳳梨語言學獎獲得者探討了“呵呵”一詞的網路功能。

  一個發生在大學實驗室,另一個産自攝影師自家小屋,但都是通過並不複雜的記錄手段,讓科學就忽然變得令人怦然心動!《美麗化學》和“一坨肉的一年”分別獲得鳳梨U獎和鳳梨Me獎。

  為什麼要進行這些研究?他們又是憑什麼能摘得鳳梨科學獎呢?我們邀請來自果殼網的“大咖們”為你一一揭曉答案。

  發明獎

  可以發電的紋身貼

  解讀人:歡仔258

  光學工程專業

  當提到新能源人們還在想著太陽能、生物質能時,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團隊已經把目光瞄準了我們人類自己——用汗水來發電。可穿戴設備的興起,對這些設備的電源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輕便、易於充電、對人體沒有傷害。因此,研究人員設想研製可穿戴式電源,這種電源可以從穿戴者身體獲取足夠能量。於是,就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紋身生物燃料電池。

  人在做劇烈運動時會産生乳酸等代謝物質,研究者利用酶來催化這些普通的生化物質和代謝産物,産生能量,製作出了酶生物燃料電池。想想看,在夏天大家都大汗淋漓的時候,在每人身上都貼這麼一塊電池來發電,那是一幅多麼熱火朝天的景象啊!如今,它正向現實邁出第一步。

  監測運動,順便發個電

  最開始,賈文昭所在的研究團隊在做一個體外監測器。他們意識到,醫療保健行業正向著可穿戴式生物醫學設備方向轉變。這些設備便於監控重要的生理參數,如心率或血壓。研究者期望以非侵入且連續的方式,從人體汗液中測得相關數據。而在此之前,運動員要想了解自己的運動水準,通常要停下來去檢測血液中的乳酸含量,這導致他們無法實時掌握自己的乳酸水準數據。

  在人體汗液中,乳酸的含量很高,所以研究者將乳酸氧化酶“印”在紋身上,將它作為陽極物質,同時應用媒介體和碳奈米管來催化乳酸的氧化,並採用鉑奈米顆粒作為陰極,來催化空氣中氧氣的還原反應,從而在“汗水電池”中産生電流。通過電流的大小,人們就可以實時判斷測試者的運動情況。

  可穿戴電池,未來不是夢

  研究者賈文昭表示,佩戴這種生物燃料電池和貼一張普通的紋身貼紙一樣,沒有特殊的感覺,而且一張貼紙可戴一天。在實驗中,志願者戴著臨時紋身生物燃料電池在一天內運動2次,中間相隔4小時,電池還是可以正常工作。

  不過研究團隊表示,現在這個電池的發電量還不高,他們還在研究如何能讓它供一台小型電子設備運轉。目前,該電池每平方釐米最大發電量能達到70微瓦,但是他們現在只能把電池做到2mm×3mm大小,能産生4微瓦的電量。這些電量對手錶來説還小了點,一個小手錶至少需要10微瓦才能運轉。

  可是別看它現在發電小,未來可大有發展。研究者正在尋找更有效的媒介體使催化效率更高,産生更大的電流。此外,還可以採取串聯並聯的方式使電量更大,再借助電子元件儲存電量,給電子設備供電。

  不過具體能發多少電,還是要看佩戴者的身體素質。從乳酸含量看,身體素質越弱發電量反而越高。因為汗液中乳酸的分泌與身體運動強度直接相關,在無氧代謝時,高乳酸水準對應高的肌肉勞累程度。因此不經常運動的人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産生的乳酸濃度會較高,也就會産生更大的電量。

  除了做紋身,“汗水電池”還可能産生出什麼想像?賈文昭表示:“我們還在研製不同的載體,比如衣服、運動頭箍等。我們希望這樣的電池最終可以作為可穿戴感測器供應電源,這樣穿戴者就可以依靠自己提供的能量,來監測自己的健康水準。”

  心理學獎

  喜歡自己的名字你會更幸福

  解讀人:Sharken 經濟學愛好者,心理學愛好者

  名字,是父母在出生時賜予我們的禮物,有寓意和期許,反映了我們所處文化圈的特徵,也是我們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符號。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將名字視為一個人靈魂的一部分,為此他將自己討厭的曾用名西格斯蒙得(Sigsmund)劃掉一個斯(s),改成了為人熟知的西格蒙德(Sigmund)。或許你沒意識到,人們對自己名字的滿意度,還會影響到他的幸福指數——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蔡華儉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中國人對自己名字的偏愛和他們的幸福感存在密切聯繫:一個人越是喜歡自己的名字,他就會感到越幸福。

  愛自己的名字讓你感覺更幸福

  在心理學中,對自己名字的偏愛叫做姓名偏愛(name-liking),表示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喜歡自己的名字。“國際上近十年對姓名偏好的研究挺多。出於好奇心,我們想知道中國人是否也喜歡自己的名字,以及這種偏愛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蔡華儉這樣告訴我們。

  在正式實驗中,研究者選用了304對來自北京市的雙生子(同卵雙生子、異卵雙生子各152對),平均年齡18.29歲。之後,每名雙生子需要獨立完成一些問卷以評估他們的姓名偏好和幸福感。

  在討論遺傳和環境對人的影響時,雙生子研究是經常採用的一種手段。因為同卵雙生子的基因可看做是100%一樣的,而異卵雙生子在基因上則平均有50%是一樣的。於是在同一環境下長大的雙生子之間的差異,就可以歸結為遺傳因素的影響了。而不同的成長環境,比如各自的交際圈、各自的愛好、每天遇見不同的人等,就是影響他們的特異環境。

  結果發現,中國人普遍都比較喜歡自己的名字(他們為自己的名字平均打分7.02分,滿分9分)。此外,研究發現人們對自己名字的喜愛程度和幸福感是顯著正相關的——也就是説,喜歡自己的名字,連幸福水準也上升了。

  愛或不愛,是什麼決定的?

  在起源上,姓名偏愛的遺傳度高達47%,也即基因能夠解釋人在姓名偏愛上47%的個體差異,而剩下53%的個體差異可以由每個人各自經歷的環境因素解釋。看來中國人喜歡自己名字這件事,有差不多一半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爸爸或是媽媽也喜歡自己的名字。

  不僅是姓名偏愛,中國人的幸福感也是可以遺傳的,它的遺傳度達33%。所以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感到不幸福,可能並不是因為工作不順心、朋友不貼心、對象不走心,而是因為,他天生就是一個鬱鬱寡歡的人。

  進一步分析發現,姓名偏愛和幸福感,都會受到某些相同基因的影響。這也意味著,“喜歡自己的名字就會感覺幸福”這件事,也部分是由

  遺傳決定的。但究竟是哪部分基因共同決定了它們,研究者表示這需要分子遺傳學和行為研究來做進一步回答。目前的雙生子研究僅僅能為今後的遺傳研究指明一條路。

  已有的神經影像學研究發現,當人們注意到自己的名字時,特定的神經活動會被激活。基因可能正是通過調節這一特定的神經活動,造成了姓名偏好上的個體差異。這也就解釋了姓名偏愛在遺傳上的心理機制。該研究還為今後研究人潛意識中的自尊提供了新思路。

  語言學獎

  “呵呵”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解讀人:面神庇祐牧龍居士 漢語語言學碩士生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微信等手段與人交流。隨著網路會話的高度普及,“呵呵”一詞也曾被網友們用來表示微笑。然而很快,“呵呵”的含義急轉直下,仿佛一夜間變成了“最傷人詞彙”,被用來嘲諷,被用來罵人。現在,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一種觀點:很多時候,我在鍵盤上敲出“呵呵”時,我心裏想的是“我去年買了個表”。

  我們為什麼用“呵呵”

  在傳統的面對面的會話中,人們可以通過笑聲、表情、眼神等傳遞資訊,不需要用“呵呵”、“哈哈”等詞彙來表達自己正在笑,同時人們也會一眼看出來對方的笑是真是假,是真的開心,還是尷尬,還是敷衍。而在網路會話中,人們無法獲取“言外之意”,而會話語句本身簡短且碎片化,故而人們很難判斷對方的情緒。是開玩笑,還是生氣?是詢問,還是質問?因為錯判情緒或意圖而導致的誤會俯拾皆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人們開始嘗試將副語言(即交際中除話語之外的諸如笑聲、表情、手勢等現象)融入網路會話中。

  在“呵呵”剛剛進入網路會話的環境中的時候和“哈哈”“嘿嘿”“吼吼”大同小異,用於模擬人們的笑聲,用於填補副語言的空缺,用於傳遞高興或友好。有了“呵呵”的會話,語句不再乾癟,説話人不用擔心寥寥數語無法傳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對方在看到“呵呵”時也就能明確地了解這種情感。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人會這麼用“呵呵”。

  當“呵呵”不僅是呵呵

  然而好景不長。呵呵很快就發散出了很多意義,隨之人們開始不再相信呵呵僅僅是微笑的標誌了。在禮貌地笑的時候,人們呵呵;在尷尬的時候,人們呵呵;在無語的時候,人們呵呵,在敷衍的時候,人們呵呵……呵呵的作用越來越多,意義也越來越模糊。

  華東師範大學碩士生汪奎在其學位論文《網路會話中“呵呵”的功能研究》中發現,網路會話中的“呵呵”相比傳統書面語和日常口語,在分佈和語用功能上都發生了變異。

  “呵呵”在網路會話中開始得到廣泛地使用,同時它已經不再簡單地傳遞著微笑和愉悅的心情。“呵呵”的內涵不斷擴大,用法不斷增多,甚至我們可以認為,“呵呵”已經被濫用了。這個時候,網路會話中人們對著“呵呵”一詞開始感到無所適從,不確定對方發來一句“呵呵”究竟代表著怎樣的情感和態度,於是,對“呵呵”的恐懼開始蔓延。

  當“呵呵”不再是呵呵

  當“呵呵”的內涵和作用開始無限擴大的時候,人們見到“呵呵”就難以肯定其承載的意義。原本是正面的、傳遞笑與友好的“呵呵”衍生出來了許多不同的意義和用法,而其中許多又是模糊的、負面的資訊。簡單的一個“呵呵”,仿佛什麼都沒有説,又仿佛什麼都已經説到。這種“東方的含蓄”正是人們所喜歡的,用來代替一些無奈的嘆息、高冷的嘲諷甚至是憤恨的咒罵再合適不過。

  至此,“呵呵”已經從笑聲徹底變成了敷衍、無奈、嘲諷等情感的集大成者,它的正面意義一點點地被剝離,負面意義一點點地固化,甚至幾近於詈罵語。人們開始反感“呵呵”,開始害怕“呵呵”,開始普遍認同“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敏銳的新聞媒體已經關注到了這樣的趨勢,然而嚴謹而傳統的學術論文對“呵呵”的新變化仍然不夠敏感。對於“呵呵”已經成了“最傷人詞彙”一事,似乎還恍然不知。

  2015鳳梨U獎

  《美麗化學》

  解讀人:Racoon 科幻控,漫畫翻譯愛好者

  鳳梨U獎和鳳梨Me獎是“鳳梨科學獎”的兩個常設獎項,分別用來獎勵上一年內最具社會影響力的科學傳播事件和在科學傳播領域內有突出貢獻的人。獲獎的人和事件都要具備“有想像力、有趣、引人思考”的特徵。

  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們就是由化學反應構成的,卻很少有機會從美學的角度來觀察原子重生排列的種種風貌。去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梁琰副研究員和他的團隊,從化學這門基礎學科中發現了攝人心魄的美感。借助4K高清攝影機和視頻技術,他們掙脫時間的束縛,記錄下了化學反應和化學結構中以微米計的壯美圖景,堪稱“燒杯中的國家地理”。《美麗化學》項目不只是好看,還好看出了國際聲望——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大眾科學》雜誌組織的2014—2015年度Vizzies國際科學可視化競賽中,《美麗化學》榮獲視頻類專家獎。這也是在這個頗具聲譽的比賽中,第一次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藝術作品獲得獎項。

  2015鳳梨Me獎

  “@一坨肉的一年”的作者張弘弢

  解讀人:Racoon 科幻控,漫畫翻譯愛好者

  2015年鳳梨U獎和鳳梨Me獎獲得項目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記錄。一個發生在大學實驗室,另一個産自攝影師自家小屋,但都是通過並不複雜的手段,記錄下,就讓科學就忽然變得令人怦然心動!

  從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一坨帶骨豬肉,因為一個人的堅持在微網志上火了。正職是攝影記者的生物男張弘弢,一直很好奇一個問題:離開了冰箱這臺“食物的時光機”,一塊肉在常溫下會發生怎樣的腐敗過程。於是他從超市買來一盒兩塊帶骨的豬肉,將其中一塊放進冰箱冷凍,另一塊在常溫下持續觀察一年。對於觀察到的令人難以忘懷的種種景象,張弘弢並沒有滿足於自己“欣賞”,而是堅持將這坨無名肉的狀態,圖文並茂地直播到了社交媒體上。沒想到,每天都有大批網友關心這坨肉的最新動向,經常關切地詢問肉上的蟲子今天有沒有出來散步,甚至還有熱心粉絲為這坨肉的照片製作了精良的配樂視頻。作者的堅持和科學精神,讓這成了一場致意好奇心的行為藝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