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亞投行“第三條路線” 挑戰WTO?

  • 發佈時間:2015-04-16 07: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艷潔 博鰲報道

  最近幾年,新興經濟體的資本輸出越來越搶眼。

  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會發佈的《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5年度報告》稱,2013年,亞洲對外直接投資額增長了7.9%,同期世界平均水準為4.8%。中國是這一領域中的“超級明星”。

  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增速達到15%。這一增長趨勢也延續到2014年,全年對外直接投資額達到1030億美元,增速為14.1%。

  正在籌建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在完成向創立成員國的招募後,進入最為關鍵的制度建設時間。高級職員的聘任、投票權和股權分配以及投資規則的確定都“潛伏”著各國間的爭奪戰。

  如何安全、順暢地投資?這正是現在中美、中歐以及其他許多國家之間談判雙邊、多邊投資協定的目的。

  隨著各種雙邊、多邊投資制度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WTO這個過去為全球貿易建立的框架似乎影響逐漸弱化。

  投資協定的“碎片化”時代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統計,現階段國際投資貿易體系有3268個雙邊地區和多邊的協定構成,其中2013年和2014年又新簽訂了雙邊和多邊的國際協定分別是48個和27個。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選擇。”中投公司董事長丁學東表示,在WTO多哈談判比較遲緩的情況下,這些雙邊、多邊區域性協定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WTO框架下暫時不能解決的分歧,使多、雙邊的投資活動能夠正常進行。而同時,這些反過來又倒逼WTO談判進一步向前推進。

  多哈談判2001年啟動,由於成員國分歧嚴重,在涉及談判的多個領域中進程遲緩。而同期,包括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雙邊自貿區在內的區域性、多邊貿易和投資協定卻成長迅速。

  那麼,世界是否還需要一個統一的投資準則?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印尼前原貿工部部長馮慧蘭表達了她對於“碎片化”投資協定時代的擔憂。

  “這麼多的協議,相互之間是否能有協調?有一些對一個國家很優惠,有一些不優惠。如何形成共通的原則和一致的標準是個問題。”她説。

  在區域性協定談判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規則差異大已是現實。

  “比如區域全面夥伴經濟關係(RCEP)談判,參加的國家很多,既有發達國家,也有新興市場國家, 日本每人平均GDP是緬甸的40倍,差異這麼大的兩個國家勢必造成了規則差異巨大,適合了這個國家,不一定適合那個國家。”丁學東也表示。

  讓他擔心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雙邊協定中,常常可能會把一些政治問題寫進相關的協議當中,“這當然與我們所希望達成的全球統一的貿易體系更加背道而馳了。”

  投資版WTO?有必要,難實現

  為了規範各國貿易關係而設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在過去的20年中極大地推動了全球貿易的增長。在世界經濟新一輪的投資週期中,一個WTO版的投資協定是否可行呢?

  “貿易和投資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沒有辦法把二者給割裂開來。如果我們看一下貿易的諸多細節,比如説像中國的對外出口,其中有一半都是通過多邊的投資,通過在中國的投資來實現的。”利豐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認為,WTO框架下的全球投資協議是必要和可能的。

  事實上,WTO在過去幾年中對投資問題曾達成了很多重要協定,比如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以及補貼和反補貼協議等。

  “最重要的是WTO成立以後達成了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可以説是目前全球投資開放最重要的領域,投資保護、投資市場開放、投資爭端解決等重大問題,大部分發生在服務貿易領域,特別是金融和物流領域。”原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表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目前WTO框架下達成全球性的投資協定是最可取的,而且也是有基礎的。

  “但這只是理想,現在大家更多選擇了雙邊的FTA(自由貿易協定)、多邊的FTA,忘記了在WTO框架下來推動全球貿易協定的達成。”原對外經貿部的副部長龍永圖對此表示遺憾。

  “如果能夠在WTO框架之下談判出全球性的投資協定,那對所有的企業家和國家來説都是最好地選擇。企業家們希望看到一個在全球都適用的投資規則、投資標準,而不是一種碎片化的規範體系。”龍永圖表示。

  在WTO框架下談判投資協定的話題,上世紀90年代到新世紀初曾經多次提出過,但是各國難以取得一致意見,現在仍是多哈回合談判中的一個議題。

  “現在的情況已經和當時有了很大不同。投資型國家和被投資型國家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們可以在這種多邊的協議基礎上再做出更多努力。”馮國經表示。

  中國角色不容忽視

  WTO在某種程度上的“被邊緣化”反映著世界經濟的力量對比正在發生的變化。

  現行WTO的規則基本上是1995年成立時建立起來的。20年過去了,隨著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世界經濟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了變化。

  “當時確實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制訂的,這個投資框架已經不太適應當今的世界經濟發展情況。”丁學東表示,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應該在遵守現有規則的基礎上,越來越主動地參與世界規則的制訂。

  2008年10月,包括中投公司在內的26家主權財富基金(SWF)簽署了“聖地亞哥原則”。該原則要求新SWF在實現預期的長期資産配置和制定相應的業績評估標準之後,披露一些相關資訊。

  今年亞投行的成立吸引了超過50個國家,正在將這場變化推向了一個小高潮。吸引這些參與者的不僅僅是龐大的基建投資前景,同樣也是一次參與新規則制定的機會。

  目前可以明確的是亞投行的股權分配將以GDP為基礎,其中亞洲成員的股權佔比可能在70%到75%之間,亞洲以外國家分配剩餘的25%到30%股權。但隨著成員國數量增加,每一個國家的佔股比例都會下降,即使是發起國中國也不例外。這意味著,在艱難的WTO 多國談判進程、強勢國家主導的區域性談判之外,亞投行將探索多邊合作制度的“第三條路線”。

  而此前,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上已經表示:“西方一些機構的規則制定不是最佳的,需要進一步改革。”

  變革,讓英國這樣的“舊秩序”代表之一也要積極擁抱新變化。

  “亞洲非常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很希望分享在這方面的經驗……我們也希望能在亞投行成立之初,就參與制定其運作規則。”新上任的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並不掩飾英國加入亞投行的“動機”。

  “應該在雙邊的機制裏面找到一些共通的主線,然後按照這個主線去推進作為一個正確方向。”澳大利亞財長Mathias cormann表示。

  “全球的雙邊、多邊跨國投資每年都在增長,説明各國都有這個需求,各國政府和企業都是希望這種投資。據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統計測算,全球從2015年到2030年的15年期間,每年在基礎設施、農業、教育等方面需要的投資是5萬億到7萬億美元。”丁學東表示,這一切説明對更一致的投資貿易協定的需求是有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