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築牢綠色化發展的生態基石

  • 發佈時間:2015-04-16 01:30: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評論員

  “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生態環境是我們呼吸的清爽空氣、是頭頂的湛藍天空、是身邊的和煦春風,是我們須臾不可離的朋友。曾經,東籬下可以悠然見南山;曾經,遼闊草原上風吹草低見牛羊;曾經,半畝方塘可以讓天光雲影共徘徊;曾經,稻花香裏聽取蛙聲一片也讓我們心中充滿豐收的喜悅。然而,當我們能夠以盡可能的高速增幅追求經濟發展的時候,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身邊這位無形的朋友。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生態文明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整個社會最大公約數,只要每個人的內心仍然澎湃著對美好生態的追求,就當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就該奮起珍視生態的行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是當前突出的短板和難點。偏好追求GDP增長的路徑依賴和慣性還沒能剎下車來;涉及到區域、産業、部門之間的利益博弈還未能統籌協調;在發展和環保之間精心調適,不僅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更是對整個社會倫理和智慧的挑戰。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民族夢想,就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築牢綠色化發展基石。

  築牢綠色化發展的基石,要“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要實行最嚴格、最嚴密的制度和法治體系。一系列治理污染的鐵規、鐵律相繼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朝著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不斷邁進。“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只要不斷創新並依靠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改革,構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化發展基石就會越來越穩固。

  築牢綠色化發展的基石,要從現實和歷史汲取智慧。形勢不允許我們像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路徑那樣按部就班地解決環境問題,但是現實又要求我們必須儘快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船大掉頭要穩,既需要借鑒發達國家在治理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保護上的先進理念和技術,也需要從傳統生態和農業文明中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歷史智慧,然後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經濟、社會面前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走的發展道路。我們有這樣的期盼,就要有這樣的智慧和自信。

  築牢綠色化發展的基石,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生命的共同體需要共同呵護。在全社會的共同福祉面前,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也不能被允許袖手旁觀。要讓最大公約數變成最普惠的福祉,就需要包括政府、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個體在內的共同努力,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生活方式,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産業結構、協調利益關係、綜合施治,美麗中國才可能由願景化為現實。

  “今茲美禾,來茲美麥”。在傳統農業社會,古人發揮聰明智慧,找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在知識和文明更加繁盛的當代,有制度、有智慧、有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不夭其生,不失其時,我們也一定能創造出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的永續發展路徑,讓生態風吹得雲開霾散,吹得禾稼飄香,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綠色小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