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克宣:見證中國動畫片黃金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4-13 08:32:0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被譽為“中國宮崎駿” 曾製作《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經典動畫

  馬克宣是誰?這是許多人在聽聞他逝世時的第一反應。從《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到《三個和尚》,這些都是新中國成立後最優秀的國産原創動畫片,而馬克宣就是當年參與製作、設計並繪出其中的動畫形象的一名原畫師,曾被譽為中國的“宮崎駿”。

  他是上個世紀中國動畫片黃金時代的見證人之一,也是幾代人集體記憶的一名創造者。從某種程度上説,懷念馬克宣,也是在懷念我們的童年,以及那個已經逝去的年代。

  經歷輝煌:

  橫跨兩個國産動畫片黃金時代

  “我們的動畫片有兩個黃金時代。”著名動畫片《黑貓警長》的製片人印希庸説,“一個是建廠之後、‘文革’之前,《大鬧天宮》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水墨動畫片也是那時候有的,製作出來了《小蝌蚪找媽媽》和《牧笛》。另一個就是上世紀80年代,製作了《哪吒鬧海》《三個和尚》《葫蘆兄弟》《黑貓警長》,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最輝煌、最鼎盛的年代。”

  馬克宣的職業生涯,橫跨了這兩個時代。他在1959年從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後,直接被分配到了當時建廠才3年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其時剛滿20歲。他學的原本不是動畫專業,但是因為有著紮實的美術功底,被老一輩藝術家們冠以“小神童”的稱號。“他繪畫基本功好,又勤奮,刻苦鑽研業務,有專業精神。到廠之後,他和老一輩的人相處得很好,很多導演喜歡他。”印希庸説。

  作為當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最年輕的創作人員,馬克宣在中國動畫電影的第一個鼎盛時期,跟著當時鼎鼎大名的導演、動畫藝術家特偉、錢家駿、萬籟鳴等人。在他進廠後一年(即1960年),中國的動畫片終於突破了單線平涂的傳統技法,創造出了一種新的動畫片類型——水墨動畫片。創作的初衷,就是想讓國畫大師齊白石的畫動起來,結果便是如今仍被人們傳為美談的《小蝌蚪找媽媽》。

  做事到位:日本人一直想學水墨動畫技術都沒學會

  熟悉馬克宣的人對他一致的評價是:極為認真、嚴謹,做事情非常到位,能多做一分就絕不少做一分。和他私交甚好的朋友向華甚至頗為傷感地説:“其實我覺得他是累死的,他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事無巨細都要抓。教學也是,他做得比學生都要多。”

  1988年,馬克宣和閻善春聯合執導了水墨動畫片《山水情》。片子出來之後,在國內外獲獎無數,《山水情》也因此被視為馬克宣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作。印希庸説,在《山水情》之後,迄今再無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水墨動畫片誕生。 “在一些廣告裏,有一些假水墨動畫效果,那不是真的。”向華説,“水墨動畫片的原畫非常難畫。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全靠手畫,畫好之後再拍,一筆下去,筆墨有濃淡。因為用的是毛筆,非常容易變得濃淡不一。但是你要讓它動起來,每一塊暈染的程度都要保持前後一致。所以,每一筆濃淡的分解變化,都要分別拿出來進行不同的曝光,讓它達到一個虛和實不同的比例。這個很困難。這個技術日本人一直想學,到現在都沒有學會。完成一部水墨動畫短片,需要很多人做上三四年。”

  “水墨動畫片的特殊工藝,就是見功底的地方。現在有電腦了,比如一幅畫,虛實可以分出三、四、五層就很難了;但是馬克宣能分到八、九、十層,這就是功力了。”印希庸説。

  朋友遺憾:他走掉以後,很多技術就沒有了

  《小蝌蚪找媽媽》和《牧笛》的片長都只有20分鐘,《山水情》的片長是19分鐘。“水墨動畫片強調意境,不是靠情節取勝。《山水情》的情節特別簡單,《牧笛》的情節也簡單。它們靠的是繪畫風格,以及導演極高的文學藝術修養。”向華説。

  眾所週知,《小蝌蚪找媽媽》的風格來自齊白石,《牧笛》的風格來自李可染。《山水情》呢?“馬克宣在製作《山水情》時想創新,想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之前的水墨動畫片的風格有一點不一樣。”印希庸説,“《山水情》的畫風偏柔美細膩,來自吳山明。”

  《山水情》沒有對白,從頭到尾都是配樂。“導演希望大家光憑看畫就能看懂。事實上,這部動畫片是先有音樂,再配畫面的。但是整個畫面看起來仍舊很順暢、和諧,給人一種享受。”印希庸説。

  1992年,馬克宣獨立執導了《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這部片子在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上獲得教育片獎。“除了水墨動畫片之外,馬克宣特別致力於做漫畫類動畫片。”向華説:“之前,他和阿達合作了《三個和尚》《超級肥皂》《門鈴》,都是這一類型的動畫片。”當時在國內還沒有人探索這種類型的動畫片。

  在向華看來,馬克宣的逝世,首先是“動畫技術的一大損失”,“他逝世以後,很多技術就沒有了”。另一個遺憾,或許是中國那一代動畫從業者的遺憾,就是“那一代人都沒有怎麼做過長片”。

  向華説:“所有的長片,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全是聯合導演。當然後來有了《寶蓮燈》,但是那已經是商業片了。”

  學生追憶:他是最認真的老師

  還在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就讀的周夢迪,也曾有幸跟馬克宣老師學習中國動畫史及世界動畫史課程。

  “馬老師上課很敬業,每次都比我們去得早,等著我們。枯燥乏味的理論課,也能被他講得很有意思”。

  今年1月時,學期結束的那場作業彙報讓她記憶猶新。平時18時~21時的課,因為內容量大被延長到了23時才結束,75歲的馬克宣老師扶著椅子的把手才能緩緩站起來,對每一組作業都進行了詳盡的總結點評,臉上始終挂著微笑。

  課外,他常常鼓勵學生多進行實踐,並強調“一定要真心喜歡動畫片才可以,做出自己的風格,不能別人做什麼你就去做什麼”。周夢迪是他帶過的最後一屆學生,因為1月結課後馬克宣老師就被查出了肺癌。“看到他的離世消息覺得很突然,腦海裏都是平時在校園裏看到馬老師穿著長風衣的身影。他看見我們會一直笑著打招呼,那好像還是昨天”。

  (本報綜合)

  馬克宣代表作回顧

  《小蝌蚪找媽媽》(1961年)

  我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

  【獲獎記錄】1961年瑞士第1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1964年第四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三個和尚》(1981年)

  【獲獎記錄】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第3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哪吒鬧海》(1979年)

  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1980年成為第一部在戛納參展的華語動畫電影。

  【獲獎記錄】1980年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動畫電影獎;1983年獲得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