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尊古不泥古 創新不失宗

  • 發佈時間:2015-04-12 01:29:3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支撐中國品牌

  本報記者 劉 莉

  不久前,同仁堂在波蘭首都華沙、澳大利亞城市墨爾本的新店相繼開業,同仁堂的海外門店增至110家。在國內,北京同仁堂申報的“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近日獲批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有346年曆史的同仁堂老字號秉承“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和“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企業精神,一直是中醫藥的代表品牌。據北京同仁堂集團負責人介紹,這些年同仁堂一直遵照皇家挑選藥材標準、恪守皇宮秘方和制藥方法,形成一套嚴格的品質監督制度。同時,他們引入現代的科技手段,將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相結合,不斷提升産品品質,擦亮品牌,做到“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

  搭建開放的創新平臺

  同仁堂旗下子公司眾多,藥廠、藥店、醫院遍佈國內外。各家對科研都有需求,如何整合創新資源,避免封閉重復,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2007年,同仁堂集中整合系統內的主要科研資源,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研究院。研究院由股份集團科研所、科技發展集團研究所及北京中研同仁堂醫藥研發有限公司三個單位組成,還包括一個國家級中藥復方新藥開發工程研究中心和一個博士後工作站。

  同仁堂研究院院長解素花介紹説,研究院實行資源共用、統一管理,是集團公司對外技術合作、品質標準提高、工藝技術改進、科研課題研究的主體。位於北京南三環的這個開放研究平台中,構建了中藥復方新藥、技術創新、中試、藥理、臨床、檢測6個中心,“讓我們的藥材藥品檢驗標準與時俱進,用數據説話。”運用中醫的特色理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正確客觀地評價中藥療效,從而發揮中藥優勢,促成傳統中藥與現代科技的結合。

  開發新藥不遺餘力

  同仁堂在使用科技手段確保老藥品質的同時,在中藥的新藥開發、老藥二次開發上也狠下工夫。

  2013年正式投産的巴戟天寡糖膠囊,是同仁堂研發的為數不多的治療抑鬱的純中藥製劑。巴戟天寡糖膠囊通過對“四大南藥”之一的巴戟天的深度研究和現代開發,經提取、分離、純化得到其有效部位——巴戟天寡糖,同時對提取物和製劑進行嚴格的品質控制而研製出的現代中藥製劑。科研人員採用國際通用的臨床研究設計方法,選擇抗抑鬱首選西藥“鹽酸氟西汀”(百憂解)作為陽性對照進行臨床試驗,獲得了與鹽酸氟西汀片治療抑鬱症相當的療效結果,且不良反應小,臨床使用安全。

  治療風濕寒痹的一類新藥塞隆風濕酒是同仁堂的重點名藥。近年來,同仁堂適應臨床需求,在塞隆風濕酒的基礎上開發出塞隆風濕膠囊。同時根據本藥的特性,開展深入研究,發現其除抗風濕的作用外,還能有效改善骨質疏鬆,延展了産品的使用範圍,有效擴大了適用人群和市場範圍。

  突破行業共性技術

  中藥行業的一些共性技術難題制約著中藥和中藥企業的傳承與發展。作為中藥行業的領軍企業,同仁堂在很多行業共性技術的研究上實現了突破。

  中藥原粉滅菌,一直是中藥行業的一個共性難題。2013年同仁堂與國外合作共同開發了適合中藥原粉滅菌的高溫瞬間蒸汽滅菌技術,已完成數百個品種的工藝研究和可行性驗證。針對中藥整體生産環節多的情況,同仁堂採用近紅外光譜等先進技術開展了中藥原料到成品的全過程線上品質控制體系研究,實現了對關鍵生産環節的線上品質控制,保證品質的穩定和均衡,為中藥製劑的線上控制與檢測提供了示範作用。此外,同仁堂還將先進的節能技術應用於中藥提取濃縮工藝,達到了大幅度降低生産能耗和綠色環保的需求。

  同仁堂依託自己的研究平臺,近年來承擔了包括“863”“973”項目在內的多項重大課題,近年來,同仁堂共取得新藥證書及各類批件66件,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4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