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藥研發, 一場勇者的遊戲

  • 發佈時間:2015-02-11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西達苯胺成為全球首個獲准上市的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口服抑製劑,也是中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的原創新藥。

  原創新藥研發,一個處處壁壘的闖關遊戲。參與期間的“玩家”常常提心吊膽。投入大,週期長,“百死一生”。

  但是,深圳微芯生物科技公司闖關成功了。

  近日,微芯生物舉行國家863及“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成果西達苯胺上市新聞發佈。這一産品不僅填補了我國T細胞淋巴瘤治療藥物的空白,成為全球首個獲准上市的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口服抑製劑,而且還是中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的原創新藥。

  這個于2001年由留美歸國博士團隊創立的企業,已經在腫瘤、糖尿病/代謝疾病、免疫性疾病領域建立了多個從實驗室到臨床及産業化階段的原創新藥産品線。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它的成功,難以複製。

  微芯生物總裁魯先平還記得,2007年,有媒體給針對微芯生物的報道取名叫小概率的微芯。以新藥研發為使命的生物醫藥企業,活下來並且能活得好,怎麼就成了小概率?

  不要“me-too”要“me-new”

  從2002年成立伊始,微芯生物就設定了明確的目標:以自主智慧財産權為核心競爭力,開發針對重大疾病、有全球專利保護和臨床效果獨特的創新小分子藥物。

  這確實算得上“藝高人膽大”。當時,在國內幾乎看不到做創新藥的公司。中國絕大多數制藥企業,還在生産仿製藥或者避開已上市藥物專利保護開發類似結構和作用機制藥物,具有與原研藥可能相近的臨床療效。它的開發風險和投入相對小,但是競爭激烈。“me-too”“me-better”就是對國內並不創新的“創新藥”略帶揶揄的説法。

  “仿製很內行,創新差得遠”。據《中國證券報》2011年報道,過去60多年來,中國創制並得到全世界承認的新藥只有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兩種,國內藥企在研發上財力物力的投入與國外企業差距明顯,只是生物醫藥産業中的配角。

  已經在美國從事多年新藥研發工作的魯先平,為了降低藥物開發風險,決定先在國內開發一個基於化學基因組學技術的系統平臺,用於評價篩選有潛力的治療性藥物。該平臺發揮著“瞭望塔”的作用,具有提前預判的功能,以確保在藥物研發早期團隊能做出合理決定。而開發的難度在於,該平臺需要整合包括電腦輔助藥物設計、藥物及組合化學、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篩選、化學基因組學基因表達譜研究、生物資訊學和化學資訊學數據挖掘等多項技術,花掉了魯先平和其研發團隊2年的時間。

  魯先平很慶倖,這支創業團隊集結了一批有能力有理想的人。從不同領域的科學研究到技術開發,創業團隊在技能上形成互補,貢獻智慧,發揮所長,把一個以十年計的目標一點點變成現實。“這樣的團隊可遇而不可求。”魯先平説。

  基因組平臺建立後,微芯生物將目標鎖定在腫瘤市場。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也是一個被外資企業佔據的市場。當時,我國生産的抗腫瘤藥物幾乎全是仿製藥品。微芯生物團隊在腫瘤領域發力,經過無數次反覆的迴圈研究後,最終發現了一種苯酰胺類分子結構——西達本胺。

  這是一個神奇的新分子實體,它具有全新的作用機制。通過獨特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發揮作用,對特定區域染色質重塑來實現其靶向抗腫瘤的療效。

  12年後,在西達本胺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新藥重大創制技術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發來了一封賀信,評價其“填補了我國外周T細胞瘤治療藥物的空白,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價格可承受的新機制藥物,也為我國生物醫藥産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融資難 專利提前進行授權

  除了是全球首個獲准上市的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口服抑製劑,西達本胺還有一個第一的頭銜:中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的原創新藥。

  但説起這一授權,還有點“曲線救國”的意思。

  “新藥研發動輒需要數十年時間,但從事原創藥研製的企業普遍會遇到‘融資難’問題。”魯先平感慨,微芯生物算是例外,一些同樣從事新藥研發的企業,因為“沒錢”,掙紮在生死邊緣,或者乾脆黯然離場。

  深圳微芯算是幸運者。由於恰逢生物晶片概念在國內火熱,而正在打造的創新藥物早期篩選預測核心技術平臺也吸引了多方投資機構,魯先平團隊在2001年初就成功融到了600萬美元。

  但是,新藥研發,光靠啟動資金遠遠不夠。在美國,從新藥研發企業成立最終新藥上市,由於有適合生物醫藥行業特點的資本退出機制,每個不同環節都有相應的風險投資公司“接力”。如果研發企業有獨特的核心技術或原創新藥進入臨床Ⅱ期,就可以通過在資本市場上市募集資金,推進臨床研究和産品上市。

  但在中國,微芯生物難以找到資本的接力棒,上市遙遙無期。當年,醞釀中的深圳“創業板”計劃流産;而若想在中小板上市,必須至少保證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我們這種做研發的企業,需要進行大量持續投入,累計利潤自然受到影響。”沒有漂亮的財務數據,公共資本市場大門對微芯生物關閉。而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是風險投資一條重要的退出路徑。看不到這條路徑,風險投資也不敢貿然出手。

  “資本還是更加青睞網際網路這樣的創新技術型企業,而不是需要大量投入的研髮型企業。”難以覓到投資,微芯生物要給自己造血。魯先平決定將其正在研發中的西達本胺在中國以外進行專利授權,幫助企業儘快獲得資金支援。

  最後的結果看起來皆大歡喜。2006年,微芯生物授予滬亞生物科學國際有限公司腫瘤化合物西達本胺在中國以外地區的國際專利使用權。在國際制藥巨頭對中國生物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滿懷疑慮的現實下,微芯生物在表觀遺傳領域的表現為他們爭得了籌碼。

  不過,同樣也有遺憾。魯先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全球專利授權應該進行,但是進行的時機也有講究。如果能在藥物研發進入臨床階段後再進行授權,談判底氣會大大增加;而授權如果進行得太早,此時藥物研發風險依然較大,授權方能夠獲得的收益自然要打折扣。

  “但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必須先生存下來。”魯先平坦言。

  創新者希望有一個“大膽往前走”的環境

  在充滿重重關卡的原創藥研發“遊戲”中,微芯生物是高水準玩家,還開了“外挂”。政府科技專項資金雪中送炭,跨國企業使用其核心技術,創業團隊本身展現出了較高的穩定性和科學實戰水準……種種因素疊加,終於讓更多投資方願意出手。魯先平表示,如果沒有國家政策的引導,風險投資不會一輪接一輪往裏砸錢。

  國家重大新藥創新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認為,微芯生物西達本胺的成功研發,是在國家創新政策支援下,由風險資本投入海歸科學團隊聯合全國臨床專家協同創新的有益探索。

  如今,新藥有了,新藥研發企業真的能夠像國外藥企那樣,順利在藥物上市之後收回投資,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嗎?

  西達本胺不可能走高價路線。魯先平表示,創新科技成果必須為患者服務,在醫療保險體系無法覆蓋大多數抗腫瘤藥物的現實下,要讓藥物惠及更多患者,企業必須在利潤上做出讓步。雖然微芯生物在西達本胺上投入了3億余元,但是“收回成本”這件事暫時還不是公司重點考慮的目標。

  “患者需要,但是沒有相應的經濟能力。你能因為這個給他把藥停了嗎?”西達本胺的計劃定價約為國外抗淋巴癌藥物價格的1/20到1/10,患者服用西達本胺進行抗癌治療的費用約為每月2萬元。服用6個月後,如果藥物有效,公司將進行免費慈善贈藥。

  同樣開展後續免費用藥項目的新藥研發企業還有貝達藥業,其董事長丁列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能形成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的醫療機制,讓自主創新藥早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讓更多病人受益。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生李進在江蘇恒瑞醫藥抗癌新藥上市發佈會上同樣指出,應該鼓勵國産新藥進醫保,發揮風向標作用,讓中國企業有動力做原創。中研普華研究員蔣歡給科技日報記者提供了一個數據,統計顯示新藥納入醫保目錄後,可直接進入各省藥品招標目錄參與招標,年銷售量提高2—4倍。

  新藥研發要繼續,原創才是硬道理。魯先平表示,希望國家能夠給創新者提供一個放心大膽往前走的環境,用更健全的醫保體系、更多的支援性要素投入,給醫藥行業注入更多原創動力。

  ——相關連結——

  奔跑吧,新藥研發

  和微芯生物一起成長的,是中國的新藥研發市場。

  中研普華研究員蔣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來講,中國基本建成創新醫藥孵化基地,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新藥研發隊伍,生物制藥企業的藥物研發水準和技術創新能力都在提高。而在新藥研發進程中,民營企業是主力軍。

  “新藥研發的速度全面提升。原創制藥企業脫穎而出。2014年,我國有56家企業進入化藥1.1類新藥的報批,同時24家生物藥企業進入新藥報批。”蔣歡説。

  如何能有更多企業在新藥研發的高端遊戲中通關成功,讓“小概率”,或者説讓“小概率”變成“大概率”?蔣歡認為,政府還是得發揮應有的作用,建議加大政策扶持,重點支援創新型中小企業和生物制藥孵化器建設;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引導投資機構加大新藥研發投資;創新新藥研發模式,縮短研發週期或二次開發。同時,還要加快新創藥物制度改革;比如設立“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生物産業投資基金”,扶持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對新辦新藥研發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投資機構參與風險投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