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時尚
- 發佈時間:2015-04-12 01:29:2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駐聯合國記者王心見
本次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發已經整整一週年,事件至今還在不斷地挑動著我們的神經,但它遠不是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世衛組織在去年宣佈,非傳染性疾病已取代傳染病,成為全球致病和致死的最大病因。世衛組織報告還顯示,中國87%的死亡是由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
按照世衛組織的定義,非傳染性疾病也稱慢性病,是指病情持續時間長、發展緩慢的疾病,如高血壓、癌症、糖尿病等。
非傳染性疾病正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越來越令人關心的話題,近年來聯合國多次召開高級別會議討論全球非傳染性疾病問題,世衛組織也發佈了多篇報告警告非傳染性疾病對全球的影響。
非傳染性疾病為什麼現在受到高度重視?有沒有好的應對辦法?中國應採取哪些措施?美國知名公共衛生政策專家、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健康項目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博士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就全球非傳染性疾病問題及中國的防治工作,談了自己的看法。
非傳染性疾病帶來全球挑戰
黃嚴忠認為,非傳染性疾病高發已是全球趨勢。按照世衛組織報告,2012年,全世界共死亡5600萬人,其中68%死於非傳染性疾病,其中超過40%為70歲以下的過早死亡。發展中國家的非傳染性疾病正在快速增長,非傳染性疾病導致死亡中的四分之三以及過早死亡的82%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非傳染性疾病是對全球發展議程的一個巨大挑戰。按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目前情況繼續發展估算,2011年至2025年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累計經濟損失將達7萬億美元。
黃嚴忠表示,非傳染性疾病在發達國家也有高發率,但目前發達國家已基本控制住了它的增長趨勢。而非傳染性疾病在中低收入國家正快速發展,這一方面是與中低收入國家人口壽命的增長有關,同時也與工業化和城鎮化帶來的環境污染、垃圾食品氾濫、生活壓力過大、生活習慣不健康等因素有關。
重治療更要重預防
黃嚴忠表示,發達國家的非傳染性疾病現在逞逐漸下降之勢。美國從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時間裏,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下降了40%。2014年乳腺癌的死亡率比1990年減少了三分之一。美國疾病監測報告也顯示,美國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長期以來一直顯下降趨勢。
黃嚴忠認為,這一方面是美國醫療技術和水準提高的結果,另一方面是人們觀念和習慣改變的結果。
現在,美國人的觀念和生活習慣也在發生著變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時尚。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是最為常見的四種非傳染性疾病,它們都與吸煙、酗酒、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體育鍛鍊等風險因素有關。近年來,美國人對吸煙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吸煙從過去的成熟象徵,變為現在的不文明標誌。美國吸煙人口的比例也大幅下降,現在美國吸煙人口只佔總人口10%左右。而健身已經成為時尚,公園、健身房甚至街道上隨時可以看到運動的人們。
中國要從現在做起
黃嚴忠表示,中國的非傳染性疾病不但總量大,發病率高,而且增長迅速。過去10年,中國的癌症病例上升了50%,而且癌症呈現年輕化趨勢。
黃嚴忠認為,對非傳染性疾病,中國要做好治療和應對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預防工作,美國有句格言,“一盎司的預防勝過一磅的治療”,預防也是應對非傳染性疾病經濟上最有效的方法。
黃嚴忠建議中國加強預防在公共衛生工作中的地位,改變目前醫院與疾病預防機構基本分離的狀況,讓醫院成為疾病預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要發揚優良的傳統。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在經濟非常落後的情況下,建立起一套非常有效的疾病防控體系,一舉消滅了困擾中國成百上千年的多種傳染性疾病。中國的這种經驗也可以運用到非傳染性疾病防控上來。
另外,中國也要改變一些觀念,提倡健康文化。例如在中國現在享用名貴煙酒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徵,抽煙喝酒也是普通百姓的習慣,就像美國人對吸煙的觀念一樣,這些觀念其實是可以引導改變的。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可以改變的,北歐人原來的飲食結構中脂肪比重很高,現在已經在改變。
黃嚴忠表示,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已經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過渡到著重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上來。中國需儘早做好非傳染性疾病應對工作,以免它成為中國未來社會和發展的沉重負擔。
(科技日報紐約4月10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