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春風吹拂 秧苗青青

  • 發佈時間:2015-04-09 07:37:17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武義4月8日電

  記者 祝梅 通訊員 荒萌

  春寒料峭,田間的忙碌並未就此停下。浸種、育秧、插種……一片片新綠鋪至田間,為全省的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值此春耕備耕之際,記者跟隨省糧食部門來到金華武義縣泉溪鎮,為種糧大戶講解今年糧食生産和訂單政策,並詳細了解大戶們今年的種植規模、生産安排、土地承包情況和存在的困難,把惠農服務直接送到田頭。

  政策好 多種糧

  在武義縣高氏家庭農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正在運作的育秧流水線。一盤盤早稻秧苗通過傳送帶,從田間運送到路旁裝車。

  “以前,10個工一天只能運出10車秧苗,用了流水線,人手減少到四五個,一天能運出80多車。”農場主高躍平告訴記者,從1995年種田開始,20年時間裏,他的種糧面積從10多畝擴大到現在的近3000畝,實現了從育秧、插種、收割到烘乾售糧的全程機械化。

  在高躍平看來,種糧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我省出臺新的糧食産銷扶持政策,省級補貼將整合糧油種植大戶直補、糧油生産機械化作業環節補貼、水稻集中育秧補貼等,統一歸併為規模種糧補貼。其中,省級用於規模種糧補貼資金3.22億元,比去年實際支出增加了22.4%。地方也將因地制宜出臺具體的糧食補貼政策。

  “我算了算,去年每畝補貼160多元,今年應該可以達到220元到230元。”高躍平舉了個例子,以前,秧苗機插補貼的標準是每畝40元,今年改為每盤秧補2元。“通常30盤秧種一畝田,光機插這一項,每畝就要比去年多出20元。”

  上午,高躍平與武義縣糧食收儲公司簽訂了1040噸的早稻穀訂單收購合同,拿到了40萬元糧食預購定金。他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泉溪鎮也出臺了自己的農業補貼政策,對種早稻的大戶,給予每100斤早稻穀5元的補貼。他樂呵呵地説,層層扶持政策,讓他沒理由放棄種田。今年,他打算種2600畝早稻,比去年多出700多畝。

  政策的利好,讓種糧農民更有信心。據初步統計,今年,全省春糧比上一年增加8.9萬畝,早稻種植意向比上一年增加2.1萬畝。在現場,大戶們還收到了糧食部門贈送的科學儲糧小糧倉,這種以彩鋼板為材料製作的儲糧裝備,具有堅固耐用、防鼠、防潮等特點。

  貸款難 亟待解

  今年是我省落實國家新增地方糧食儲備的關鍵一年,截至3月底,我省已落實先期地方儲備增儲規模,其中小麥和稻穀等口糧品種儲備比例達到92.3%。除了將省級儲備小麥訂單規模從1萬噸增加到2萬噸以外,各地也及時出臺獎勵政策,擴大早稻、晚稻的訂單規模和覆蓋面,力爭全省訂單糧食面積達到260萬畝。

  在座談會現場,5位武義縣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及糧食專業合作社代表共簽訂了2340噸的早稻穀訂單,拿到了69萬元的糧食預購定金。談到當前春耕備耕中面臨的困難時,各位代表也是毫不避諱。

  “泉溪鎮的政策,希望我們桐琴鎮也能有。”武義縣仙美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仙美説,今年自己承包了1100畝土地,全部用來種早稻和晚稻。今年,她抵押了自己的廠房,加上擔保,貸到了80萬元,剩下20萬元資金缺口,還要向村民借。

  在座的幾位大戶也是深有同感。武義縣元華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國平説,種糧政策裏有專門給種糧大戶的信用貸款貼息,這其中3%的財政貸款貼息,他確確實實享受到了,但因為缺乏抵押物等原因,貸款額度還是無法滿足生産要求。

  “現在我還欠著三四個村的田租沒能付。”他説,今年,貸款銀行擴大到農信社和郵儲銀行,擔保難問題不解決,實際困難還是擺在眼前。能不能用其他形式來實現貸款擔保?

  “種糧信用貸款貼息政策還在不斷完善,我省各地都在做自己的探索。”省糧食局負責人回應,在衢州常山,當地信用聯社對糧食生産進行金融傾斜,推行糧食訂單質押貸款,在資金上進行優先保障。武義縣副縣長也在座談會現場回應,針對種糧農戶的實際困難,將組織信用機構借鑒其他地方的做法,儘早解決種糧大戶的資金問題。

  種糧田 盼保障

  除了“錢”的問題,種糧大戶們擔心的另一件要事,就是“地”。

  一是田地。“泉溪鎮的耕地流轉費用每畝500元到600元,但種苗木的話,租金可以給到上千元。”高躍平説,雖然種糧的效益變得越來越好,但想進一步擴大規模就面臨無地可種的困難,希望有關部門想想辦法,保證更多的農田用來種糧食。

  “我家裏也種苗木,但都是選了山坡丘陵這種不能種糧食的地方,能種水稻的田地,可不能浪費。”周國平説,種糧效益好起來之後,原先不少把田地流轉給他的農戶也動了要回田地種糧的心思,以往等收成後再交付稻穀和田租的模式愈發行不通了。

  除了糧田,還有農用設施用地。“我很羨慕老高家裏能把各種農機都安置起來,形成這樣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生産流程,”周國平説,自己合作社的農用設施用地只有1000多平方米,烘乾機、插秧機、收割機等糧食生産機械不少,但除了烘乾設備,大部分農機無家可歸,平時就停放在田間地頭。去年一場雨,不少機器都被淹了。

  “你説的農用地這個問題,今年已經有了解決辦法。”省糧食局負責人回應説,前段時間,浙江出臺新政策,首次將規模化糧食生産所需配套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用地範圍。“這個政策你可以去詳細了解一下,儘量選擇一些邊邊角角的農田來做配套建設用地,保證基本農田的面積和品質。”

  關於“地”,有大戶提出了更長遠的擔心。武義縣誌福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尤志福説,五年前,他從種蔬菜轉來種糧食,就是看準了種糧政策好,前前後後已經投入了170多萬元。可現在,在田裏忙碌的人年齡普遍偏大,一旦離開了這塊地,就沒了經濟來源,他盼望能有一些養老政策,解決這一批人的後顧之憂,讓種糧人能更安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