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産業漸入“掘金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4-09 07:33:1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發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産業。步入2015年,從《中國足球改革與發展總體方案》的正式公佈,到北京冬奧申委積極申辦2022冬季奧運會……一件件體育界的大事不斷為體育産業發展鋪路架橋。處在居民消費升級轉型的背景下,體育消費正展現出巨大潛力。
運動社交催生消費需求
跑步可謂是再普通不過的運動:一雙跑鞋,一套運動服,就可來去自如。不過,來自北京的跑步愛好者余亮卻用實際行動告訴記者——如今,要想跑好步,就要舍得花“大錢”。
每次外出運動前,余亮都要從頭到腳“全副武裝”一番:頭上要戴頭帶,手上帶好護腕,換上專業慢跑服和運動鞋,左肩的肩箍上綁上新款智慧手機,下載著運動APP,右手戴著光電式心率GPS表。“光是這一身裝備的花費,就要5000多元。”余亮説。
APP、運動裝備、智慧手環……隨著朋友圈等新興社交和健康生活思維的興起,社交運動應用受到用戶和市場的青睞。隨著網際網路將跑步重新定義,商家捕捉到了社交時代的用戶心理需求和行為,借助社交平臺和微信朋友圈,推出了一系列跑步體驗産品和應用。
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剛剛短途旅行歸來的余亮迫不及待地在微信圈分享自己當天出遊的“步行”成果:借助一款名為“微信運動”的公眾號,他手機裏的健康數據就可與微信賬號綁定,推送自己的步數,並可與微信朋友圈裏的好友PK。
“以前跑步可能只是為了健身,現在對於我來説更多的是一種生活上的享受,也是與朋友交流的新方式。從這個角度説,投入一點資金,讓這項運動變得更專業,也是理所當然的。”余亮説。
跑步風潮正在為相關品牌創造商機。記者在蘋果商店隨意搜索關鍵詞“運動”時,搜到了超過2000個APP應用;在國內某知名交易平臺上搜入“智慧手環”,會出現多達6萬個商品資訊,其價格從幾百元到近萬元不等。
運動健康類應用“樂動力”團隊成員王祖善透露,步入春季後,“樂動力”每天的活躍用戶量呈翻倍上漲趨勢。他認為,隨著喜歡運動的人群急速擴張,用戶在運動的同時,還會通過交流和分享提高運動品質,選擇運動環境。意識上的根本改變,勢必將帶來更大的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
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林顯鵬表示,擴大體育消費的重要前提是廣大人民群眾養成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習慣。為此,必須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良好的健身環境氛圍,這是擴大體育消費的重要前提。
體育消費趨向個性化專業化
小小的一雙運動鞋,就能體現出群眾在體育用品消費上的差異化和個性化傾向。過去,買雙運動鞋就可以“通吃”絕大部分體育運動,如今,跑步要穿跑步鞋,打網球要穿網球鞋,打乒乓球有乒乓球專用鞋,登山要穿登山鞋……在個性化與日俱增的同時,大眾體育消費的專業性也越來越強。消費者對科技含量更高、個性化更鮮明的體育用品的需求不斷增加。
在最近幾年的環湖賽、環島賽上,已不乏業餘車手的身影。他們的裝備投資往往價值不菲。來自廈門的自行車“發燒友”李洋對記者透露,他對自己喜歡的一輛車已經投入超過萬元,但他感覺這錢花得值。
宏遠時代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籃球教練楊敏告訴記者:“10年前,北京地區一個家庭體育消費年平均支出在300元左右,現在這一數字已接近萬元。”
“市民的體育消費能力在逐年提高。”在北京經營10多年羽毛球品牌專賣店的孫先生告訴記者,10年前,很少會有普通市民來自己店裏買專業球拍,大多是選幾十元一對的便宜貨。如今,即便是剛剛學習羽毛球的新手,也想來店裏挑個上好的球拍。“全碳素框架、量身定做的球拍線、可吸汗防滑功能的手膠……追求舒適與專業,逐漸成為愛好者的消費新標準。”
和體育用品消費一樣,體育服務業也呈現出差異化、個性化和便捷化的消費趨勢,從“買商品”過渡到“買培訓”。各地的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不斷擴大,網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等培訓機構日益紅火。楊敏透露,由於培訓業務不斷增多,今年公司打算再引進30名籃球教練,以滿足客戶需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綠色消費,而體育消費就是最好的綠色消費。”泰山體育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卞志良表示,拉動體育消費需求將成為促進體育産業發展的基礎工程和重要載體。
消費結構仍有較大調整空間
剛剛結束的CBA總決賽,讓不少籃球迷回味無窮。而在4月清明節期間,中超賽場上座率同樣火爆。在北京國安隊與上海綠地申花的“京滬大戰”中,據統計共有47052人到北京工體現場觀看了比賽。中超、CBA等一批國內主流賽事正在得到更多球迷觀眾的認可。
不過,儘管體育服務消費需求增長勢頭迅猛,我國體育市場目前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主流仍是“賣産品”,那種“賣服務、賣體驗”的成熟市場還未真正形成。按照體育産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體育服務業是體育産業發展的重點,其在體育産業結構中所佔比重應達到60%至70%。
相關調查顯示,當前我國體育用品服飾的製造銷售累計佔到整個體育産業近80%,而包含賽事運營、體育媒體、健身休閒、場館服務等在內的體育服務業則佔比很小。
近日公佈的《長三角地區體育産業發展報告》顯示,江蘇省2013年體育産業增加值達到626.11億元,佔江蘇省GDP比重1.06%。這是該省體育産業佔比首次“破1”。就具體行業而言,江蘇省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産業中佔比較小,2012年僅為10.5%。
對此,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顏爭鳴認為,應以提升體育服務業發展水準為重點,加快完善市場體系,優化産業結構,培育市場主體,發展産業集群,擴大市場供給,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推動體育服務業加快發展。
卞志良認為,促進體育服務消費,僅僅依靠政府投資刺激和新建場館還遠遠不夠,要動員全社會力量,用市場手段充分調動社會參與體育産業發展的熱情。
“加快發展體育産業,必然要求拉動和促進體育消費,涉及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等。”顏爭鳴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