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體育消費正升溫

  • 發佈時間:2014-10-28 21:29:3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閻密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與生活品質的提升,跑步成為近年來城市人群越來越熱衷的運動項目。今年的北京馬拉松比賽半程項目,由於報名火爆,第一次採取“抽籤搖號”的方式,而中簽率僅為14.2%。“北馬”也憑藉其總參賽人數30000人、總營收3000萬元的成績,成為中國第一馬拉松品牌。

  “跑步熱”同時刺激了服裝鞋帽、智慧可穿戴設備等體育産品的消費。在今年“北馬”開賽的前一天,北京市某運動品牌旗艦店為購買運動鞋提供諮詢所用的專業足部掃描器設備,因為前來測腳型的消費者太多,使用過度,甚至出現了故障。

  “跑步熱”的興起與傳播正是大眾體育消費升級的表現,也折射出國內體育消費升溫的態勢。國務院近日發佈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頂層設計的層面為體育消費體現了政府對體育産業與體育消費的高度重視。《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佈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産業體系,體育産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産業的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家支援政策的陸續出臺及居民收入的提升,體育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意見》的出臺是在改革發展的重要關口,從國家層面為體育産業的發展指明瞭引導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日前表示。“從起草到最後國務院正式頒布,這次文件的出臺曆時不到半年左右的時間,應該説速度非常快。”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副司長陳恩堂10月27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訪談時表示,《意見》以“産業”和“消費”作為主題詞,是集體育、經濟、民生三個特徵于一體的文件。而發揮體育經濟功能,對經濟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非常重要。

  陳恩堂表示,體育産業發達國家對經濟的貢獻率大概是1~3之間,1之下的就屬於體育産業不發達國家,所以中國體育産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遠遠沒有達到與我國經濟總規模和經濟發展速度相匹配的水準。《意見》提出了2025年中國體育産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元的目標,那麼體育産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就要從0.5上升到1.3,有0.8的增幅空間。

  關鍵之道體育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體育消費主要分兩大領域,一是觀賞娛樂性消費,比如體育競賽表演業;二是參與型體驗式消費,如在健身房或者在戶外的運動體驗,其與生活各個消費領域都相關,從場館的建設、健身設施的建設、健身産品的製造,到體育傳媒,如相應體育娛樂電視傳播內容的發展等,覆蓋的領域相當廣泛,會有很大的消費力。“中國體育消費中的參與性消費目前仍然比較低,這就説明仍然有很大的消費空間,還可以促進消費。”陳恩堂説。

  宏源證券分析師認為,體育産業結構轉型是大勢所趨,我國體育用品業佔絕對主導,體育服務業佔比不到20%,而美國、日本等國家體育服務業佔比接近90%,體育産業結構向體育服務業轉型是長期趨勢。《意見》還提出,以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為切入點,加快發展普及性廣、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集體項目;對發展相對滯後的足球項目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場地設施建設規劃,大力推廣校園足球和社會足球;以冰雪運動等特色項目為突破口,促進冰雪運動繁榮發展,形成新的體育消費熱點。對此,大公體育特約評論員楊華表示,最能拉動大眾熱情的,最能形成産業價值的,最符合國情發展需要的運動項目先火起來,才可以帶動相對冷門的項目煥發生機。

  關於促進體育消費的具體舉措,陳恩堂表示,已專門出臺了一些政策。比如從去年開始,在財政部的支援下,對大型體育場館實施免費和低收費的促進消費政策,對於大型體育場館對老百姓開放的時候,只要服務、品質、標準達到一定的要求,政府就予以補貼,對消費者實行免費或者是低收費。這一政策今年已經落實到位,明年繼續施行。另外,《意見》還指出,各級政府要把全民健身消費、全民健身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中。“這是一個明確的規定,有了預算,將實實在在地促進體育消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