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匯儲備下滑,新興市場國家承受力幾何

  • 發佈時間:2015-04-08 03:3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閱讀

  去年,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出現20年來首次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表示,2014年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外匯儲備總量僅為7.74萬億美元,相比2013年減少了1145億美元。外匯儲備減少的誘發因素是多方面的,新興市場國家為穩定本國貨幣,拋售美元、干預匯率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專家分析認為,總體來説,外匯儲備的下滑並不能等同於新興市場國家出現了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亞洲地區經歷了1997年金融危機,地區國家已經建立了一些應急機制,這成為穩定地區金融的重要保障。

  下滑並不意味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

  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給新興市場國家敲響警鐘,這些國家的央行開始擴大外匯儲備,以維護本國貨幣的信譽,防範金融風險。2014年二季度末,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達到峰值,為8.06萬億美元,之後持續下滑。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謝棟銘告訴本報記者,去年以來,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新興市場國家普遍面臨資本外流壓力,各國央行為維持本幣匯率穩定,拋售美元、干預匯率成為外匯儲備減少的一個原因。據瑞士信貸集團估計,持有全球外匯儲備2/3的發展中國家,去年第四季度凈支出了540億美元儲備,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多的一次。中國去年12月外匯儲備從6月的4萬億美元下滑至3.8萬億美元,俄羅斯外匯儲備去年減少了25%,至3610億美元。

  但也有分析指出,外匯儲備下滑的態勢可能被誇大了。美元升值,但其他儲備貨幣如歐元、日元在貶值。“全球外匯儲備雖然以美元計價,但是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中也同樣有歐元或日元等非美元貨幣。”謝棟銘指出,“2014年下半年以來美元大幅升值,導致以美元計價的非美元儲備資産減少。總體來看,外匯儲備下滑不等於新興市場國家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不用過於悲觀。”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亞洲多數國家就已經意識到國際資本流動可能衝擊本國經濟,開始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著手防範金融風險。從國際上看,該區域建立了一些應急機制。2009年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共同簽署的“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它為地區成員國提供干預資金,穩定金融體系。此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中國和周邊國家簽署了大量的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這也將成為穩定地區金融的一個重要砝碼。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對本報記者表示:“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不用太過擔心,因為他們的外匯儲備仍然很多。但是他們也必須進行一些政策調整,例如提高出口競爭力、減少外貿赤字,同時減少財政赤字、穩定金融市場等。”

  不利於資源密集型經濟體的結構轉型

  俄羅斯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國際儲備在3月末增長了79億美元,由3529億美元升至3608億美元。這一消息稍稍緩解了外界對俄財政狀況的悲觀評估,但前景仍不樂觀。俄羅斯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等。國際儲備由俄政府和央行共同支配,主要用於應對經濟風險。2014年年初俄國際儲備總額為5095億美元。但自2014年3月以來,受西方對俄實施制裁和國際油價下跌影響,加上地緣政治局勢動蕩,資本外逃顯著增加。俄央行評估稱,2014年俄凈資本流出達1515億美元。

  俄財政部財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薩文斯基告訴本報記者,俄國際儲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油價下跌和償還外債。俄外匯儲備的第一大來源是能源出口收入,而此前俄預算方案均是以油價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基礎制定的。西方制裁實施以來,俄銀行和大型企業海外融資陷入困境,包括俄石油公司這樣的大型國企也因償還外債的巨大壓力不得不申請國家援助。為維持國內金融市場穩定,俄央行只能向金融機構借出大量外匯以幫助其渡過難關。

  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之後,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依賴原材料出口的拉美各國出口收入大幅減少。巴西等國政府拋售美元、購回本幣以對抗高通脹。而分析認為,巴西央行已經無力繼續用這種方法拯救經濟,由於滯漲的拖累,巴西政府已經一再調降了201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近期疲軟的經濟表現與前幾年大宗商品繁榮期的生機勃勃構成了鮮明反差。巴西央行近日也宣佈,不再延長匯市干預計劃。裏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保羅·沃貝爾指出,外匯儲備減少不利於巴西國內調整産業結構、由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未來中國資本雙向流動屬於正常現象

  針對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情況,新加坡星展銀行經濟分析師周洪禮7日在《聯合早報》撰文指出,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中的使用量不斷增加。通過貿易結算,人民幣取代一些美元,進入了中國,從而降低了外匯儲備的增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海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降低,表明這些國家多年以來形成的經常項目順差局面發生了改變,這是全球需求萎縮、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的表現,也是後金融危機時期全球再平衡的結果。外匯儲備大幅度降低也反映出國際外匯市場和短期資本流動的變化。市場針對美聯儲年內加息可能産生的息差預期是重要的誘因,美元升值和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也同樣加速了短期資本凈流出。對於那些資本項目相對開放的國家,貨幣貶值、資本抽逃和外匯儲備水準降低之間會形成疊加效應。

  高海紅指出,中國過去多年在出口導向和匯率干預的作用下累積了近4萬億的外匯儲備。這一鉅額財富事實上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穩定收支提供了預防性儲備,另一方面投資于美元資産而遭受資本損失。目前在全球需求低迷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也有所放緩,國內經濟結構正面臨調整,增長方式也發生改變。伴隨國際收支調整的外匯儲備水準變化應在常理之中。高海紅認為,目前,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分化,這對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産生影響。從短期變化看,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資本凈流出增加,加之中國繼續推行資本項目開放,以往主要依靠資本管制確保金融穩定的防線逐漸削弱,這為國內金融穩定帶來挑戰,也是對決策當局如何以審慎的管理措施有效應對資本流動能力的測試。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短期外債規模有限,這在微觀層面增強了抵抗短期金融衝擊的能力。未來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加和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資本雙向流動和外匯儲備的增減當屬正常現象。

  (本報曼谷、莫斯科、裏約熱內盧、北京4月7日電 記者俞懿春、林雪丹、顏歡、莽九晨)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08日22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