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看新常態下的增速之變(人民要論)

  • 發佈時間:2015-04-07 03:5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汪同三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首先讓人感受深刻的是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甚至超高速轉變為中高速。確實,過去5年裏,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速由2010年的10.4%逐步下降到2014年的7.4%。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2015年GDP增長的預期指標是7%左右。如何看待這種增長速度的變化?

  從高速到中高速的轉變適應了經濟上臺階的現實需要

  經濟增長從高速到中高速的轉變,有利於我國經濟邁上中高端水準和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的新臺階。

  中高速增長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經濟實力與大國地位嚴重不相稱,經濟發展水準嚴重落後於世界水準,甚至國民經濟一度瀕臨崩潰的邊緣。不把經濟搞上去,其他事情都談不上。因此,改革開放的首要任務是加快發展經濟。在改革開放的前30多年,我國經濟保持年均9.7%左右的高速增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與此同時,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的問題日益突出,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脫節的現象日趨嚴重,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果繼續沿襲粗放增長方式,盲目追求高增長速度,不僅會損害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而且會阻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中高速增長則給經濟發展留下較大的調整空間和迴旋餘地,有利於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中高速增長有利於繼續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態勢。我國經濟體量已經非常龐大,2014年我國GDP總量達到63.6萬億元,一個百分點的增長就意味著6000多億元的新增産出。如此龐大的經濟體量,繼續保持高速、超高速增長不僅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初期曾有過較快增長階段,以後便在經濟波動中減慢下來。上世紀一些新興經濟體利用後發優勢,實現過快速增長,但最多持續10年左右。我國持續30年左右的高速增長,創造了獨一無二的世界奇跡。隨著我國經濟體量的不斷擴大,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減緩,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在我國已具備較為雄厚的物質實力、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多項重要産品生産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産業門類比較齊全、各項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抵禦各種衝擊能力明顯提高的情況下,中高速增長完全能夠繼續保持住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人民生活水準明顯改善的良好態勢。

  中高速增長可以保障就業。在宏觀調控諸目標中,我們已經把就業放在首位,高度重視保障和擴大就業。過去幾年,雖然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但新增就業崗位逐年增加。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速的就業彈性有所提高,已經不需要太高的經濟增速就可以實現就業預期目標。另一方面,我國三次産業結構中服務業的比重加快上升,服務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高於工業,也進一步為保障就業創造了條件。

  我國在增長速度轉變過程中取得重要發展成就

  近幾年,在我國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高速轉變的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要成就,為在新常態下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宏觀經濟方面,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且處於合理區間,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64334億元,貨物貿易總量居世界之首;城鎮新增就業創歷史新高,2014年新增就業達到132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9%,遠低於預期指標;物價水準特別是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穩定。

  在經濟結構方面,截至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達到51.2%;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全年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比上年增長49.7%,對宏觀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産能過剩矛盾受到高度重視,“十二五”前四年,累計淘汰煉鋼、煉鐵、水泥、平板玻璃落後産能分別達到7500萬噸、6900萬噸、5.7億噸和1.52億重量箱,大幅度超額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後産能的目標。

  在微觀經濟效益方面,我國勞動生産率穩步提高,2014年全員勞動生産率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4715億元,比上年增長3.3%;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140350億元,增長8.6%。

  在資源環境方面,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明顯增強,行動更加堅決;2014年能耗強度明顯下降,全國萬元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8%;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下降6.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6%。

  在人民生活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速連續數年高於GDP增速。2014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長11.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均明顯高於GDP增速。

  在當前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我們能取得這份亮點頻現的優異成績單,實現增長減速而經濟社會發展不減速,有力證明了認識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重要意義。

  在這些可量化表述的成績背後,還有兩方面的成績可圈可點。第一,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與方式。在應對國內外紛繁複雜的各種問題中,特別是面對兩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態勢,我們沒有採取短期強刺激措施,而是積極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牢牢把握經濟運作合理區間的上下限,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注重定向調控、精準發力,有效降低宏觀調控成本。宏觀調控通過促改革激發發展動力,通過調結構增強發展活力,通過惠民生挖掘發展潛力,保證了宏觀經濟運作的穩定和可持續。第二,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本屆政府從自身改起,把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第一件大事。截至2014年底,已經減少1/3的行政審批事項,為引領新常態提供了制度保障,調動了社會大眾的創新潛力,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引領新常態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較之原來注重增長速度的經濟發展模式,新常態要求經濟社會多目標協調平衡發展,更加注重通過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實現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擴大就業、社會和諧和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注重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勇於擔當、攻堅克難,敢於直面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

  堅持發展,主動作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看到,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目前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需要化解前進中的各種矛盾和風險。沒有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一切都是空談。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是不要經濟增長速度,而是要能夠實現比較充分就業的增長速度,要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産率、投資回報率、資源配置效率為支撐的增長速度,要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形勢下,應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特別是注意控制投資增速過度下滑。從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來看,經濟結構的增量調整要靠投資實現,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最終也要體現在形成投資上。當前,在繼續發揮消費推動經濟發展基礎作用的同時,應注意發揮合理和有效投資對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解決好調優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的問題。

  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增強和激發經濟社會活力,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之所以能夠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産力得到巨大解放,靠的就是改革。面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實現各項既定目標。當前,在著力推進財稅金融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價格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特別應著力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因為國企國資改革不僅關乎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而且關乎整個實體經濟的活力、效率和前景。

  穩定和完善宏觀調控。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主動性、穩定性和連續性尤為重要。經濟波動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現象,只要波動在合理可控範圍內,就要保持平常心。應認真分析和正確對待經濟運作中的長期趨勢因素和短期波動因素,既尊重和引導長期趨勢,也善於利用有利的短期因素、克服不利的短期因素。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加強預調微調,加強定向調控,通過激發微觀活力和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水準促進宏觀經濟穩定。

  提高政府工作水準。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既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政府工作來講,一方面應倡儉治奢、強化服務、依法行政,創造性地履行職責;另一方面應堅決反對和治理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的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現象。公開曝光和嚴肅處理那些在其位不謀其政、該辦的事不辦、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07日07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