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這張“名片”值得驕傲(中國品牌 中國故事)

  • 發佈時間:2015-04-03 05:3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蔣建科 余建斌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是中國航太事業的領軍者,也是一張值得驕傲的國家名片。

  3月30日,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區域運作向全球拓展。這次發射,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火箭團隊匠心獨運,首次在運載火箭上增加了一級獨立飛行器——也被形象地稱為“太空巡回巴士”,直接將衛星送入了工作軌道。這種發射中高軌航太器的新模式,實現了與美俄航太強國同步。

  無論是參與載人航太、月球探測、北斗導航等國家重大航太工程,還是自主形成了以長征火箭、神舟飛船、東方紅衛星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國內外知名品牌,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用自主創新鑄就了響噹噹的中國品牌。

  品質可靠,發揚航太精神打造100%合格産品

  高科技,高品質,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的品牌形象,已獲得廣泛認可,成為實力與信譽的保障。

  運載火箭能力的大小,決定著航太水準的高低。迄今,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以11次100%的發射成功率,向世界展示中國“神箭”品牌的風采。“長征二號F”火箭是中國航太史上第一個用於載人的全新的運載火箭,各類總體技術性能達到了國際一流火箭標準。

  運載火箭研製隊伍發揚“航太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太精神”,做出“確保産品開箱合格率100%、上箭産品合格率100%、測試設備合格率100%”等鄭重承諾,打造出了經得住考驗的産品品質。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的亞洲一號通訊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火箭第一次發射世界一流航太強國美國的衛星。“在現場經歷多少次發射,那次發射特別激動。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邊人的心跳也能感受到。”孫家棟院士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

  2014年12月7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將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送入太空,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200次發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的第100次發射歷時37年,成功率93%;第二個100次發射僅歷時7年,成功率98%。200次的發射歷程不僅有對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不懈追求,更有對打造一流品牌、不斷追求完美的注解。

  隨著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國際化發展步伐的加快,特別是商業發射服務和整星出口業務的拓展,中國航太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已被國際社會廣泛認知。

  重大創新跨越,助推中國航太跟緊世界步伐

  對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來説,載人航太、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航太工程的成功,既是培育品牌,也是集中展示品牌形象和實力。

  從1999年至今,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已成功研製10艘神舟飛船和1個目標飛行器,先後突破載人往返、出艙活動、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太技術的國家。

  神舟五號飛船研製過程中,為了保證航太員安全,要進行著陸衝擊模擬試驗。為了得到的數據更真實、準確,科研人員精心鋪就一塊籃球場大小的特殊“著陸試驗田”。飛船按計劃是在內蒙古中部地區著陸回收,試驗用土就按照內蒙古大草原當地土質的有關參數,照“方”配“土”,“配方土”經過多次分層碾壓,達到四五米厚,做成一塊土質軟度與飛船返回艙真實落點一致的“試驗田”。憑藉這塊“寶地”,攻關小組獲取了大量試驗數據,檢驗了緩衝系統在航太員著陸時的緩衝能力,進行了有效的技術革新。

  經過一次次重大創新跨越,神舟飛船達到和部分超越國際同類飛船的技術水準,一支平均年齡33歲的青年團隊托舉起了中國神舟飛船品牌。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嫦娥三號任務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打造的嫦娥三號探測器以無懈可擊的完美表現,在浩瀚太空為我國航太事業樹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如何讓“嫦娥三號”在月面上落得穩、輕盈落,是攔在嫦娥三號團隊面前的第一道坎。面對“採用國外已經成功應用的氣囊緩衝式著陸更為保險”的呼聲,嫦娥三號團隊沒有盲從、跟風,創造性地提出了採用“懸臂梁式”著陸腿的方案。事實也證明,在“中國腿”的支撐下,“嫦娥三號”舉重若輕,成功實施軟著陸。

  中國航太已成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産

  航太技術不僅為我國航太事業提供強大的動力,而且不斷創新,為經濟社會提供綠色而強大的動力。

  脫胎于神舟飛船載人生命保障系統的礦用救生艙産品,專為我國煤礦産業量身定制,可容納6—16人同時避險,提供長達120小時以上的生命保障,為事故發生時的煤礦工人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神舟一號搭載農作物種子,開展“太空誘變育種”實驗;神舟二號首次進行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物科學、空間材料和物理等領域實驗;神舟十號首次進行太空科普講座……神舟飛船在作為空間運載工具的同時,還一直擔負著另外一個“角色”——“新技術實驗室”。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的目標是全面建成國際一流大型航太企業集團,去年,我國擔任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輪值主席國,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所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擔任輪值主席國執行秘書。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作為我國加入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的執行秘書單位,至今已經進行“緊急事務官”國際值班34次、5700多小時,監測全球重大自然災害31起,為受災地區提供大量遙感數據。

  “緊急事務官”值班7年多來,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10多名技術人員先後參加該工作,主動放棄節假日和休息時間。這些,國際同行們都看在眼裏。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的執行秘書專門送給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高級工程師郭朝輝一份小禮物,對他半年來的出色工作表示感謝。

  中國航太人的嚴謹、務實“品牌”,得到的不僅是國際友人的讚許,更是世界的尊重。中國航太的品牌和商業信譽,也已形成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