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策三聯發:樓市不可能第二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 發佈時間:2015-04-02 14:29:16  來源:拉薩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最後一個週末(27日),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部發佈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A股反應平平;3月最後一個週一(30日),地産股全面飄紅,紛紛漲停。當日,人民銀行、住建部、銀監會發佈關於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政部和國稅總局發佈關於住房營業稅免稅的通知。是謂房地産“平穩健康發展”三聯發。

  去干預化:不走回頭路

  就像對人一樣,鬆綁”有助於奔跑,但“鬆綁”不是“助跑”。羊年春天穩定房地産市場的政策調整,可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更好實現穩增長、惠民生、促改革、調結構。但土地、信

  貸、稅收行動,是給樓市“鬆綁”,屬於“去行政化”進程,而非相反。這是2015年與2009年的最大不同。

  行政主導過嚴、從嚴的房地産政策,已持續多年,加快回歸正常化、長效化、市場化,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已經開始。本輪政策調整是市場化回歸,符合市場化改革方向,是兩年來房地産市場“去干預化”的繼續和深化,與2014年以來限購、限貸放鬆或取消一致,都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精神的進一步落實。

  “去干預化”或“去行政化”,就是允許房地産市場自行調整,這是宏觀經濟新常態的組成部分,也是一種真正的自信。2014年下半年以來,對於限購限貸退出,一些人認為“未能引起市場戲劇性反彈,僅在有限程度上促進了區域市場平穩”。其實“戲劇性反應”是頻繁行政干預的主要特徵。要讓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出來,就是給市場規律性以空間,避免“戲劇性反彈”。

  去庫存化:老老實實做生意

  穩樓市市場化組合政策甫一齣臺,就傳出深圳等地開發商或銷售商“坐地起價”消息;二手房市場,行銷人員又開始喊“明天就漲價”—— —仍是渴望“政策戲劇性”。

  “去干預化”,長遠目標是房地産市場化,短期指標是去庫存化。房地産去庫存化是當務之急。打去年以來,從限購取消到限貸放鬆,從企業到消費者,觀望情緒濃厚。以價換量”是共識,但有待心甘情願的行動。

  從全國看,主要城市銷售提升不足,累計庫存持續上升。“庫存壓頂”,消費者信心差距只是心理層面的表像,實質是供需矛盾。數據顯示,當前樓市供求比達到1.3:1,2009年約為1.1:1。要靠剛需及改善型需求支撐,這是國情的基本面,也是中央政策出發點。去庫存化,就要老老實實做生意。“一夜暴富”的心態與市場、政策初衷南轅北轍。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二手樓市成交量或升至三成,並引發2009年那種大面積反彈。想誘導“追漲殺跌”的非理性消費來“去庫存”,本身就不理性,恐怕只會事與願違,錯過政策春天的美景良辰。樓市不可能第二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去杠桿化:抑高而舉下

  3月27日,住房套型、土地用途的“土地閘門”調整;30日,信貸閘門”調整。改革開放以來,從九十年代開發區熱,到新世紀幾次房地産熱,根子上是“土地閘門”大開、信貸閘門”推波助瀾的結果。

  有人説,限購、限貸是去杠杠化;“雙限”取消,不是“加杠桿”嗎?不是。對地方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來説尤其不是。有人説中央要“加杠桿”,地方要“去杠桿”,有道理。去杠桿就是“擠泡沫”,泡沫就是用債務杠桿獲得收益。次貸危機,核心是肆無忌憚的杠桿化。當年溫州、山西炒房團利用銀行或民間借貸,也是杠桿化。

  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聯合通知,主要強調的不是土地用途、套型改變,而是“住房供過於求的,要適當控制2015年住房開發建設規模、進度”住房供應明顯偏多的市、縣,或在建住宅用地規模過大的市、縣,應明顯減少住宅用地供應量直至暫停計劃供應”。

  本輪房貸緊縮以來,一二線城市經受住了考驗,尤其是一線城市挺住了。但不少三四線城市,溫州、鄂爾多斯、曹縣、邯鄲甚至一些縣城,問題都是拼命賣地造成過剩,與鋼鐵、水泥、電解鋁並無不同,本質上是土地管理失序,消費人口與住房供應脫節的“空城計”。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不再以紅頭文件、緊急通知”對600多座城市“一刀切”,是本輪房地産政策調整的大匠手筆,值得期待。新華社北京4月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王立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