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憑什麼看不慣大媽旅行團

  • 發佈時間:2015-04-01 09:03: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逢大小節假日,戲劇感的旅人姿態總能被公眾關注。其中,大媽旅行團是一個近年來頗受矚目的群體。中國大媽緊跟時代潮流,異國街頭頻頻可見她們的身影。透過社交網站言論及影視作品,當下年輕人對大媽旅行團的目光並不友善,態度以調侃、吐槽為主。這一代年輕人反感並竭力遠離大媽團,他們彼此間的旅行觀念背道而馳。

  當背包客文化為年輕人癡迷,凱魯亞克式的身影日益密集,中國大媽團的姿態根本套不進青年標榜的“旅行的意義”。她們湊人頭抱團出遊,樂趣不過“到此一遊照”和紀念品。她們旅行就如晚餐後的廣場舞之約,玩得甚至比年輕人更high,並積極醞釀下一場旅行計劃,烏泱泱淹沒異國街頭。你黑,她樂。

  我春節去尼泊爾旅行,途中偶遇中國大媽團。個人觀察,大媽們雖不如年輕人那般充分、自如地融入異域,但亦能努力採擷自己的點滴愉悅。她們英語蹩腳,離了導遊無法與當地人溝通,但絲毫沒降低幸福指數。我路遇一北京大媽團,她們聽不懂講解,卻依舊能快活地猜測植物的名字,滿臉自在地坐樹下:“真好,比北京空氣好……”大媽旅行團的確比年輕旅行者更愛湊熱鬧,但她們大多懂得遵守集體行動的規則,用自己的方式享受旅途樂趣。

  中年婦女們遊山玩水,卻被一些網路輿論塑造成滑稽可笑的形象,大概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青年人倡導的背包客文化,已悄然成為旅遊市場的主流觀念,大媽們習慣的傳統旅遊模式遭年輕人排斥;另一方面,“大媽”一詞本身就帶有含混的價值判斷,網友喜好調侃大媽,表達的是對她們角色轉變的困惑。你疑惑大媽為什麼一臉坦然,一把年紀身材臃腫還丟人現眼跳廣場舞,難道不該在家忙家務、看電視嗎?你調侃大媽團,因為認為這麼玩就白費了人民幣和時間,還不如在郊區農家院吃火鍋、唱歌。大家沒能心平氣和地承認事實:大媽們解下圍裙,正衝向城市廣場和異國街道,大膽表達一個前所未有的角色,他們是從傳統觀念裏解放出來的新“自我”。

  大媽們的旅行方式,也不是一直為抱團而抱團、為熱鬧而熱鬧。我50歲的母親旅行時熱衷投靠“大媽團”,可她聊起青春,也是一部背包客流浪記:她20歲時獨自去四川玩一個月,火車上人多到根本沒法擠進廁所;買不到渡船臥鋪票,只能卷張涼蓆到甲板上找個地方睡去;深山裏搭不上班車,她一口氣組織起40個人集資搭卡車,夜裏天降大雨,姑娘們抱團瑟縮在篷子下啃饅頭、打撲克。我問起為何旅行模式“文青轉大媽”,母親的回答是,不是不喜歡年輕人的玩法,只是年紀大了就偏愛熱鬧,喜歡姐妹們相聚説笑,不在乎風景了。

  母親的答案,能夠幫助解答如今大媽團的旅行方式何以流行。她們並非如公眾想像的那樣見識淺薄、行為從眾,她們的旅行態度正順應了她們的精神需求。“個性”不是專屬於年輕人的標簽,同樣適用於生活態度陽光的大媽們。青春有青春的瘋狂,中年自有中年的歡喜。

  旅行團的大媽們,向社會積極表達著突破傳統的角色。她們抓住時代生産的新潮器物為自己粧扮,但又不向年輕人軌道諂媚、靠攏。重要的是,這是她們自己喜歡的模樣。這一切,值得我們去理解與寬容。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