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何時不再痛
- 發佈時間:2015-03-31 17:29:18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張茜 實習生 翟玉盼 童晶
夢碎國際黃金定價權
3月20日,倫敦當地時間10時30分,首個LBMA(倫敦金銀市場協會)黃金價格確定為1171.75美元。
新的倫敦黃金定價機制有6家被認可的機構參與設定,而此前,中資銀行被認為有可能參與新的定價機制,從而提升中國在全球金價方面的話語權,卻最終未能如願。
中國爭取全球黃金定價權失利,如一盆冷水澆到中國市場。
在爭取國際黃金話語權上,2014年9月29日,上海第一次向世界發出挑戰。佔據世界出庫量近一半的中國黃金市場首次擁有“上海金”這一獨立價格指標,首次採取人民幣計價及結算黃金,改變了全球市場只有倫敦、紐約兩地有定價權的歷史。
此後,初生牛犢的“上海金”在世界黃金市場上期望能一路高歌猛進,獲取更大的全球認可,卻遭遇挫折。
對於定價權,中國投資人有切膚之痛。
2013年4月,一場華爾街“金融大鱷”與“中國大媽”之間的黃金阻擊戰中,“中國大媽”一戰成名天下知。
然而,隨著2014年全球黃金價格的持續下跌,“中國大媽”手中的存貨全部砸在手中,虧損高達90多億美元。
“中國大媽”讓全球市場瞠目結舌,然而由於黃金定價權的缺失,被動的“中國大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黃金價格一降再降。
“中國大媽現象,表面看是理性消費的問題。實質是定價權缺失,造成中國投資者的消費拉動對金價影響力不足,”業內人士認為,我國黃金市場價格只是倫敦、紐約市場的“影子”價格,無法將我國黃金市場的供求關係真實地傳遞到國際市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黃金市場作用的充分發揮。
年輕“上海金”成長尚需時日
數據顯示,2013年和2014年,全球每年都生産了3500多噸黃金,而中國每年生産與進口的實物黃金總量佔了近2000噸,超過全球總量的50%。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黃金生産國、進口國和消費國。
只是,定價權一天不解決,對於“中國大媽”而言,都是如鯁在喉。
記者走訪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6家銀行發現,受前段時間金價持續下跌影響,3月以來黃金掛鉤理財産品僅工商銀行一家,且該理財産品做的是美元定價。
29日下午,市民蔡新華來到建設銀行水果湖支行了解實物黃金價格,理財經理向其推薦了賬戶金,建議他開戶炒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
蔡新華表示自己對此不了解,需要考慮。蔡新華投資黃金已有6年,一直是進行的實物金交易,從未炒過賬戶金,他説:“買實物金可以放在家中保值,也可以乘金價大漲時出手套現,實物金更有安全感。”
採訪的銀行理財經理們表示,現在許多投資人對“上海金”還缺乏了解,市場反應並不明顯。
十多年來,我國黃金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將人民幣和黃金直接掛鉤,已是中國在黃金市場上的一次飛躍。而年輕的“上海金”如何儘快培育投資人市場,值得探索。“利用黃金交易所的投資功能,把境外投資者引進來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市場,形成一個全球投資者參與的黃金價格。隨著我們的黃金體量增大,國際金價肯定會觀察中國黃金的價格,這樣中國就能夠在定價權方面逐步提升。”對於國際黃金定價權,中國投資者充滿期待。
【小知識】
新舊黃金定價機制有何不同?
以往倫敦黃金定盤價由巴克萊銀行(英國)、匯豐銀行(美國)、興業銀行(法國)、豐業銀行(加拿大)4家銀行每天通過電話定價。新的倫敦黃金定價機制再加入兩家機構:高盛國際(美國)、瑞銀集團(蘇黎世),報價方式也有所變化:用美元、歐元及英鎊3種貨幣每30秒進行一次報價,而客戶可以通過ICE(倫敦洲際交易所)的平臺,或者認可的平臺進行實時的競價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