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資訊公開評估報告:11部門去年未開發佈會

  • 發佈時間:2015-03-31 07:45:28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政府網3月30日公開《2014年政府資訊公開第三方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項目組的“體檢”發現,政府資訊公開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11家國務院部門去年未召開新聞發佈會。

  政務微網志多發佈無關資訊

  報告稱,新聞發佈會是政府部門發佈政府資訊的權威渠道。評估發現,不少行政機關已經形成較為固定的新聞發佈機制,並及時對外發佈政府資訊。但截至2014年12月中旬,有11家部門沒有召開過新聞發佈會或參加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發佈會,有9家部門召開過一次新聞發佈會或參加過一次國新辦會議。報告稱,按照國辦發〔2013〕100號文的要求,與宏觀經濟和民生關係密切以及社會關注事項較多的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原則上每年應出席一次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或相關負責人至少每季度出席一次,但評估發現,至少有6家此類部門未能達到這一要求。

  報告統計,截至2014年12月31日,有25家國務院部門、31家省級政府、4家計劃單列市政府開通了政務微網志(未統計以行政機關內設機構名義認證的微網志賬號);有22家國務院部門、22家省級政府、4家計劃單列市政府開通了政務微信(同上)。但有些黨政機關開通微網志、微信後,更多是發佈一些與自身工作無關的資訊或主要轉載其他機關資訊,其微平臺在發佈本部門資訊方面做得不到位。

  行政機關答覆存在不規範

  政府資訊公開申請量逐年攀升,依申請公開制度已成為群眾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對此,評估組通過“體驗”方式進行了“明察暗訪”。

  據了解,評估組主要驗證了郵寄申請和網路線上申請兩種渠道的暢通情況。2014年11月20日開始,評估組陸續以個人名義,通過郵政特快專遞以及線上申請的方式,向國務院部門、各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財政部門提出了政府資訊公開申請。

  報告稱,在收到答覆的行政機關中,有幾家僅在電話中告知了答覆結果,不出具書面答覆。某省國土資源廳答覆的郵件正文只有一句話“請登錄省國土資源交易網查詢”,沒有抬頭或落款。有8家行政機關沒有告知作出答覆的依據。在答覆內容上也存在不規範的現象,有3家國務院部門答覆稱所申請的資訊屬於國家秘密,但未告知依據。

  個別機關歷年年度報告雷同

  此外,項目組還發現有的地方政府建有多個門戶網站,多頭管理、各自為政,非但沒有提升政府資訊公開的效果,往往還會導致資訊公開的內耗、對外公開的資訊口徑不一、前後矛盾,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影響。

  從評估情況看,政府資訊公開目錄與門戶網站建設“兩張皮”的現象很普遍。項目組統計,國務院部門中僅有5家能確保門戶網站上發佈的公文類政府資訊全部納入目錄管理,省級政府中僅8家、計劃單列市政府中僅2家做到了此項要求。由於資訊發佈缺乏規律、未全部納入目錄,給公眾查詢資訊帶來了不便,也直接影響了資訊公開的效果。

  評估報告還指出,個別行政機關歷年年度報告存在雷同現象。如國務院某部門2013年年度報告的完善措施部分與2012年年度報告的此部分內容基本一致。這種現象可以從兩方面解釋。一是該部門前一年資訊公開工作存在的問題未得到改善,因此後一年提出了相同的改進建議,説明其工作推動不力;二是該部門工作有了改進,但工作報告撰寫態度不認真,敷衍了事。

  >>揭秘

  測評不打分排名

  此份評估報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項目組受國務院辦公廳政府資訊與政務公開辦公室委託進行的“體檢”。本次測評不採取打分排名的形式。

  評估組相關負責人表示,一些地方、部門的政府資訊公開申請工作壓力大、難處理,除了與目前標準不夠明確、操作性不強有關外,更多是因為依法行政還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不規範。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遇到政府資訊公開的申請,有關部門沒有公開的自信和底氣。因此政府資訊公開不能孤立對待,只有權力運作規範了,各級政府資訊公開的底氣和勇氣才會更足。(記者孫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