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元投資“強退”的A股意義
- 發佈時間:2015-03-31 06:33:58 來源: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齊航
昨天的A股又是形勢一片大好。大漲固然可喜,不過筆者更關注的,是漲得有沒有“道理”。這個“道理”包含兩個維度,其一是個股股價的飆漲,是否出於真實的業績和利潤增長,或者説是否針對未來的成長前景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貼現價值”;其二是股票交易所在的市場,是否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和制度供給,營造出一個更為透明、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而不至於扭曲市場主體行為和交易標的價格。
因此,相比又一次創下七年新高,更值得一説的是因重大違法而涉嫌信披重大違規的博元投資(600656)。上週五,上交所召開博元投資啟動退市機制發佈會,對博元投資被實施退市的依據、公司股票交易安排等一一作出説明。這是去年10月17日退市新規啟動後,首家因重大違法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博元投資被強制退市的主要原因是虛增資産和負債,在財務報表中嚴重造假。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當年的萬福生科嚴重造假而未退市,被認為是“在擺脫權力背書和推進新股改革之間,一個打折的標桿”。
“退不出去的股市”,這是在歷經二十多年發展後,A股仍然難以撕下的尷尬標簽。在A股歷史上,像萬福生科一樣在“披星戴帽”後仍免於退市的僵屍股、“不死鳥”不勝枚舉。這一方面是由於原先的退市制度設計難免“心慈手軟”,標準定得不夠嚴格;另一方面則因為“披星戴帽”的垃圾股仍然是稀缺資源,不愁沒人接盤。
無論是最初的審批制,還是後來的核準制,A股上市制度雖一直試圖淡化行政色彩,強化市場取向,但事前審批的制度底色至今仍未改變。而依據業績指標所進行的事前篩選和審核,事實上提供了一種“權力背書”,滋生腐敗和尋租空間,更通過人為的節奏和數量控製造成了上市資源的稀缺。稀缺必然抬高價格,因為上市融資只是少數市場主體能夠染指的“特權”,重要的也不再是公司的實際盈利能力,而是上市融資的資格本身,也就是“殼資源”。借殼上市、並購重組、資産置換……這些路徑的存在,讓瀕臨退市的垃圾股擁有了借屍還魂、鹹魚翻身的可能。“保殼”如此重要,“退市”勢必艱難。
一個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場,應該是資訊透明、寬入嚴管、有出有進的。而原有的A股市場生態卻與此背道而馳:嚴苛的盈利要求人為抬高了入場門檻,入場之後的“圈錢易”和“退市難”又提供了負面的激勵,促使場外的市場主體財務造假、粉飾業績、鋌而走險,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資額的“三高”積弊難除,上市後旋即業績變臉、原形畢露、跌跌不休。
症狀明瞭,藥方其實並不難找。改核準制為註冊制,可降低上市門檻,通過增加市場供應消除壟斷性稀缺;嚴格資訊披露,可防範業績造假,為投資者自主判斷個股投資價值提供判斷依據;祭出“強制退市”利劍,可提高投機者的違法違規成本,凈化市場生態環境,真正實現去偽存真和優勝劣汰。
在這樣的背景下審視,此次博元投資的強制退市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的潛臺詞是:資訊的真實、全面、準確、及時披露很重要,退市新規將嚴格執行,觸碰資訊披露監管紅線的將嚴懲不貸。唯有如此,方能為A股註冊制改革提速鋪平道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