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會昌國有林場改革實現“三贏”(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 發佈時間:2015-03-31 04:3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任江華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西省會昌縣實施國有林場改革兩年多來,國有林場改革實現“三贏”: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得到保護,林業得到發展,林業職工得到實惠。

  國有林場為保護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有林場原有體制機制已不能適應新要求。從木材經營到生態保護功能的轉變,加之以前採伐過度、木材資源面臨枯竭;同時,由於冗員較多等原因,國有林場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甚至連職工的基本工資、社保和養老金都無法保障。

  江西省會昌縣原有板坑林場、曉龍林場等8個國有林場,職工1226人,經營41.23萬畝林場,面臨與全國其他林業縣國有林場同樣的困難與問題。

  經過廣泛的調研,2012年12月,會昌縣8個林場同一天召開職工大會並順利票決通過了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改革的大幕開啟。

  啃下資金短缺硬骨頭,妥善安置職工

  拖欠的職工工資和社保資金怎麼辦?下崗後林場職工的出路在哪?林地如何更好地管護……林場改革涉及面寬、難度大、情況複雜。

  “一聽到要改革,頭就大!一方面因為長期在林場工作,情感上割捨不開,另一方面又擔心改革後自己的生計問題。”談及當時自己的感受,該縣原永隆林場職工肖建斌説。

  “民生為本,生態為重。絕不讓一個幹部職工在改革的大潮中掉隊!”面對國有林場改革的重任,會昌的決策者態度堅定。

  作為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會昌財政資金並不寬裕,但改革啟動伊始,縣裏從沒動過變賣一畝林地資産的主意,毅然從財政拿出1.35億元資金,一次性償清了職工安置補償費及拖欠的職工工資、退休退養人員生活費、遺屬補助生活費和林場改革前欠繳的職工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及銀行貸款本息等。

  國有林場改革兩個最棘手的問題——職工的妥善安置和資金不足,終於解決了,改革穩步向前推動。

  林改效益最大化,山林增綠百姓受益

  “國有林場改革讓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原會昌縣莊口鎮林站職工胡宗寶心生感激。今年55歲的老胡1977年參加林業工作,這次改革他選擇了自主擇業,投資10萬元在老家莊口租下了460多畝林地種植濕地松。

  對老胡這樣自主創業的林場職工,會昌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減免生産經營中的稅費,補助5年的土地租金,還可享受3萬元免息貸款,並不時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幫扶。“再過3年,我的松樹就可以採脂了,按現在的市場行情,每年至少有30萬元的收入。”胡宗寶信心滿滿。

  “嘩嘩……”會昌縣珠蘭鄉富坑新村倪春根家,水龍頭一擰,清冽甘甜的自來水便流出來。“湘江源保護區涵養的水源為全縣大部分地區的居民提供潔凈的自來水!”該縣湘江源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負責人高木林自豪地説。目前,石壁坑水庫蓄水量達6030萬立方米,水質常年達到一類飲用水標準,解決了縣城及周邊鄉鎮10余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除了呵護好一庫清水,會昌在庫區林地還補植了大批楠木、紅豆杉、樟樹等樹種,良好的生態吸引了野豬、山牛、野鹿等野生動物前來棲息。根據不同林種、不同功能,會昌將8個國有林場重組成湘江源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生態公益林林場等4個單位。

  “通過改革,國有林場從一個貧困潦倒的‘窮秀才’變成了‘高富帥’。”會昌縣綠源林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先志説。

  在改制中,會昌縣將保護森林資源作為前置條件,努力實現改制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職工收入共同提升,為全縣經濟和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為讓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會昌注入1.02億元資金,將15.15萬畝商品林林場改製成綠源林業投資有限公司。“伴隨改革的號角,會昌林業發展的春天來了!” 對於公司的未來,陳先志充滿信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