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黃金十年”之後農機如何再發力

  • 發佈時間:2015-03-31 04:31: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孫眉本報記者李飛

  日前,農業部管理幹部學院舉辦今年第二期全國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班,來自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的農機局長,以及農業部系統幹部共115人參加輪訓。本期輪訓共組織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及現場教學等近十場,學員們圍繞如何推進好全程機械化、如何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如何完成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以及如何培育好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市場主體等問題展開分組研討。

  2004年至今,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走過了“黃金十年”:農機總量不斷提升,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1%,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蓬勃發展,農業機械化發展政策也不斷發展。

  “黃金十年”之後,農機如何再發力,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成了每一個學員思考最多的問題。

  糧食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水準提升的主攻方向在於推廣先進的農機化技術,深松整地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項。今年,國務院要求2億畝深松整地作業。一些局長反映,還有不少農民並沒有認識到深松整地的好處。“關鍵要做好對比試驗和示範,讓農民看到深松整地能增産。”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農機局局長鄭榮輝説。

  馬鈴薯機收、棉花機採、甘蔗機收、油菜機播和機收等都是經濟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的瓶頸。“在學習班上很受感動,但是回去以後沒法行動。”在雲南省沾益縣農機局副局長向吉華看來,在農機化技術上有所突破是實現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的關鍵,他呼籲通過政策引導促進適合丘陵山區馬鈴薯種植的農機研發。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自2004年實施以來,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準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進一步發揮購置補貼的政策引導作用,也是局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農機具的更新報廢補貼標準要高一點、前置條件要低一些,不然農民的積極性就不高。”江蘇省東海縣農機局局長楊正軍的話代表了很多局長的聲音。

  就農機更新問題,新疆博樂市農機局局長王建喜想得更多。專題研討會上,他建議設立全國統一的二手農機交易市場;會後又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這一想法:在新疆,大量舊農機沉睡在農民家中,已經影響到農機具的更新換代,通過建立起二手農機交易體系,既能盤活農民手中的資産,也可以帶動農機裝備水準升級,還便於實現農機安全監管,可謂“一石三鳥”。

  農機合作社是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市場主體,本期輪訓班的案例教學鎖定黑龍江省克山縣仁發農民合作社,現場教學被安排在江蘇省溧陽市的海斌合作社內——兩道“大餐”讓關注合作社問題的局長們覺得很是“過癮”。

  “農機合作社既要提供專業化服務,也要通過土地流轉提高農機使用效率,開展多种經營。”聽取了海斌合作社的發展經驗後,貴州遵義縣農牧局副局長李健感觸頗多。

  融資難一直是合作社面臨的大問題,但重慶大足區找到了適合當地的破解辦法,該區農機局局長蔣勝斌介紹説,大足區充分發揮國有企業主力軍作用,鼓勵企業成立現代農業公司,由後者組建農機合作社,融資難問題因有了企業擔保迎刃而解。

  5天的輪訓很快結束了,“收穫”與“信心”成為局長代表們學習總結時共同的關鍵詞。“你看,這是關於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這是關於農機報廢更新的……”山東省利津縣農機局局長薄傳民指著被他記得滿滿噹噹的七八張紙對記者説,“這些都是我們組的研討成果,也是大家以後開展工作的‘法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