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夷陵鄉村遊:“深耕”農業資源

  • 發佈時間:2015-03-31 04:31: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何紅衛趙經平

  正是陽春三月,陌上花開,遍野金黃,醉了一眾遊人。

  3月下旬,“繽紛四季鄉約夷陵”鄉村遊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分鄉鎮南埡村拉開序幕。一畦畦盛放的油菜花間,前來賞花、踏青、寫生的遊客絡繹不絕。往昔平靜的村莊,一夕間人氣爆棚。

  村民艾紅今年剛剛把自己的二層小樓裝修一新,辦起了農家樂。“幾個房間都已經住滿了,一天能賺個幾百塊吧。”艾紅告訴記者,如今來這裡遊玩的市民越來越多,每逢節假日都是賓客盈門。

  農事節慶現如今並不鮮見,但對夷陵區而言,這個啟動儀式卻並不只是一時熱鬧,而是一盤大棋的開始。區委書記劉洪福介紹説,以此為開端,夷陵將在全域範圍內推出6條精品休閒旅遊線路,23個子活動貫穿全年。圍繞這一計劃,農業生産、城鄉設施、生態環境等等都要進行系統謀劃。“不是辦一個兩個節慶、搞幾個農家樂就算是鄉村遊了,要深耕農業資源,推進農旅全方位深度融合,努力實現以農興旅、以旅助農、以旅富農。”

  從零零星星的農家樂,到連線成片的鄉村遊線路——

  全域統籌,捧出“大盤菜”

  如今在夷陵區,越來越多的村子正受益於農旅結合。

  就在離南埡村不遠的地方,省級貧困村南岔灣村就是依靠旅遊走上了致富路。這個山大人稀的村子由於是石灰岩地區,多年來村民僅能種點柑橘、玉米維持生計。因為道路不通,建材運不進來,加上手頭拮據,村民的房子都是從山上挖石頭蓋起來的。

  去年,南岔灣村被確定為全市重點扶貧村,旅遊業成為發展的突破口。區裏通過石頭房進行危房改造,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搞好,再請來媒體采風宣傳,一下子為南岔灣村打響了“原始村落、石屋農家”的名號。去年“十一”黃金周,這個多年來沉寂的小山村遊人如織,不少村民靠舉辦農家樂,幾天就收入了幾千元,比以前一年掙得都多。

  “實踐證明,以旅遊富村富民是一條可行之路。”夷陵區區長盧斌説,“當然,不可能所有的村子都搞鄉村遊,都靠旅遊致富,但在有資源有條件的地方,這條道路確實值得探索。我們搞農旅結合,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立足全區豐富的旅遊資源、沿江近城的區位優勢以及都市經濟發展實際進行的戰略謀劃。”

  “要加強鄉村旅遊發展的規劃、組織和領導,引導鄉村遊規範發展、抱團發展。”宜昌市委副書記王興於表示。

  也正是立足這一思路,夷陵區把農旅結合作為農業轉型升級、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抓手,加速突破,通過全域規劃、資源整合,完善城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構建“旅遊空間全區域、旅遊産業全領域、旅遊受眾全地域”的發展格局,把原本零零星星的農家樂連成線、連成片,變成了“大盤菜”,引導農村走上一條鄉域景區化、鄉村景點化、農戶景觀化的産業發展之路。

  去年,全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點已經發展到700多家,從業人數2.8萬人,帶動農民每人平均增收5000多元。

  從“挖個魚塘、建個樓房、請幾個婆娘、擺幾個麻將”,到集農事參與、民俗體驗、科普教育、休閒觀光等於一體——

  提檔升級,炒制“精品菜”

  幾架滑翔傘在空中盤旋飛過,一場場精彩的節目輪番上演,在南埡村舉行的鄉村遊啟動儀式上,不僅有傳統的賞花遊、農家樂等元素,更有諸如花田相親、花模走秀、藝術寫生、婚紗攝影、美食品嘗等各種精心策劃的旅遊項目,可謂亮點紛呈。

  這種對鄉村遊的深度多元開發,在夷陵區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過去我們搞鄉村遊,用老百姓的話説,就是‘挖個魚塘、建個樓房、請幾個婆娘、擺幾個麻將’,但這只是最初級的形態。”夷陵區農辦主任趙華説,“要做強做精鄉村遊,必須深耕農業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出一系列回歸自然而又富參與性的旅遊項目,而不是搞低層次的重復建設。”

  目前,經過整體包裝設計,夷陵區已經基本形成了“自行車戶外遊”“奇石生態遊”“農業徒步遊”“快樂體驗遊”“氧吧健康遊”“茶鄉觀光遊”6條休閒農業精品旅遊路線,沿線多個農場、果園逐步打開知名度,一批度假區、專業村等加快建設,龍峽茶博館、柑橘文化博物館等陸續投入使用,各種美術影視創作基地也紛紛花落夷陵,農業、旅遊業、服務業加速融合,不斷豐富著鄉村遊的內涵和外延。

  “夷陵區從‘食、住、行、遊、購、娛’等方面推進旅遊業與農業的全方位對接,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統籌發展之路。今天,夷陵鄉村遊的啟動,代表我市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宜昌市副市長王應華在啟動儀式上這樣説。

  從“讓農産品走出去”,到“把消費者請進來”——

  立足資源,打造“特色菜”

  在當日的啟動儀式現場,當地的各種特色農産品也紛紛亮相,在展銷區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

  在棠埡大米專業合作社的展臺前,銷售人員李錦貞正忙著給圍觀的遊客介紹合作社的特色産品。她告訴記者,這是一次很好的廣告宣傳,可以讓更多的城裏人近距離認識了解合作社的産品。

  從“讓農産品走出去”,到“把消費者請進來”,通過鄉村遊聚攏人氣,把特色農産品就地賣出去,實現一産和三産的融合互動發展,夷陵區在發展鄉村遊過程中,立足各地的資源特色,實行差異化發展,一批特色産業陸續崛起。

  每當櫻桃成熟的季節,小溪塔街道的文仙洞村就會舉辦櫻桃採摘節,並聯合相關部門一起開展“相約文仙洞,牽手櫻花下”大型公益交友活動,組織年輕人到文仙洞過“情人節”,引得許多城裏人結伴而來,拿著工具直接上樹自採、自選櫻桃。幾屆櫻桃採摘節舉辦下來,這個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水果遠近聞名,村民一年的櫻桃收入就達幾十萬元。

  “一産形態,三産功能”,這種情形在夷陵區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下一步,我們還要充分結合‘兩壩一峽’的資源稟賦、‘橘都茶鄉’的産業特色,以柑橘、茶葉、畜牧三大産業為基礎,實現産業基地與旅遊景區疊加統籌建設,將基地變景區、産業變賣點。”夷陵區委宣傳部長李小軍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