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開復:説我要改變世界,本身就是一種傲慢

  • 發佈時間:2015-03-30 10:31:01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經歷了生死一線的成功投資人,會怎樣看自己以前的過載生活?

  3年前,李開復被查出皰疹。同時,他被警告,因為已經侵入眼簾,如果病毒再兇猛一點兒,眼睛會有失明的危險。所幸,最後皰疹消除了。但一年後,李開復的身體滿腹怨氣地第二次試圖發聲警告,這次,它按下的選項是癌症。

  得知病情後第一反應是寫遺囑

  2013年9月5日,李開復在微網志上感嘆:“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隨後,創新工場合夥人王肇輝證實李開復患病。

  李開復知道診斷結果後的第一反應是立遺囑。依照台灣法律,遺囑必須本人手寫,全文沒有一個錯別字。寫錯就要撕掉,最後他花了一天半的時間,寫了差不多50多頁紙,才完成24頁的遺囑,一份6頁,一式4份。他説,除了讀小學時的作業外,這輩子可能沒有手寫過這麼多字。

  如今,他坐在北京創新工場的辦公室裏,平靜地講述與病魔交手的經歷。他説,之所以能開口,是因為都過去了。言語輕鬆,但是真正要做起來談何容易。

  面對病魔,一開始他想:“有沒有可能不是我,不會是我吧?不該是我吧?”慢慢地,他清醒了,現實就是如此,該治療就治療。他像研究科技那樣查證醫學資料,試圖找到病毒的特徵。結果讓人欣慰,腫瘤沒有6公分,沒有侵入骨髓。

  一個人連世界宇宙的99.99%都不懂,他憑什麼説要來改變世界?

  春節,他去了歐洲。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的留學生知道後,邀請他作一場關於擇業、創業的演講,300多名留學生坐滿會場。

  王肇輝曾調侃他,“剛回國時,大家叫他李博士;在微軟時,大家叫他KFC;在谷歌時,大家叫他開老師;在創新工場時,大家叫他@李;今天,大家叫他李康復”。

  生病期間,李開復反思最多的恰恰是“影響力”,令他重新認識最為深刻的也是這3個字。面對復出後外界撲面而來的熱情,他含笑接受,也提醒自己不要沉醉其中。

  事實上,追求影響力是李開復過去極力倡導的,也是如此踐行的。因為他相信,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世界,取決於自己有多強的影響力。“一場演講沒有1000人我就不去,每天微網志不新增1000個‘粉絲’我就不開心”。

  如今,他的心態隨之變化,此前太過用力的地方在極力避免。朋友圈和微網志沒有那麼勤奮更新了,想發就發,沒話可説就不發。不追求影響力,不説改變世界。“順其自然一點”。而過去,他把運營微網志看成人生的一部分,把獲取“粉絲”當作遊戲。

  如今,他發現太多事情不能為我們所理解。“我們希望世界變得更好,這是人人都有的共同願望,但是一個人連世界宇宙的99.99%都不懂,他憑什麼説要來改變世界?”

  再次復出 只拿出50%的精力

  今年春節,他病癒返回工作崗位後,再次前往歐洲。同樣的16天,他只見了15名投資人。他在微網志、朋友圈曬美食、美景,很滿足地説:“吃胖了。”與3年前不同,這次他要求,“請你們不要把我的行程排得太滿,請不要把我的抵抗力傷害掉”。

  即使他重新返回工作,按照醫生的建議也只拿出50%的精力。其餘時間,他會放空自己,爬山、跑步、喝茶、讀書,陪伴家人。他經常去朋友家,只知道門前有棵桂花樹,如今則驚訝于桂花竟然如此香氣撲鼻,生病前卻毫無察覺。

  此次復出,李開復主要負責創新工場的三個方向,一是團隊戰略;二是對外溝通,包括社交媒體;三是多參與已投比較大規模的公司。這是他擅長的地方,自然也會繼續做下去。只是相比較之前,力度更溫和。

  另外,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走向海外,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時,更希望擴大影響。至於矽谷,他們對中國投資界的一舉一動充滿好奇和興趣。但是,他們卻彼此陌生,沒有交集。李開復覺得自己很適合扮演這個連接者的角色。(原載《中國企業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