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塞農業合作前景向好

  • 發佈時間:2015-03-27 05:52:5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部分亞洲國家駐塞內加爾使節、世界銀行駐塞代表處經濟學家等一行,參觀了中國政府援塞農業技術合作組蔬菜示範田及示範基地。在中國專家與當地農戶的通力協作下,示範基地採用現代化農業技術和因地制宜的合作方案,已基本建成了完善的蔬菜種植體系,菜苗長勢喜人。

  蔬菜基地共有2.1公頃示範田,考慮到當地乾旱少雨的氣候,全部採用自動式沙地節水灌溉方式,開展蔬菜引種篩選試驗、栽培技術示範培訓。農技組以蔬菜基地為中心,與當地農戶在方圓200公里內的35個示範點建立了指導關係,巡迴指導總面積達800公頃,並建成100余個防蟲無公害大棚,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

  截至目前,農技組專家已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41期,開展田間培訓300余次,培訓總人數達8600人。農技組常年推廣種植40多個蔬菜品種,主要以當地人喜愛的馬鈴薯、洋蔥、球白、非洲茄、番茄和辣椒為主。專家們克服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常年奮戰在田間地頭,編寫簡易教材,自學法語,手把手教授技術,做到讓當地農民切切實實學到技術,從而提高了産量和品質,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水準。

  據中國援塞內加爾農技組組長鄭俊傑介紹,中塞兩國農業技術合作項目始於2006年10月,至今已是第五批。根據兩國政府間協議,我國向塞派遣13名農業技術人員,分別設立蔬菜和水稻種植技術示範點,開展良種育種示範教學、試驗和高産栽培技術示範,以及多種形式的農業技術培訓。

  位於塞內加爾北部的水稻技術示範基地現有2公頃示範田,用於水稻新品種選育試驗、栽培技術示範和培訓。基地全部採用塑膠軟碟育秧、移栽、直播種植技術,産量穩定在每公頃10至12噸,是當地每公頃産量的5倍。農技組已為塞篩選出一系列水稻品種,確認了這些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豐産性、抗逆性和穩定性,為塞內加爾爭取在2017年實現“稻米自給”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世界銀行駐塞首席經濟學家馬蒂亞斯先生表示,非洲目前正處於最好的發展時期,農業作為國家穩定、經濟發展的基礎,正越來越得到非洲各國政府的重視。中塞兩國農業合作時間長、成本低、效果好,是中非合作成果的縮影。相信中非合作會更好更深入地發展下去,為中國、非洲和世界帶來更光明的未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